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长江 新里程计划》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6日 14:24 来源:CCTV.com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光亮,

  家庭的贫困使他们渴望上学的梦想无法实现,

  是谁来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是谁来帮他们实现梦想,

  敬请收看本期《公益行动》——

  《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纪实 春风化雨润心田

  解说:这里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大自然赋予了这里青山绿水,如画般的风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沟深,这里人们的生活还相当贫困。

  黄玲就出生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今年8岁。一岁时,黄玲得了一场大病,因为家里穷,没能及时送到医院,耽误了治疗。几个月后,小黄玲的世界永远失去了阳光。她在黑暗中孤独地摸索着一天天长大,经历了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童年。

  现在,同龄的孩子们都已经开始上学,可黄玲却只能在自家屋前,一个人聆听林中鸟儿的叫声,打发孤寂的时光。黄玲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一家人的吃用就靠几亩山地。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去了外地打工。妈妈不在,黄玲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虽然眼睛看不到,懂事要强的她还时常帮爸爸干点家务活。

  解说:长到 8岁的黄玲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个山沟。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去隔壁的大爷家看电视。每当邻居们挤在大爷家看电视的时候,黄玲总是一个人坐在门口,静静地听电视。这是她感知山外面的世界的惟一的渠道。

  黄玲最喜欢有老师教学生们学习和游戏的儿童节目。

  平时,邻居家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只有黄玲一个人在家里呆着。终于有一天早上,黄玲忍不住自己一个人离开家,踏着高低不平的山路,摸索着朝着村边小学校的方向走去。

  远远的黄玲就听到了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这声音对她来说多么美妙、动听。

  黄玲在学校呆了很久 ,学校的每一处对她来讲都是那么新鲜。这是她梦想很久的地方。

  教室里没人的时候,黄玲慢慢地摸索着走进空当当的教室。摸着课桌、黑板、讲台,她的耳边还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解说:回到家里,小黄玲就和爸爸说了想上学的愿望。可是爸爸知道像黄玲这样的盲童,附近的普通小学不可能接收。它只能到离家有70多公里的县城的特教学校上学,可是由于路程远,黄玲志只能住在学校,就算免去了学费,家里也支付不起交通费和食宿费。父亲很为难。

  每次小黄玲缠着爸爸问上学的事 ,爸爸总是告诉她,等家里有了钱,就可以上学了。

  小黄玲家门口有几棵桃树,也是家里的一部分收入来源。小黄玲天真地想到,等桃子长成了,卖了桃子就可以上学了。从此以后,小黄玲经常一个人坐在桃树下,静静地听,有时候还忍不住去摸小桃子,看看他们长大了多少。

  小桃子在一天天长大,小黄玲一个都舍不得吃,憧憬着桃子成熟的日子。因为桃子成熟的日子就是她上学的日子。

  解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4万盲童失学,而且大多数生活在中西部的偏远山区。学校离家很远,只能去离家较远的特教学校,加上行动不便,盲童上学就只能在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或到更远的特教学校寄宿。

  但像黄玲家这样的贫困家庭根本无法承受住宿费和交通费。何况盲童上学需要特殊的学习用具,所以有近一半的盲童,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

  在江西省九江县,生活着两兄弟,和黄玲一样都是盲童,哥哥黄乃辉今年8岁,弟弟黄乃学今年7岁,两兄弟从一出生眼睛就只能感觉到一点点光感。本来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应该非常幸福美满,而他们却成为了家里的负担。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救济,一家五口人生活过得很艰苦。家里只有几亩山地,都靠母亲一个人来打理。奶奶辛苦了一辈子,还在为这个家承担着沉重的家务。父亲也是盲人,喜欢拉二胡。两兄弟平时靠听着父亲的二胡来打发时间,没事的时候喜欢在门口的墙上胡乱画一些东西,尽管他们的眼睛看不见……每当母亲想到两兄弟的未来就禁不住落泪。

