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饶晖,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教师,另一身份是文字工作者,写剧本,写专栏,写短篇小说,写电影理论文章。主要参与的剧本创作有电影《哥儿们》、《戎冠秀》、《城堡的主人》等,电视剧《我是警察》、《永不回头》、《因爱之名》等。在中国图书商报的《书评周刊》开有专栏“光影之间”。电影理论文章散见与《当代电影》与《电影艺术》。 |
 |
潘桦,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导演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0年编剧、导演电视剧《白桦林作证》,荣获1991年全国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电视剧三等奖;1992年编剧、导演电视剧《金色轮船》,荣获1993年全国第十三届“飞天奖”最佳电视剧一等奖;1995年编剧、导演长篇电视连续剧《相约》,荣获同年北京电视艺术“春燕杯”优秀电视剧奖。著作《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译著《表演学》(全国高校经典教材译丛)。
|
 |
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指导导演创作及理论、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要开设课程有:《导演创作》、《导演研究》等,并在电影理论和评论等领域从事科研,发表《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专著1部、论文若干;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导演电影9部、中短电视剧多集,主要作品有:《邻居》、《鸳鸯楼》、《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
|
 |
方位津,多年在高校从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影视文学、口才学及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任北京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近年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中讲评,如《哈姆雷特》、《理智与情感》、《三个火枪手》、《爱玛》、《新基度山伯爵》等。担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精彩十分》栏目、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电视剧频道《走进电视》栏目中《看客闲话》版块影视评论人。曾任《大众电影》、《当代电视》、《电影、电视、文学》等杂志专栏作者。 |
 |
索亚斌,男,1972年生人,籍贯辽宁沈阳。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专业电影学。曾做过电视台记者、编导,现工作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教授电影类课程,并正在职攻读电影学博士学位,导师胡克先生。 |
 |
田卉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讲师,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秘书长。从事影视评论、创作和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经典影片读解教程》、《香港制造——香港电视剧黄金20年珍藏版》(副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合著)等;34集电视连续剧《金手指》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