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什么东东?

《阳光下》的启示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3日 10:18

  作者:陈芳

  本文曾发表于《中国电视》杂志社

  

  儿童节前夕,在北京各大媒体极力报道中央电视台“六·一”8小时特别制作《快乐起飞》的时候,一部创意起点极高、拍摄制作精良、具有一定审美品位和厚重感的专题片《阳光下》(片长30分钟,编导:崔晓茜),在没有经过事先媒体的炒作与宣传;在远离了记者的追逐与采访的情况下,于5月31日晚17:30—18:00的《动画城》节目中悄然播出了。与“六·一”这一天全国电视屏幕上充盈着的喜庆欢快、歌舞升平相比,专题片《阳光下》给我们带来的则是另一种欣喜和快慰。

  这部专题片值得称道的第一点是创意的高起点以及在创意中所蕴涵的一种新的创作理念。

  孩子是快乐的宠儿,而“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将所有的快乐给予了孩子。在不少孩子看来,接受快乐、拥有快乐、享用快乐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得到的;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快乐,同时也给别人以快乐,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想到的。《阳光下》这部专题片的编导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将创作的主旨定位在孩子自己主动地“创造快乐”而非被动地“接受快乐”上。创造,乃快乐的终极目标。为此,该片编导选择了北京汇佳学校5·3班的“快乐ABC”女生五人舞蹈小组以及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坝固中学初一6班和3班的罗智发、吴承江两个山寨少年为架构本片的支点:前者为了能够在全校举行的庆“六·一”选拔赛中技压群芳,出类拔萃,不仅将自家宽大、豪华的客厅当做伸胳臂踢腿的排练场,以至于搞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难免受父母的责备训斥;甚至硬是扒开已经封闭的舞蹈教室的大门,一个个委曲求全地“钻”进去。在这五个女孩子看来,能够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不仅风光露脸,更是光荣和实力的体现。

  后者则为了能够在农历“六月六”全自治州举行的赛马会上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他们将山间小路,田边树林当做了展示自身实力和魅力的舞台。尘土弥漫里可见他们飞身策马的矫健身影;牧童短笛中可闻他们疾速飞弛的马蹄声。赛马对于苗族男子来说,是最能体现其威武剽悍、勇猛智慧、所向披靡和一往无前的阳刚之气的,是英雄与荣耀的同义语,是男子汉的代名词。能够在全自治州的父老乡亲面前展现他们高超的骑技和威风八面的雄姿,是每一个苗族男人的梦想。

  无论是为了“六·一”选拔赛而绞尽脑汁,苦苦练习的女孩子们,亦无论是为了“六月六”的赛马而不怕苦累,坚持训练的男孩子们,编导在这里张扬和重点表现的都是她(他)们努力、付出的过程,而非结果。

  一抹黄昏中:北京“快乐ABC”小组的女孩子们聚在操场一隅,琢磨着舞蹈的编排动作,趁人不注意还比划几下;贵州坝固中学的吴承江、罗智发在逶迤的山道上,一次次地练习飞身疾速上马的动作;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胡悦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