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争霸》(五)秦的霸业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8日 16:4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随着周王室的黯弱,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诸侯国开始了争夺霸权的历程,人们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
西周时期,秦的祖先原本是为周王养马的官员,后来被赐封为大夫。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发祥地,也就是今天陕西岐山一带已被西方的戎族占领,周平王便把岐山以西那些已经沦丧的土地赐给了秦襄公,意在让他收复失地,驱逐戎人。
|
|
|
函谷关 |
得到这些并不存在的封地,秦襄公和秦文公费尽了整整两代人的心血才算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领土。不但如此,秦国的势力还很快扩展到了今天陕西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到了公元前7世纪中叶,秦穆公即位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中原,晋国也在积聚着实力,而秦国更是定下百年大计,准备向东推进。
|
|
|
晋国宫殿遗址 |
由于秦国与晋国接壤,而晋国又逐渐成为强大的国家,秦便努力与晋修好。一段时间里,秦晋之间的国君多次互相联姻,后世的人们便用“秦晋之好”这个词来形容两姓联姻,拉近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
但是,“秦晋之好”这个词却并不能形容秦王被晋国这个头号拦路虎挡住东进之路的无尽烦恼。晋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却让秦国这个做亲家的寝食难安。
公元前627年,秦国抓住一次机会,要去远途奔袭郑国,结果被一个半路上碰见的郑国商人发现,说是郑国已经知道秦军将到,并送给秦军12头牛。眼看偷袭不成,秦军只好带着12头牛原路返回,顺便把跟晋国十分友好的滑国消灭了。
灭了滑国,晋国当然不会答应,便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设下了埋伏。秦军大败,仓惶而归。秦晋之好的事从此便放在一边。三年之后,秦军东渡黄河,把晋军杀了个落花流水,算是报了崤山那次惨败的一箭之仇。
|
|
|
秦东进不成,转而攻打西面的小国 |
尽管秦军大败晋军,但是晋国仍旧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国想称霸中原,就必须跨过晋国的阻碍,看来一时之间这还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秦便把矛头直指西面,先后灭掉了关外的12个小国,秦国的疆域扩大了方圆500公里。
这样,没能称霸中原的秦国,在西戎一带当起了霸主。而秦国最辉煌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多年以后的战国时代,它才会变成一个令中原诸侯闻风丧胆的伟大的国家。
(编导:蓝强 摄像:关利华)
1月28日(星期五) CCTV-10 18:05(首播) 23:35(重播)
责编:李菁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