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频道 > 地图上的故事 > 正文

河东寻古——运城盐池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09:50)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后,汇纳百川,一路奔腾。在山西陕西两省间,由北向南,穿过壶口,跃过龙门,突然掉头东去,奔流入海。这个急转弯三角地带的运城市,因位于黄河东岸被称为河东。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舞台。

  春秋时期,有一个鲁国的穷人,因经商贩运迅速致富,成为与范蠡、陶朱公齐名的巨商,他叫猗顿,他所贩运的就是运城盐池的盐。

  (图)山西南部的运城盆地,北有吕梁心,南有中条山,四周山上的水汇聚到盆地中央后,经过阳光的暴晒,和来自中条山的干燥南风的吹拂,结晶成盐,形成了一个封闭型天然内陆盐湖。

  盐是人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上古时代,人们还不懂得从海水中晒盐,也不会从地下盐井中挖盐,这个天然盐池就成为我们远古祖先,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黄帝与茧尤大战于盐池旁边的阪泉,是否为了争夺盐,我们不敢肯定。(图)但随后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很可能与盐池这个天然资源有关。再以后的夏都阳城(登封)、商都殷(安阳)、西周都镐(西安)、东周都洛邑(洛阳),都位于河东盐池的消费范围。也似乎在证明着古称河东的这块土地,因为有盐池之利,成为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盐与铁是国家严格管理的两种产品,运城盐池就成为历代统治者特别关注的地方。据说舜帝曾在盐池边抚琴弹唱《南风歌》:从中条山吹来的和熏南风啊,可以解除百姓的烦忧;南风适时地吹来啊,可以给百姓增加财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现在盐池边还有一座建于唐代以前的池神庙,巍峨的三座大殿并排而立,分别供奉盐池神,太阳神和风神。

  为了加强对盐池的管理,唐代时就在盐池周围建了一道壕篱,严禁盗窃池盐。宋代时看护盐池的官兵有100多人。(图)明代更在盐池周围修筑了坚固的禁墙,高4米,禁墙外开有供官兵巡逻用的马道,墙内挖有壕沟,用来排水和防护。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盐池,只开设了东西中三个门。明朝政府每年从河东盐池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全国盐利收入的1/3。

  盐池的存在带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繁荣,经营盐业的商号云集于市,运输食盐的车马络绎不绝。(图)原来盐池北边一个名叫路村的小村庄,也由于盐业兴盛,运销人员和管理机构逐渐增多,发展成一个新的城市,以运销食盐为名,称为运城市。

责编:纪东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