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人物 > 正文

西部奇人――赵子允

    字幕

  1993年11月21日

  历时60天

  行程1500公里

  中英探险队抵达终点

  完成了人类首次东西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壮举

  这一年 赵子允57岁

  解说

  一九九三年的沙漠之行,表现突出的赵子允赢得了“沙漠王”的赫赫威名,他从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地质队员一下子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名人。慕名前来聘请他的中外机构和社会团体使他应接不暇,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新疆所有重大科考和探险活动中,迅速成为新疆探险行业的领军人物。

  字幕:

  中美木孜塔格联合科考登山队

  中法可可西里科考探险队

  中日罗布泊楼兰探险队

  中英老爷车塔里木拉力赛

  海峡两岸三地博格达峰山难港胞三人大营救

  中意K2(乔格里峰)联合登山队

  中美缅因河罗布泊大穿越

  解说

  旅游探险这片新天地给赵子允几十年积累的野外生存经验提供了生财之道,但是他没有想到,在这个充斥着名利之争的躁动的行业中,他将要面对的危险和伤害,远比做地质队员时要大得多。

  一九九六年六月三号,赵子允接到新疆某旅游局电话,邀请他到罗布泊为在楼兰拍摄余纯顺纪录片的上海电视台做向导。在这次活动中,有罗布泊“活地图”称号的赵子允和在中华大地徒步行走了八年的“独行侠”余纯顺,实现了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

  字幕

  1996年6月余纯顺在罗布泊

  解说

  预定的拍摄任务完成后,余纯顺突然提出要对罗布泊进行一百公里穿越。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赵子允坚决反对在气温最高的6月份贸然闯入这片死亡地带,遗憾的是,在最应该听取向导意见的时候向导的意见却未被采纳,已经完成为上海电视台带路任务的赵子允,不由自主地成为余纯顺穿越罗布泊的向导。

  字幕

  1996年6月11日

  同期(赵子允和余纯顺)

  六月份呀 现在的温度呀 气温大于体温 要在37度以上 到四十度 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度 你要特别注意呀 好的 好的 要早点起来,早点走,趁天气凉快 或者晚上多走点儿路 祝你一路顺风。马到成功,再见,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穿越罗布泊成功,祝你成功 一定要成功 好的 好的 三天以后见 三天以后见

  字幕

  3天后

  余纯顺未能按时抵达接应地点

  赵子允数次沿原路返回寻找

  同期(赵子允)

  经过5天的寻找,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当时我就骂骂骂娘了,我说余纯顺,余纯顺呀,三天的路程,你探险三天的路程,我光找你找了5天,到底你探险还是我探险

  字幕

  1996年6月18日 余纯顺因迷路导致干渴脱水死亡

  同期(吴仕广 新疆特种旅游向导)

  余纯顺死了,他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同期(赵子允)

  一些同事同学都骂我,他说,赵工呀赵工,你是著名的向导,结果你把余纯顺撂到罗布泊了,你自己跑出来了,你怎么向社会交代,向上海人民交代,向他家属交代?

  同期(周凤彩 朋友)

  如果是你跟着余纯顺,那余纯顺死不了嘛,是不是

  同期(赵子允)

  当时我就提出来了,余纯顺,这一百公里我陪你走。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诶,赵工呀,我是世界上都承认的,我是孤身徒步呀,我一个人,你要陪我走

  字幕

  在这个丁字路口

  本应左转的余纯顺却选择了直行

  有人认为

  他这一致命失误与向导的疏忽有关

  同期(吴仕广 新疆特种旅游向导)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条关键的要命的这条道路这个岔口竟然没有人去给他做一个路标,做一个路标,就是因为这个疏忽导致了余纯顺的迷路,最后导致了他的死亡

  同期(周凤彩 朋友)

  那这个有可能,他(赵子允)没有给立坐标。因为他,就是说,赵子允这个同志嘛,就是有一种大大咧咧的,为啥大大咧咧,他认为他没有事,认为别人也没有事,他这种观点是存在的

  同期(赵子允)

  我特意在丁字路口放了一个矿泉水箱子,纸箱,这个矿泉水箱子比较明显,在矿泉水箱子旁边,又放了几个罐头瓶子,还有八宝粥盒子,这样非常明显

  字幕

  余纯顺迷路的原因至今仍无定论

  赵子允遭到向导生涯中

  最大质疑

  字幕

  2002年6月18日 《东方时空》

  同期(赵子允)

  哎呀,太好了,余纯顺没有完成的,你给完成了

  解说

  二零零二年六月十八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四川青年李勇从当年余纯顺死亡之旅的起点出发,历史性地首次徒步穿越罗布泊成功。这一次,赵子允仍然是向导之一。除了一扫六年前余纯顺事件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赵子允在这次活动中还有意外收获。穿越前在楼兰地区探路时,摄制组遭遇了一起突发事件。

  字幕

  2002年6月2日

  同期(马挥 记者)

  我们发现盗墓者了,他们就在那里呢,他们现在有六个人

  那情况太严重了,情况太严重了,你们赶快返回来

  同期(赵子允)

