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视频点播

  *我国南宋时开始用大枫子果入药治疗麻风,并取得初步的疗效。在无法弄清病因的情况下,历代的医学家都把自己治疗麻风病的种种得失记录下来,希望有益于后人的进一步研究。

  直到1940年的一天,在美国发生了一个偶然事件,才真正结束了麻风病不可治疗的历史。当时一个正在研究肺结核药物的医生意外地发现,一种砜类药物对结核病疗效不明显,却对麻风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一年后,美国首先使用了苯糖砜治疗麻风病,20世纪50年代氨苯砜也被用于麻风病的治疗,60年代,医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后来在麻风治疗中广泛使用的利福平和氯苯酚嗪。


  杨忠民(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秘书长):这个麻风菌比较顽固,它这个菌不像别的菌,它细菌细胞膜有一层蜡质,有点像结核杆菌,这个药物不容易渗透进去,就不太容易杀灭它,所以这个效果从1943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是用这个单疗,就是一种药物的化疗。

  由于单疗的疗期长,而且病菌容易产生耐药性,人们开始进行混合药物实验,并于70年代在马耳它获得成功,联合化疗方案浮出水面。

  (音效、闪白)

  1979年,刚刚调到热带病研究所的李桓英,听说有一种新的联合化疗方案正在国际上推广,决定把它引进来在国内搞试点。出国学习前,经过多方考察,李桓英把试点选在麻风病人比较集中的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勐腊县。

  李桓英:我第一次去看他们的眼光我就知道他们抱有怀疑态度,他也不知道我是北京来的所谓的专家吧,来说给治疗病人,他半信半疑,我也跟病人说我说我治不好我再来,我每年会来看你们,他也半信半疑,但是我说的话我都兑现了。

  1983年春节,李桓英带着引进的联合化疗技术和国际捐赠的新药,跋山涉水回到了勐腊县,在麻风寨里住了下来,整个麻风寨都成了她搞联合化疗的实验室。

  李桓英:我们一个上午进去的话,春节我们也没放假,就天天都进去,吃药的话,有的孩子不爱吃了,有的人没信心了,不吃了。你还要做很多的说服工作。那么第二年去的话,那病人好多了那病人就欢迎你了,他病马上就见效了。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李桓英果断决定把国际通行的6至7年疗程缩短为两年,按李桓英的方法服药后,这个麻风寨的47例麻风病人全都痊愈了,在随后十几年的追踪观察中无一例复发。

  (音乐)1990年,彻底消除麻风病的云南省勐腊县麻风寨,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更名仪式,新的村名叫“曼南醒”,意思是“河边的新村”。

  短程联合化疗试点取得成功后,开始在西南高发区扩大试点,并在全国麻风地区进行推广。

  1986年,为进一步落实各国麻防协会对我国的援助,已经身患癌症的马海德带病出访了十几个国家,不仅为麻防工作争取到了上千万美元的医疗器械、交通工具和药物,还分别为每个有麻防任务的省区找到了对口支援国家。

  1988年8月初,正在北戴河主持一次麻风防治座谈会的马海德病重住院,虽然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但马海德坚持打字办公,只要是和麻风有关的来信,他都让老伴苏菲念给他听,但一封来自广东麻风医院的信让老人在病床上落了泪。

  苏菲:他一定叫我念我就给他念了,那封信呢就说他们医院现在很困难,就是说发给他们的钱太少了,他们除去应该扣的钱扣完了以后,麻风病人用盐水泡饭吃,他们都没有菜吃,念完了以后马大夫当时就哭了。他就说你现在就给我写封信,给那个叶选平,他是广东省的省长,叶选平也很好,马上就回信就是说,他给解决了这个问题。

  1988年9月23日,马海德被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亲自把奖状送到马老的病床前。10天之后,马海德带着对没有完成的麻防事业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去世前他从连续几天的昏迷中醒来,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参加第13届国际麻风会的代表回来没有,他们好吗?”

  (音乐)字幕:

  至2000年年底,全国累计登记治愈麻风病人近48万, 38万人。现症病人减少至6000名,99%的县(市)患病率控制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10000以下,90%的县(市)达到我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消灭”目标。

<<上一页
第3页
(编辑:纪东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