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走向共和》展示近代最有魅力一段历史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12日 16:17)

  

——专访剧组导演张黎、编剧张建伟

  2003年4月9日,期待已久的历史巨献《走向共和》即将上演。中央电视台选出这部长达59集全景式呈现英雄年代的大戏,作为今年的主打剧目,在一套晚间黄金时间隆重推出。从各方反映来看,专家预测,这部戏开播后掀起的收视热潮可能会直追《大宅门》。

  在《走向共和》即将开播之际,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张黎和编剧之一的张建伟,了解到该剧更多的细节。

  

主创人员为《雍正王朝》原班人马
投入精力、艺术效果在《雍正王朝》之上

  记者:大家还记得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时,所掀起的全国范围内观众的收视热情。和《雍正王朝》相比,《走向共和》有什么不同和突破?


  张黎:《走向共和》可以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力作,酝酿策划摄制前后历经3年多的时间,主创人员为《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原班人马。编剧由知名作家盛和煜、张建伟出任,导演是我,摄像池小宁,作曲徐沛东,创作阵容可谓强大。而出演剧中主要人物的演员都是实力派,演技高超,生动塑造了人物的丰富个性,老演员王冰出演的李鸿章、吕中出演的慈禧、马少骅扮演的孙中山、孙淳扮演的袁世凯等历史人物都有新的发掘和突破,相信能给观众高度的艺术享受。

  这两部戏都是历史剧,而且都是历史正剧,走的是严肃而不是戏说的路子。《走向共和》我们花的精力很大,前后历经三年多,从1999年3月开始筹划、编剧,2001年1月4日正式开拍,一直到去年7月28号停机。可以说我们投入在这部剧上的精力比《雍正王朝》要多得多,我认为起码是两倍。《雍正王朝》一共44集,《走向共和》我们拍了60集,到播放时经过剪辑还有59集。我个人认为,《走向共和》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它不但填补了影视表现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而且在艺术表现上有特别的创新和突破,应该在《雍正王朝》之上。

  

锁定“找出路”这一重大历史主题
史诗笔调全面展现英雄年代悲壮情怀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段历史作为题材?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向共和》是着重从哪些方面去表现的?

  张建伟:对中国近代史,其实很多人都感兴趣,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不能忘记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民族饱受屈辱,几代民族精英奋发图强,无数仁人志士救国图存,前赴后继寻找出路和真理。到今天仍让我们悲歌慷慨、激昂感奋,它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产。

  《走向共和》确立的就是“找出路”这一贯穿近代史的根本主题,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刻挖掘和全景式展现,描写了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样的英雄人物,像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悲剧意义与英雄主义得到淋漓展现,从而使电视剧具有史诗般的艺术魅力。

  我自己研究这段历史有10年时间,出版了5本这方面的著作。《走向共和》是我们自己原创的剧本,在近代史中截取了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袁世凯复辟遭全国人民唾骂而死这20多年的历史,这是近代矛盾最突出也最为精彩的一个时期。在众多事件中,我们理出了艺页雎酚、医⒐埠椭贫扔这一主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取舍和强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深刻反思。

  

从甲午海战惨败拉开悲剧序幕
以袁世凯复辟揭示共和之路艰难

  记者:为什么选择甲午海战和袁世凯复辟分别作为全剧的起始和落幕,这种不同的历史视角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建伟:表现近代史不从鸦片战争而选择甲午海战开始,这是我们一个新想法。选定从这个点开始,我们探讨了很多次。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腐朽的清制度走到了即将灭亡的尽头,甲午海战也让中国人感到最彻骨的剧痛,真正是心里被捅了一刀,因为这次败在了小日本的手里。而在过去日本一直都是我们的学生,这尤其让中国人不能接受,也加剧了“找出路”的紧迫感,再不找到出路这个国家就完了。选择从甲午海战开始,这样一开集的第一场就是一个高潮,一个大家都感觉最有魅力的一段,作为戏剧表现也是最好的一段。

  选择正剧的落幕事件我们也用了很长时间,大家争得头破血流,有过选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孙中山之死等各种方案。最后确定选袁世凯复辟而死,正剧结尾大概到了1917年。在走向共和制度的历史上,这是一个低潮,作为剧来说却恰是一个高潮,是一个表现主题的很好的点,它深刻揭示了在晚清那样的社会共和之路还很长、很难。

  这中间主要的历史事件在电视剧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等。电视剧形象、生动、客观地展现了这众多历史事件,带给观众的必定是以前读这段历史时从未有过的深刻感触。



下一页>>
第1页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