  面条还有呢,面条不过发馊了

  这个墓被盗,就这个墓被盗,整个墓地全部挖空了,盗墓贼太可恶了,一些彩色的地毯和这个彩色的棺材都被他们(盗墓贼)烧掉了 地毯就是一巴掌一万块钱,这儿有三个巴掌

  字幕

  赵子允钻入墓穴检查

  同期(李勇和赵子允)

  诶,老爷子,我来,不要紧,我经常,还有一个木头,诶,小心,老爷子,我知道,我往外头取东西呢,有什么物件吗,我来检查一下,

  当时的丝织品,已经被他们烧得剩一快了,看看还有其他残留的东西没有,找找,这个墓室相当大呢,好了文物全部洗劫一空,什么也不剩了

  字幕

  2002年6月3日 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布置围捕任务

  同期(马挥 记者)

  您的任务就是,这个,做这个向导,对!该追的时候,该堵看情况,提供建议, 对! 好吧

  同期(马挥 记者)

  赵工手里面有一个对讲机,这个不知道赵工是有意识告诉我们还是他紧张得比较厉害,一直摁着对讲机的这个发射器,所以赵工和那个车上所有的声音别人听得都很清楚,赵工让司机追追追追上去,然后就追,就在前面呢,就在前面呢,各路车辆支援,赵工叫得特别地踊跃,然后呢赵工就突然特别紧张,快快快来支援,他们上面有四个人。我们只有两个人,哎呦,当时给我们吓坏了,这四个人你把他追急了眼了,怎么办呀 我们马上就到,我们马上就到 然后就听到赵工在那喊口号呢,快停车,要不然我们就开枪了,然后果然听到啪啪两声枪响,公安局的司机身上真有枪,然后就听到他们停车了,我们过去了,我们过去了,我们过去了,大家快过来,往这边走,然后听着赵工说,趴趴下,都趴下

  解说

  勇擒盗墓贼、李勇穿越罗布泊成功,使赵子允无比风光,很难想像,在此之前,他的表现险些使整个穿越和直播活动流产。

  字幕

  2002年5月28日 罗布泊

  解说

  在穿越前,中央电视台派出探路小分队进罗布泊了解情况。在这个神秘的死亡地带奔波了一天之后,小分队和先期出发的由赵子允负责准备的给养车实现了会师。

  同期(马挥 记者)

  我第一个感觉是高兴,因为你在荒原上开了一天的路,看到你的给养车,给养车是什么,就是你的命,在那儿等着你呢,(结巴),罗布泊你说它险,险在哪儿,就是几百公里的范围没有人烟,没有给养,没有水,在那里面有给养有水,那就是你生存的这个空间,如果没有,那就是一片死亡之地,所以我觉着看见我的水了,看见我的给养了,我肯定很高兴,但是在高兴的(结巴)一刹那过了以后,就产生了一个惊讶

  同期(吴仕广 新疆特种旅游向导)

  那么作为装备车,它应该是载重型大卡车,这也应该是前后驱动,四驱驱动的车,因为有些地方沙梁子,有些有沙子的地方你单驱动是上不去的

  同期(马挥 记者)

  我这个野外走了不少次,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一辆给养车,有勇气,敢于深入到那个地方,那是一辆没有四轮驱动的普通的卡车

  同期(甄西林 朋友)

  当时我就恼火了,这个进罗布泊人家都用三桥车,有加力的车,没有加力的车根本不能走,你来个这个车进,你这不是胡闹嘛

  同期(马挥 记者)

  所以我就赶紧问赵工,我说赵工这卡车行吗,赵工呢确实是,我觉得赵工这点儿,就是一个老物探工作者这个风范在那呢,沙漠王嘛,没问题,我说赵工真行吗,没问题,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我们路熟,我们走得过去

  同期(甄西林 朋友)

  一进入罗布泊以后,气候变热,水箱开锅,车子根本不能走,但是前一半截还好走呀,因为起码还有点沙石路面,虽然拐弯,我们费劲呀,一进入特殊路面,根本不能走

  同期(马挥 记者)

  车子就陷进去了,陷进去了就说,没问题,我们挖吧,这时候野外碰上什么问题咱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司机说,甭挖了,诶,我说不挖了怎么办,他说挖也没用,我说怎么没用呀,他说抱轴了

  同期(甄西林 朋友)

  哎呀,那时候气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同期(吴仕广 新疆特种旅游向导)

  那就坏的一塌糊涂,最后还是我们从库尔勒我派来的救援车上把零件带上来给他修好,给他拖上去的,拖回土垠的,最后回吐鲁番时候空车给他拖出去的,连空车回去都是拖出去的,你说这个车在罗布泊能进吗

  解说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敢用这种车辆闯罗布泊的人恐怕只有赵子允了。从一九五八年第一次进入罗布泊测绘开始,他在这里的累计工作时间已经长达八年,过分熟悉,使他把这片“生命禁区”当成了自家后院。早年间靠毛驴和双腿测量大地的低质量工作条件,以及数十年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野外生存习惯,使他无法适应现代化探险对安全与效率的要求。

本篇文章共有 4 页,当前为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