  兄弟俩都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特别想像别的孩子一样去学校,可家里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完成两个孩子的心愿。凄冽的二胡声仿佛是父亲无奈的叹息。

  2000年,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出资一亿港币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的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正式启动。该计划中的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12个中西部省份实施,政府兴办必要的盲童教育机构培训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项目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适龄盲童走进学校。全国各地的残联的工作人员和特教学校的老师们走遍了中西部的边远落后山区,把一个个因贫困上不起学的适龄盲童从山里背出来,送进学校。

  今天,九江县残联要带着哥哥黄乃辉去南昌的特教学校上学。全家人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看着哥哥,弟弟非常羡慕,也盼望着明年能像哥哥一样去上学。奶奶站在村口看着残联的车开远,心里看到了希望。

  解说:同时,宣恩县残联和特教学校的同志也要把黄玲接到县里的特教学校上学,小黄玲知道不用等桃子成熟也能去上学,兴奋得不得了。她终于可以走进自己梦想已久的课堂。

  宣恩荧屏特教学校,伫立在美丽的大山中间,是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援建的。在这里学习的全部是残疾儿童。

  特教学校里有一个盲班,班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资助的受益者。小黄玲刚进学校,觉得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新鲜。因为是新来的插班生,老师特别的照顾她。带她熟悉学校的环境,尽心培养她生活自理能力。因为孩子们大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师们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细心的照顾他们。教会他们走路,吃饭,洗衣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刚开始,黄玲吃饭还是需要老师的照顾,饭菜比家里要可口的多。尽管的伙食费很少,但是学校的老师还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做出丰富的饭菜。

  解说:到学校后黄玲首先要学会盲文。刚开始接触盲文,小黄玲学得很吃力,但是很认真。

  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因为老师们为了配合课文和便于孩子们的理解,时常会拿来一些亲手制作的特殊的教具。

  解说:黄玲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给了她生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校园的生活,是她明天美好的开始

  小黄玲是班里年纪最小的,班里年纪最大的陈春华总是像姐姐一样地照顾她。到学校时间没两天,因为她们相同的经历,让她们成了好朋友,有说不完的话。

  解说:17岁的陈春华在班里学习成绩最好。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开始实施后,她是第一批入学的盲童,现在已经有三年多了,她深知自己能上学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她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优异,是班里其他同学的榜样。

  解说:张老师是陈春华的班主任,张老师告诉我们,特教学校的老师和普通学校的老师不一样,他们不仅要教孩子们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教他们专业技能,教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解说:陈春华家比较贫困,离学校又远,为了省钱,她平时很少回家。今天张老师正好要去他们乡办事,所以可以顺路送她。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陈春华非常高兴。陈春华的家在大山深处,要坐几个小时的车,下了车还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在学校期间,张老师像姐姐一样照顾她,两人感情很好。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并不觉得路远。

  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陈春华的家。陈春华的父母没想到自己的女儿能回来,显得很惊喜。陈春华的父母都是残疾人,爸爸年轻时双手不慎被机器搅掉了。妈妈有很严重的驼背,干不了重体力活。陈春华还有个姐姐,在外打工,一年给家里寄几百块钱,是家里的全部收入来源。家里的生活很困难。坐下后,她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学校发给她的奖状给爸爸妈妈看,告诉父母她在学校里被评为了优秀学生,还发了奖品。父母高兴地看着奖状,他们现在已经很难把如今的陈春华与过去的陈春华联系起来了……

  陈春华小时候一次发生意外,刺伤了双眼,家里四处借钱给陈春华治病。最终不但眼睛没治好,完全丧失视力,家里还因此负债累累。陈春华一天天地慢慢长大,她也曾经进过校园,可是上了学后没几天却由于眼睛看不见而退学。从此她变得越来越孤僻,每天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望着远方发呆,只有家里的大黄狗陪伴着她。每当同龄小伙伴们放学回来,她就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如果没有长江新里程计划的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陈春华根本不可能圆她的上学梦。

