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频道 > 地图上的故事 > 正文

河东寻古——蒲津渡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09:49)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后,汇纳百川,一路奔腾。在山西陕西两省间,由北向南,穿过壶口内,跃过龙门,突然掉头东去,奔流入海。这个急转弯的三角地带的运城市,因位于黄河东岸被称为河东。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舞台。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永济的黄河东岸,挖出四头庞大的铁牛,由此确定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渡。

  永济西边的黄河岸边,曾有一座历史古城。舜帝在此建都时称蒲坂,后来称为蒲州,蒲津桥就位于蒲州城的西门外。

  公元前541年,秦国公子针曾在这里用小船连结起来,造了一座浮桥,带领随从和车辆,渡过黄河,逃到位于山西的晋国。这一座桥不仅开创了在河面宽阔水流湍急的黄河上造桥的历史,也使后来的秦国认识到,这里是东进扩张的绝好通道。(图)二百多年后,秦国曾在这里两次建造浮桥,大军和战车从浮桥上隆隆驶过,攻灭了赵魏韩等国。

  由于蒲津桥连接着渭水流域和华北地区两大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24年,唐玄宗诏令兵部尚书张说改建蒲津桥,将竹索连接改为铁索连接,(图)以“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的八卦学说,在黄河两岸的山西、陕西,各铸造了四个铁牛,作为地锚。再将八根铁索固定在铁牛尾部的横棍上,连接小船成为浮桥。原来在黄河东岸的四个铁牛,重达45到70吨。每个铁牛旁边又铸造一个身高两米左右的铁人。从铁人的面部造型和服饰上,可以明显分辨出属于不同的民族。用来象征盛唐之际民族团结、和睦繁荣。这种巨大工程只有在盛唐时代才能完成,它共用铁160多万斤,占当时全国年产铁量的4/5。面对如此壮观的历史遗迹,现代桥梁专家也称其为:“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浮桥建好后,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宋代时曾进行过较大的修护,金代时还设有专门管理浮桥的官员。金代末年,金兵和元兵争夺蒲州城,金军守将侯小叔为了阻止元兵渡河,纵火焚烧了蒲津桥。

  公元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陕西,最后一次修复蒲津桥。(图)30年河东,30年河西,不断改变主河道的黄河,终于在1911年,象母亲抱回自己的孩子一样,将已经废弃又无人修复的蒲津桥连同铁牛、铁人,吞没在自己的怀抱中,掩埋在今天黄河东岸山西省境内的泥沙之下,一代名桥终成历史遗迹。

责编:纪东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