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3日 16:27 来源: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巴山夜雨》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了“四人帮”横行时期的社会众生相,是一部具有独特创作构思的优秀影片。
影片选取了一个独特的构思――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一天一夜),把一群普通人独具匠心地汇集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十几平方米的普通客舱)中,人物和事件都是在航行于长江中的一艘客轮中。从这一点上来说,首先本期节目在形式上体现了影片的这一特色,本期节目就是带领观众乘坐《巴山夜雨》号的一次航程,每位嘉宾的出场或是小片的引入都是这条船行进过程中的必经之站,有递进和船行走的感觉。
除了形式之外,本期节目在内容上主要是通过嘉宾的访谈还原影片故事所反映的“文革”期间的质感;同时也为观众展现这部影片本身的影响力及观众的记忆点。
一、影片具体、集中、细致、逼真地浓缩了一个巨大社会在那个非常时期中的真实情况,而演员及观众对于那个时期的真实体会是怎样的,是否有影片中展现的那样,演员们又是如何体会自己的角色的,这些都有助于观众更好的解读及欣赏这部影片。
二、作为一部优秀的影片,曾荣获1981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主角奖(张瑜)、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石灵、欧阳儒秋、茅为惠、林彬、仲星火、卢青)、最佳音乐奖;获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它“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一届评选委员会评语)。
三、这部影片处处用细节表现着象征的意义,正是这些细节成为了观众多年一直无法忘记的记忆。例如,水印木刻画《蒲公英》、那首《蒲公英》的儿歌,以及看到影片的片名就会想到的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 ,等等,本期节目中巧妙的穿插这些细节的点,扩大意境及勾起回忆。
本期节目邀请的嘉宾张瑜、李志舆、导演吴贻弓,神秘嘉宾影片中小娟子的扮演者茅为惠。除了现场谈话之外,本期节目寻当年拍摄影片时演员们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的轮船,并且寻找当年为演员开船的船长等,展现寻找的过程,带领现场的嘉宾及观众一起再次体验影片中的感受。
这期节目不仅呈现的是剧组人员的一次相聚,同时也应是这部影片的一种怀念,营造影片中的意境。
责编: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