  每次回到家,懂事的春华都要帮妈妈做些家务,因为她深知父母的辛劳。陈春华高兴地告诉爸爸自己学会了按摩,说完给爸爸按了起来。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如今的陈春华开朗、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对爸爸说)。

  同期:说以后挣钱养自己,给爸爸妈妈花

  采访:爸爸(如今孩子能上学,很高兴)

  解说:在特教学校,盲童要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谋生技能,孩子们也重新焕发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一些孩子的天赋和潜能被发掘出来。

  在湖北宜昌市特教学校,陈伟就读于盲四班。他有着和黄玲一样不幸的童年。一出生,陈伟就不能看见这个世界。家里很穷,陈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上学对他来说曾经只是奢望。但他和陈春华一样幸运,他是长江新里程计划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资助的第一批入学的盲童。入学4年,如今他不仅各门功课成绩优异,还吹了一手好笛子。

  采访:书记 (新里程落实后,去陈伟家看到他放羊)

  2001年陈伟在残联的帮助下走入学校。入学以后,他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刻苦认真,门门成绩优秀。如今的陈伟活泼,开朗,尽情地享受着的快乐的校园生活。

  像所有盲童一样,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是有很好的听力。陈伟最喜欢上音乐课,对笛子特别感兴趣。老师渐渐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学校为他买了整套的专业竹笛,特地为他聘请了专业的老师教他。因为眼睛看不见普通的乐谱,老师就亲自为陈伟用盲文扎了一本厚厚的乐谱,一遍遍耐心地教,聪明的他也非常刻苦地学。有一个音不准确,他就不停地练习,直到准确了为止。每天清晨,其他同学还没起的时候,陈伟就已经开始练笛子了。为了不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他经常在空旷的操场上练笛子。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陈伟半年之后就通过了国家竹笛6级考试,前不久,他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竹笛9级考试。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也已经决定招收陈伟。

  解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大清早,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就早早起来做准备,因为他们要代表特教学校参加宜昌市举办了以“同在蓝天下共度儿童节”为主题的大型演出活动。老师们在帮孩子们化装,整理服装。孩子们异常兴奋。

  陈伟今天要表演是笛子独奏,胡老师正在抓紧时间辅导他进行演出前最后的排练。得知自己的儿子要演出,陈伟的妈妈一大早专门赶到了学校,陈伟并不知道妈妈的到来,专心致志地练着。妈妈并没有打扰陈伟的练习,只是在窗口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在市中心的六一儿童广场汇集了全市各所学校的同学,老师以及家长。到处飘荡着欢乐的歌声,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老师最后一次叮嘱要上台陈伟要注意的问题。该陈伟演出了,陈伟在主持人的搀扶下走上了舞台。

  解说:一曲《春到湘江》,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与共鸣,陈伟用他的笛声证明:残疾儿童一样可以用天赋和努力去赢得尊敬和荣耀

  陈伟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老师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作为残疾儿童的教育者,特教学校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孩子们的成功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回报。

  正是长江新里程计划的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给了这些盲童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使他们梦想成为现实,让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开始精彩的人生。也使许多家庭摆脱了痛苦。对于盲童而言,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之光,结束了黑暗中的孤独与摸索,走进了缤纷多彩的生活。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它向所有人证明:残疾儿童一样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一样能拥有色彩斑斓的世界,一样有灿烂光辉的明天!

  解说:据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长江新里程计划的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带动和促进了其他资助项目的实施,目前已经培训了2,800名盲童教育师资,资助了19,800盲童走进了学校,使全国适龄盲童的上学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增加到百分之八十。陈伟、陈春华、黄玲,黄乃辉们都走进了学校,开始了校园生活,是那些有爱心的人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残疾儿童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伸出友爱的双手,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有机会上学,有机会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理想。

  我们衷心地祝愿全国所有的盲童都能够走进学校,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像这架飞机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理想,迈向人生新的里程。

责编:福伟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