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当代教育 > 正文

“神童”回家(编导:黄楗)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4日 15:05)

  节目简介:

  魏永康曾被周围的人誉为“神童”,就在研究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年,他为自己办理了辍学手续并离家出走。游走了半个中国之后,他回到了家中。母子之间将如何面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请收看《“神童”回家》。

  节目正文: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各位收看《当代教育》节目,我是胜春。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又开始了,在湖南省岳阳市有这样一位考生,他今年21岁已经是第二次走进研究生考试的考场了,早在四年前他曾经以高分考上了研究生,他当时为什么没有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呢?这中间到底又经历怎么样的故事呢?在节目开始之先来看一段短片。

  解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他曾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因为他在学龄前就认识几千个汉字,并且掌握了一些数理知识, 8岁他就上了中学。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时,他又以高分考取了研究生。但是,就在人们对他不断发出赞誉的时候,他却因为跟不上研究生学习的进度,被迫中途辍学。那时候,魏永康已经20岁了,20岁的成年人,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对于这件事,他母亲是这样解释的。

  同期:他就没有写论文,他到了四月份、五月份,人家四月份交论文,他以为像大学里面一样,老师通知同学坐在一起写,到五月份他就跟同学讲,他说老师还没要我们写论文,同学就讲,我们都已经交都交了,你还没有写,你还在做梦,

  解说:2004年11月,记者来到魏永康家采访,却发现他并不在家里。在魏永康家记者了解了这样一些情况,永康的父亲因病长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多年前下岗后就一直待业在家,全家的开销仅靠父亲每月五六百元的抚恤金维持,由于魏永康从小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父母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从哑哑学语开始,母亲曾学梅就包办了他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

  同期:反正我是想的,学业一完成了,我想即使生活不能自理,家务不会搞,我以后可以请保姆,请人搞,花钱搞是吧,我只要学会自己脱衣服,自己吃饭,

  解说:魏永康8岁就上了中学,成绩也很优秀,因此常受到有些大同学的欺负。

  同期:他们成绩差的,每一次一考试,只要他说妈妈今天考试了,考了什么东西,我考的很好,我上班的时候我就不放心了,我说那怎么得了呢?过两三天分数一出来,只要分数一出来,他就挨打,

  解说:因为年龄小,个头也小,所以班级的很多集体活动也把他排除在外。在这种情况下,曾经活泼好动的魏永康,逐渐变得孤僻和内向了。

  同期:性格是很孤独的。他就是一个人关到房里面看书,什么也不出去,也不到外面走,也不跟同学交往,很少很少,交往的时间还是有,很少很少,

  解说:13岁时,魏永康考入湘潭大学,学校考虑到他的年龄比较小,就让他的母亲曾学梅来校陪读。班主任针对他专业课突出,人文素养和待人接物方面比较欠缺的特点,为他拟订了一个培养计划,但是却受到了永康母亲的反对。

  同期:第一学期,我感觉他的人文知识亟待补课,就是字写的太差,就跟小学一二年级写的字一样,所以第一个寒假我就给他布置两个任务,我说第一你买个钢笔字帖练练字,第二你把中国四大名著看一看,结果他妈妈不让他做,

  解说:因为有母亲在身边无微不至的关照,上了大学的魏永康自理能力仍然很差,学校尝试过让他住到学生宿舍去,然而他的行为却让同学们哭笑不得。

  同期:比方说他的的牙膏经常找不到,他就胡乱拿人家的牙膏,用完牙膏又不放回原处,再一个跟他睡一起的,人家经常找不到自己的鞋子,都是被他穿走了,而且不是穿一双,是一样穿一只,而且搞的大家都很狼狈,起床以后,都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找不到自己的牙膏,

  解说:魏永康对母亲的关爱方式也有过一些反抗和抵触,他曾在寝室的墙上写下一句话。“坚决不要妈妈陪读,把妈妈赶回去”,然而,他的这种方式并没有改变母亲对他一如既往的关爱。

  2004年11月,记者在魏永康家采访结束时,他已经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了。据永康母亲讲,永康自从辍学以后,母子之间常常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永康离家前两人又有过一次争吵。但是让曾学梅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永康要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作为母亲,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主持人:看过了这个短片之后我们对魏永康的辍学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很多人又有了另一种担心,魏永康去哪了呢?这个问题我们的记者会有相关的后续报道。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进入我们演播室的嘉宾。今天我们请来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施建农研究员。施老师,您好!

