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营(下)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0日 09:23
“营”字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军队驻扎的地方。如:军营、营房”。
然而北京带“营”字的地名不见得都与军队有关,“营”还带有“聚集”的意思。
这里是北京顺义区的高丽营。当年唐太宗亲征高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班师后在此地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之后这里也就成为高丽人的聚居地,当然时至今日,这里就只剩下个空名,连一个高丽人也没有了。
明代,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也就是古代越南,搜罗了一批安南工匠参与营建北京城,他们被安置在北京南城的一条胡同里居住,这条胡同也因此被称为安南营,就是今天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当然现在这里也没有越南人居住了。
还有的营是以聚居人的职业命名的。今天北京宣武区有个达官营,达官就是过去对镖师的称谓,所以这里曾是镖师的聚居地。其它类似的地名还有厨子营(今储子营)、车子营、香炉营等,不难看出过去居于此地的人是从事何种营生的。
以此类推,“菜户营”这个地名让人以为这里曾经是种菜的农户聚集的地方,其实不然。“菜户”是明朝代替“对食”的称呼,所谓“对食”,就是搭伙在一起吃饭,是宦官和宫女结为夫妻的意思。相传明英宗朱祁镇的奶娘曾经恳请皇上为她做主与一个叫王振的大太监结为夫妻。“菜户营”就是像王振夫妇这样的假夫妻的聚集地。
在今天的顺义有个红铜营,明代这里叫洪洞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三离了洪洞县”的戏词,其实,红铜营确是因为明朝时期很多山西洪洞县人移民聚居于此而得名的。
有的含营字地名的来历与本地曾经出现的一方人物有关。传说明初燕王朱棣在朝阳门外到马驹桥一带设置了七十二营兵马,其中第四营守备姓王,虽说不是什么豪官显贵,但驻地还是被称作了王四营,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另一处地名来得更直截了当。清代疏通治理永定河时,其中一段工程的指挥姓崔,于是此地即命名为崔指挥营,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大兴的地图上找到崔指挥营这个地名。
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能从这些地名中留有的一些旧时的痕迹,去猜度它原先的名字和来历,感受到北京这个古老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但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地名大多已经失去它的原义而成为一方土地的代号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