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频道 > 春秋争霸 > 正文

《春秋争霸》(四)晋楚争锋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8日 16:48)


晋楚之间的战争常发生在郑宋等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随着周王室的黯弱,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诸侯国开始了争夺霸权的历程,人们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

  春秋初期,晋国本来是今天山西汾水一带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国家。它的旁边环列着霍、耿等小国,晋国连汾水流域也不能独自占有。公元745年,晋国本身也一分为二,国君的弟弟被封立在晋国都城几十公里外的曲沃。


  后来正是这个曲沃的晋国灭掉了真正的晋国,紧接着,这个晋国又灭掉了霍、耿、魏、虞、虢等一系列周边国家,疆域迅速扩张。直到那个在国外飘零了19年,62岁上才回国即位的晋文公出现,晋国争霸的大戏才真正开始了。

  看到晋国的强大,宋国便依附于晋国,但楚国不会答应,联合另外四国军队前来讨伐。晋国出兵在城濮一带与楚国正面交锋,并且大败楚军,楚国向北扩张的大计又一次被挫败。晋文公也由此夺得了诸侯霸主的地位。

  从此以后,晋国与楚国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争斗。在这场争斗中,仿佛有着一个奇怪的循环模式,那就是两国中间的小国一旦依附于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便会出兵征伐,而迫使这个小国反过来依附于自己。但很快,对方又会派兵来再次夺回这个国家,直到晋楚两强再爆发一场血腥的大战。


古代的战场

  这段时间,是春秋时期战乱最频繁的时期,远远超过了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夹在两国之间的小国更是不堪战乱之苦,但又无力摆脱这战争的怪圈。仅仅郑国一个国家在几十年间就经历了72次以上的战事,而宋国也被迫打了46场战争。

  公元前579年,饱经战乱的宋国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极力拉拢晋楚两国订立了一个互不侵犯的盟约。但是,和平仅仅维系了三年时间,到了公元前576年,楚国便再次攻打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

  时间又过了30年,又是宋国再次倡议,召集了14国的国君在宋国的都城召开“弭兵”大会,在会上楚国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让那些中间的小国对晋和楚同样效忠,对双方都朝拜进贡。但是,此时这些小国中要免去这样几个国家,首先是齐和秦,齐本来就是以往的大国,秦是新兴的强国,这两个国家晋楚都是惹不起的。

  这次大会之后,晋国便从争霸的战场上销声匿迹,不是因为崇尚和平,而是因为晋国本身的内乱已经让它无暇他顾了。

  (编导:蓝强 摄像:关利华)

  1月27日(星期四) CCTV-10 18:05(首播) 23:35(重播)

责编:李菁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