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频道 > 春秋争霸 > 正文

《春秋争霸》(二)流亡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8日 16:28)


齐国首都临淄复原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随着周王室的黯弱,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诸侯国开始了争夺霸权的历程,人们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

  公元前685年,齐国公子小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从莒国向齐国的国都临淄飞驰。而齐国的另一位公子纠,也正在鲁国到临淄的路上。这是一场特殊的赛跑,谁先到达临淄,谁就会成为新的国君,而失败者的命运则是难以预料的。


公子小白和纠流亡的鲁国和莒国

  小白和纠,都是为了躲避齐国险恶的政治环境而离开的。有趣的是,当我们翻看今天的地图便会发现,他们当初逃亡时,并不是远走高飞,而只是躲在距离祖国最近的邻国。

  公子纠所在的鲁国,和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与齐国国都之间几乎可以画上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他们潜伏在这条起跑线的后面,就是为了等待起跑的时刻,能够率先抵达终点。

  当然,就像历史所记载的那样,小白赢得了这场赛跑,而公子纠在再次逃到鲁国后,还是难逃惨死的命运。后来,小白成为了齐国的新君,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在他的统治之下,齐国强大起来,多年以后,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在葵丘,也就是今天河南的兰考县会盟,确立了齐国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重耳像

  像公子小白和纠一样,在各国争夺王位的斗争中,王室贵族流落他乡几乎是普遍现象。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最初逃亡时,他来到母亲的祖国狄国。狄国离晋国很近,看来重耳也同样准备随时回国,谋取王位。但是,国内派来的刺客接踵而至,重耳不得不开始了他更加漫长的逃亡之路。


重耳流亡路线图

  重耳先后辗转来到了卫国、齐国、曹国、宋国和楚国,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流亡者中是极为罕见的。

  在楚国,楚王问重耳将来如何报答自己。重耳沉思良久,说:如果我们两国交战,我们晋军一定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流亡19年后竟然真的在62岁上回国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公元前633年,晋国果然与楚军交战,晋文公实践了他的诺言,率军后退了三舍,也就是45公里,到达城濮,在城濮晋军打败了楚国的军队,晋国也由此成为新的诸侯霸主。

  (编导:蓝强 摄像:关利华)

  1月25日(星期二) CCTV-10 18:05(首播) 23:35(重播)

责编:李菁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