  施建农: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块看过了这段短片之后我不知道您的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施建农:魏永康,我觉得对他的事情,我以前有点了解,因为他在上研究生期间,他的研究生的老师曾经到我们所里来找过我,谈到过他的一些情况关于他的就是说当时在研究生期间呢,也有一些上学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包括比如这个跟老师的配合,跟学校里面一些规章制度的一些遵守的情况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主持人:在片中,刚才我们看到应该说魏家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妈妈很要强,当我们对永康或者对这个家庭产生同情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想到一些什么问题?

  施建农: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因为在这个儿童培养教育的过程里面,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就是所谓的望子成龙,这种心态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做的过程里面特别是在教育的过程里面我觉得因此而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像魏永康的妈妈,她很希望孩子成长,很希望他成才,但是实际上她忘了,除了这种智力的发展方面孩子有这个需要以外,还有其他的方面他也有发展的需要。他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他有自主性,他有需要独立。在这方面如果你剥夺了他这种独立的需要那就会出现了其他的一些问题。而且能力实际上在锻炼的过程里面逐渐的成长的,他们什么都不让他做就会出现一种我们在心理学里面经常讲的学会的无助,或者叫学会的无能。

  主持人: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施建农:就等于说,本来这个事情按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完全可以去做的,有能力去做的,但是因为从小被剥夺了就是说让他去锻炼,让他去练习了,让他去做的这种机会使得他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就是说我就是不能做这件事我做不了这个事,所以一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不会做了,他就完全是一种习得的一种结果,而不是说我先天的某个方面有缺陷,我做不了这个事,所以叫学会的无助或者叫学会的无能。我想魏永康这个事情可能是比较典型的,就是说他妈妈就是说倾注了全身的这种心血都在孩子身上,但是她只关注了很小的一些方面,但是更多就是比如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他要需要跟人交往的这种能力以及甚至包括作为魏永康自己内心的感受实际上都没有得到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说出现问题是可以预料的。

  主持人:说到这个事,可能大家一直都惦记着永康到底去哪了呢?在2004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接到了永康妈妈打来的电话,他说永康回家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们的记者马上赶到了他的家里。在2005年的2月,我们的记者拍摄了相关的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记者来到魏永康家以后,魏永康对记者讲起了他这次离家的经历。

  同期:魏永康----我过得不舒服想出去散一下心。原来只是想到同学那儿去玩的,在株洲没有找到同学,就去了浙江的同学那里,在浙江玩了几天之后,又想到北京的书店里边看一些书,最后从北京回来,在武汉知道我妈妈很生气,之后就打算把钱全部用完了再回来。

  解说:因为身上带的钱非常有限,所以魏永康一路上非常节省。

  同期:魏永康----吃饭一般都是在路上吃烧饼,坐火车都是坐没有空调的慢车。

  解说:一路上,魏永康搭乘的都是夕发朝至的火车车次,晚上在火车上过夜,这样就把住旅店的钱省下来了,每到一个地方以后,他从不去收费的公共场所,用这样的办法,他在38天的时间里走了18个城市。

  同期:魏永康----到郑州玩了一天,再去武汉玩了两天,然后在武汉坐车到安康,在安康玩了一天,又在重庆玩了一天,到茂名、湛江各玩了一天,再去玉林玩了一天。

  解说:来到广西北海的时候,在内陆地区长大的魏永康被大海迷住了,他把外套脱在沙滩上就下海去游泳,然而,当他尽兴地回到岸上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魏永康:游泳完了把衣服穿上走了一段路程,才发现衣服里面的钱包没有了,回去找了一晚上都没有找到,当天晚上就只好到火车站睡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再去找了一下没有找到,当时我就没有办法了。

  解说:这时候,已经身无分文的魏永康并没有马上跟家里联系,丢钱的第一天、第二天,他继续在北海市闲逛,饿了就去书店喝那里为读者提供的免费水,晚上在火车站候车室过夜,两天没有吃饭的魏永康到第三天支撑不住了。

