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什么东东?

  三、少年摄影师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1.后进入式:少年摄影师进入角色相对滞后,原因是对环境的不熟悉,有恐惧心理,对机器设备的陌生,对采访者有距离感,儿童生性爱玩,让他边玩边干,不习惯,种种原因造成了进入情况滞后,因而可能放跑身边的很多“好镜头”,但这同样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他们先要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兴趣,才能主动去掌握,一但发生了兴趣,从他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眼前的事件,他会一口气不停地记录六个小时,这有可能是成人们也做不到的。

  2.朋友人群式采访:少年摄影师对于325个来宾进行总体观察后,会选出自已认为合适的采访人选,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后,他会找出他的摸拟朋友,也就是他的采访对象。

  3.随意式:从30个小时的完成素材上看,少年摄影师们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有个渐近和渐进的过程,面对陌生事物时也会有放弃之说,这一过程几乎通篇都存在,因而在成人看来磁带里的素材东一爪西一鳞,不成章法,章法,简言之就是电视叙述的途径和模式,这“章法”二字很重要,谈章法无错,只看这“章法”是谁的“章法”,谁看节目就按谁的“章法”,儿童章法利用好了,也一定会让成人眼前一亮。

  4.长镜头和走火镜头:前面提到的三位小摄影师是爱过培训的,他们的培训来自与生俱来的,电视节目,他们认为,电视节目是一气拍成的,他们认为电视镜头如人眼,想看哪里看哪里,中间没有断开,没有停留,从另外的角度讲,他们又是没有经过培训的,领来摄影机,电池,每人分五得盘磁带,知道开机停机,知道闭上一只眼拍摄,知道左手中指和食指的推拉作用,就开干了。

  5.楞头青上手,“走火”镜头是不可避免的,相对于成人,可说是大业余,相对于少年,特别是一出手就要完成30分钟专题节目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令他们骄傲无比一件大事,这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水平,状态,反映了摄影师的匆忙、自责和焦虑,想干好却无法令人满意的焦灼心情。他们拍出的走火镜头,用在完成片中,更是增添了片子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童真童趣,如童话般。同样能抓住观众的心。

  6.线性思维和跳跃性思维:在每一个人都想在工作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对于成人来讲,往往很难真正超越自己,但儿童就没有这种束缚,他们来得最直截了当,最别具一格,线性思维和跳跃思维来得最为真切。

  7.平等交流,自然记录,不矫饰不文过。

  8.追“蜂头”心态;让少年摄影师感兴趣的,他们俩就会一窝蜂式的扎堆,哪怕一再重复也不担心。

  本该属于孩子们的还是要归还给他们,在这次的动画城节目中,参与者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次参与的机会。

  

  四、剧组的特别提示

  在这里我们把工作手册里的特别提示原模原样的抄在下面,以此证实剧组的编导者眼睛向下看,以儿童为本,倾听孩子声音的真实心态。特别提示,不光是针对《动画城》来宾的,同样是针对三个特邀的DV摄影师:

  “本次活动为动画城栏目年度大型活动。外地来京人员多,90%以上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通过参加活动,对《动画城》抱有景仰之情。初到北京,既紧张又兴奋,人地生疏,剧组要求每一个参加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摆正位置、克服困难、团结一心,对来宾做到亲同己出,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小观众,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损害了《动画城》的声誉,损害了中央电视台的声誉。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位小观众都是我们工作的一面镜子。他们都很聪明,也都很敏感,他们此次到北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会在他们记忆中留下深刻记忆。剧组希望我们的表现给观众和他们的家长留下敬业、正派、善良的印象”。

  

  五、少儿摄影师眼中的《动画城》

  摄影师孙启元、江瑞、摄影助理甄紫康男都是少年,在他们的结构专题文稿中,对“全局”——“面”的概括和理性分析较弱,而对“局部”——“点”的描摹却分外仔细,不厌其烦,因而在完成片中采用三个摄影者的第一人称分别叙述的方法就成为必然,在剪辑中将素村按类型分为六大部分:

  1、幸运一族

  2、哭一族

  3、练一族

  4、吃一族

  5、玩一族

  6、有趣镜头一族

  “一族”的提法是现今青少年中的流行词语,我们在完成片中照搬了过来。

  在结构上确立以后,但在篇幅上却发现小摄影们对同类故事都有着同样的兴趣,并发生了同机位、同事件、同长度的“浪费”事件,三个摄影者有着儿童分类的心态,在全片六大类中孙启元和甄紫康男特别强调也特别自然地把自己分在了“幸运一族”里,理由是我们能当《动画城》的小摄影师比谁都幸运。这是成年电视人常规思路的反动,成人心理这么想,实际上也不这么干。影片完成播出以后,因为采用了儿童视角、儿童观念,儿童为主体,《动画城》七周岁大联欢的侧记看起来,让人更为新鲜、更为有趣,让人觉得更贴近儿童。

  两台DV摄影机掌握在三名12—8岁的小学生手中,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到——拍到——讲述“到《动画城》过生日”的有趣故事,儿童拍、儿童讲、儿童参加编辑合成,儿童承担录音旁白的任务,这过程本身体现并实践了“以儿童为本、让儿童说话、说儿童话”的创作精神和全新理念,它为开拓儿童节目创作思路,无疑是有意义的,其中不少成功的实践值得儿童的策划者和制片人借鉴。

<<上一页
第2页
(编辑:胡悦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