  魏永康:第三天就受不住了,在街上走了一会儿就头晕。

  解说:魏永康因为担心被母亲责骂,不敢直接给母亲打电话,第三天他找到一家网吧,通过QQ跟北京的一位同学取得了联系,他让同学去转告母亲自己在外面的处境。

  曾学梅:她讲永康要你马上过去接他,他现在在网吧里头出不来了,我说是什么原因,她就讲在网吧里没有钱付上网费,再一个也出不来,老板不让他出来,他已经饿了两天了,希望你明天马上去接

  解说:

  一个多月的寻找和等待,终于知道儿子下落的曾学梅欣喜不已。她和好朋友陈琼英寻求了公安机关的帮助之后,魏永康顺利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同期:曾学梅---他还有点流泪了,但是我还没有流泪,他眼泪汪汪的。我说你在外面吃苦了吗,他讲是的,是好苦,我说你想妈妈了吗?他说我好想,特别是晚上的时候,没有地方住的时候,肚子很饿的时候,我好想妈妈的,我打算以后听你的话,再不出去了,当时他这么一讲,我也没有发脾气,还是跟他讲好话,我说你回来就好了,

  解说:魏永康刚回家那个阶段,和母亲的关系似乎有了一些缓和,母子俩都在试着去理解对方

  曾学梅:他回来之后就讲妈妈我在外面这么久了,让你费心了,但是希望你不要对我发脾气,我已经要考试了,你不要发脾气。我还是忍着,

  解说:但是好景不长,这种融洽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由于母亲又开始对永康所有事情过分的干涉和关注,而永康内心又极其抵触,母子的关系再度陷入尴尬的境地。

  魏永康:我在家里搞学习,她每搁几分钟都要来看一下,我说不要让她这样,对我的学习干扰很大,但是后来她还是那样做

  解说:母亲曾学梅因为担心永康在考试前上网聊天或者看闲书耽误了复习,就常常偷偷地在暗处观察他。

  曾学梅:有时候我站在窗户上面偷看,他都是搞的复习资料,再一个就是他没关门,我搞突然袭击一闯进去,他电脑上面也没有出现任何跟别人聊天的场面,我一进去一看他还是让我看的,他就是搞复习,已经偷观察他十几天,十几次,还没有发现一次他搞其他方面的。

  解说:母亲的行为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反而引起魏永康极大的反感。而且母亲对他过多的责骂也让魏永康心里生出许多怨气。

  魏永康:比如说早晨我有一件衣服忘记穿了,她就骂了我一个上午。

  解说:2005年1月,魏永康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考研的考场。对他来讲参加考试和完成学业都不困难,但是他心里更大的想法是,如果这次他能如愿考上研究生,就是摆脱母亲束缚,走向自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他一定会非常珍惜。而对于母亲曾学梅,在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不知她是否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主持人:其实有一件事情让我们高兴,永康回家了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随后我们的记者了解到刚刚回家的时候,母子俩相拥而泣,那种场面看起来很感人,但是过了几天之后,母子之间的关系又开始尴尬起来,甚至矛盾又会出现了,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不知道做母亲应该怎么办?您帮助出出主意。

  施建农:这个,我想这里面作为母亲也好,还是永康自己也好,这种现象,如果他们两个的观念特别是他的妈妈的观念以及她对孩子的方式,行为方式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的话,这个现象还会持续下去,为什么呢?在永康成长的过程里面,实际上已经养成了一种依赖,他也很矛盾,他要摆脱这种控制,希望能够独立。但是呢,因为他在20年的成长过程里面,有很多能力没有培养起来,他自己生存,自己的生活的能力都必须依赖他妈妈,所以一方面,他要摆脱这种控制,另一方面他要依赖,这个是很尴尬的,我的建议作为家长来说,作为妈妈来说,你应该相信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他有些地方他是可以让他去做的。我倒是希望如果这次再一次考上的话,希望他妈妈不要再跟着他,这是我个人的建议,再跟着他肯定对他没有好处。那么作为孩子来说一方面他要体谅作为母亲的一种辛苦,母亲的一种情怀,另一方面也应该想到我有一些事情我可以去做的,自己可以独立的,所以这样才能改善一点。

  主持人:刚才看了这部片子之后,很多人都会想,永康和妈妈之间,他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根本性的矛盾在哪?永康一直想独立,他想离开家,可能这也是一个兆头,他想要自己要做点什么?但他真能做起来。

  施建农:你说得很对,实际上他要说根本性的矛盾,我指的就是说到了现在这个情况下,根本矛盾就在于一个想要独立,一个要控制,永康自己特别希望独立,要摆脱一种束缚。那么妈妈就仍然希望这孩子是她的,要按照她的意志去成长,去发展。控制他。

  主持人:实际上这种矛盾是控制和反控制。

  施建农:对,实际上一个要独立,一个要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种冲突,所以我想问题的结症就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其实看到刚才这个片子之后,我想很多人也会同情永康的妈妈作为一个女人来讲很难,这个时候如果说为的妈妈支支招,她应该做些什么?她应该怎么办呢?

  施建农:这个,人们经常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永康的妈妈,她的处境,她的现状,应该说她确实是很难,也确实很值得我们同情,要说怎么帮她?我想真正能够帮助她的是她自己,因为很多事情,只有她自己从观念上,自己的一些思想上能够有所改变。比如说她对孩子的一种愿望,不是用一种强加的一种方式,一种控制的方式去对待他,而是一种理性的一种处理方式能够认识到孩子在这个成长过程里面,他自己有他自己的需要。有他自己成长的一些特点以及你应该要给他一些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过度的保护他,一直把他捧在手里,含在嘴里边,他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没有这个真正能够去独立,去成长的这个可能性。如果你想要真的要成才,作为家长,其实除了魏永康的妈妈以外,可能还会有其他很多的类似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的家长,真让他成才,其实除了智力上的,除了所谓的专业知识上的积累学习之外,其实还有很大,更重要的就是要发展他的完整的一种人格,能够让他在真正在这个世上能够独立,能够成熟,这才会对他有好处。我就想起我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故事,非常经典的一个故事,比如他小的时候要喝奶,他喝奶抱着奶瓶。当时就想躺在摇篮里面,抱着奶瓶,玻璃的奶瓶挺沉的,他有的时候抱不好,一会就抱到外边去了,弄得满处都是,于是我经常替他拿着奶瓶,然后,甚至他要用手去抓这个奶瓶的时候,我还故意把那个手放在边上,往边上。

  主持人:那个时候,你有没有分析过您那时候,您那个时刻你替他拿着这个奶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施建农:我想,我当时就是很简单的,怕奶瓶压着孩子的嘴,就把什么变形了,诸如此类的这种担心,或者把小床弄脏了,就没有让他抱着,重要的是后果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手很老实,喂奶的时候,两个手往边上一摊就等着。这个印象让我非常的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就是说,孩子实际上他需要独立,他需要去尝试的时候你不让他,剥夺了他这个机会,可能他可能就错过了这个机会,不再去努力了,所以一直很长的一段时间,一到该吃的时候,就等着,这就是一种教性很多的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验。我之所以把这个例子举出来,甚至我就愿意把它写成文章,跟大家分享之一就是说,孩子的发展过程里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他有不同发展的目标和需要,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到他应该发展什么,比如在两三岁的时候他就有一种独立的愿望,你这个时候就应该,家长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帮助他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的,慢慢的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发展良好的一个个体。我经常说,你作为家长,你对孩子了解多少,认识多少,如果你真的把只是把他看成你的孩子,你的私有财产,然后就按照你的意志去发展,那么你就错了,实际上孩子他有他自己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那么你就要按照他心理的特点,为他或者不叫为他设计而是帮助他或者在作为一个参谋,作为一个辅助者去帮助他。

  主持人:这次永康离家出走的行为,我不知道从这个行为上你能够看出什么来?

  施建农:我觉得有几点,一个就是刚才咱们谈过,他确实是表现一种想要独立的一种愿望,第二个实际在出走的30多天的时间里面,应该说表现出很好的自己生存的能力,你看他很有计划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很有计划的使用手里尽有那些钱。如果要不是这个意外,就是钱的丢失的话,他可能还会有延续相当的一段时间,但是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可以理解她的心情,孩子的出走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打击,但是我们从旁观者或者从理性的来认识这件事情来说,那就可以看到,实际上已经看出魏永康他实际上有些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起来的。

  主持人: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最珍贵的一件作品,但当我们父母面对这件作品的时候,怎么去完成他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看了今天的节目,我想大家可能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答案,当我面对一个孩子成长的时候,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宽松的成长环境比什么都重要,好,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当代教育》节目,我是胜春,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