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当代教育 > 正文

《回眸2004家庭教育备忘》:人际交往的困惑(编导:罗安)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4日 15:25)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当代教育《回眸2004家庭教育备忘》,我是主持人胜春,一说到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如何培养好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在传统观念当中会脱口而出说,只要让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就可以了,其实,在现代的家庭教育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一种非常强烈的声音,那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好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今天的节目就首先从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录音开始。

  家长:我们家孩子本来上半年都没事,去年上半年的时候都挺好的,就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不想上学,然后跟同学们之间也不太爱说话了。

  记者:你问了他为什么原因吗?

  家长:我问他了,我知道这事以后我问他了,他跟我说没什么事,他说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老师也不喜欢他,跟他不好,我觉得他可能自己在人际交往上有问题。

  记者:你们家孩子有多大了?

  家长:今年十六了,上高二了。

  记者:你们家孩子平常在家话多吗?

  家长:也不是特别多,不是挺爱和同学们一起玩儿,一起说话的,不像其他的同学那么开朗吧,我想找一下这方面的专家。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跟大家一块听了这段电话录音,从电话当中我们也听出家长的这种焦急的心情,那今天我们节目跟大家聊的就是关于孩子在成长当中 家庭教育当中,人际交往的这一个话题,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来自《中国中学生报》的主任编辑吴若梅,请坐。哎,吴老师,您在《中学生报》工作,每天可能会接到大量的来电或来信。

  吴若梅:对。

  主持人:您觉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种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吗?

  吴若梅:比较普遍,上学的过程中,跟学校的同学交往不是很好,或者跟老师有一些矛盾,包括跟家长的一些关系处理的不好,都会导致到厌学,就像刚才那位家长说的那样厌学,那么,不上学了,或者说躲开了,表面上是逃避了,那么将来呢?逃避的结果可能会让这个孩子比较内向,比较自闭,甚至在跟其他人,像高中、大学的时候,同样还是交往困难。

  主持人:说到这,可能很多电视机前的家长也会有同感,当自己的孩子与同学闹点什么别扭什么的,这个时候家长往往觉得孩子之间没什么多大的事,往往不知道孩子的这种困惑可能是他在人际交往当中最大的一种困难和难题,那接下来我给大家看一组相关的调查数据。

  解说:在针对19个省的中小学生苦恼因素的调查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引发的苦恼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父母和家庭成员是主要原因,同学和老师其次,这些烦恼随着他们读完中学,离开父母,走进大学以后将进一步演化为同学之间的矛盾,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很多在校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紧张表示忧虑,重点大学的比例则更高,南方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2003年接待学生812人次,其中因人际关系紧张前来咨询的占20.1%,排在第一位,在2004年接待的836人次中人际关系不适的达到28.9%,其比例仍高居第一。

  主持人:好,吴老师,刚才我们是一块看了这个调查,那在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听的那段电话录音,这个孩子好像也是在高二的时候。

  吴若梅:对,产生一种困惑,在过去,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传统的观念当中,往往对人际关系这块,家长的概念是长大了自然你会了解,怎么与人相处,至少不是放在对孩子教育的第一位的。

  主持人:您觉得为什么现在这个话题是这样的热呢?

  吴若梅:可能以前的孩子多一些,他在自己交往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偏差矫正的问题,他自己就在这个群体当中,他可能可以做到,但是,现在不行,他的家庭非常简单,没有周围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没有,那么他看得见的就是爸爸妈妈,所以说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这一点上,其实人际交往上孩子是从小一点点看着家长来行事的,来学习的,可能我觉得家长在这一方面忽视的比较多。

  主持人:其实今天我们节目的话题,也就是孩子在成长阶段当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家庭教育、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密不可分的。刚才我们跟大家是一块看样了一组数据,并且也听到了家长们的这种声音,那接下来我们去看一下一些实例,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叫做圆圆一位女孩。

  解说:圆圆是西北某大学艺术系舞蹈专业的学生,自从她离家住校以后,妈妈和她之间就为了与同学交往的事产生了分歧,圆圆的母亲从小对女儿看管很严,一是担心女儿学习舞蹈容易早熟,二是害怕圆圆结交一些不好的朋友耽误学习,所以从小到大圆圆几乎没有任何人际交往的空间,甚至连要好的朋友都要首先征得妈妈的同意,然而,这种情况在圆圆进入大学后发生了改变,大学宽松的环境使圆圆和同宿舍的三个女孩成了好朋友,并且经常一起外出游玩,而此时妈妈也意识到了女儿的变化,于是她规定圆圆在晚上不能和同学出去玩儿,并且每天都要打电话到宿舍进行检查,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圆圆无奈之下只好向母亲撒了谎,没想到这更引起了母亲的猜疑。

  妈妈:她以前从来也不出去玩儿的,晚上从来不出去,后来上了师大宿舍以后,连着几个晚上,我打电话找不到人,后来一说那么晚才回来,打电话不接电话,经常打电话一直不接,我再打通以后,她说我没听着。

  解说:在妈妈看来孩子学会说谎意味着本质的改变,而这肯定是受宿舍里其他女孩的影响,于是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圆圆只好调换了宿舍,这个举动在她和那几名原先住在一起的同学之间产生了误会,彼此之间的关系渐渐开始恶化。

  圆圆:后来慢慢的,现在好像大家尽量就每次谈话或者聊天的时候,不像以前那样就是关系特别好,然后现在就好像有的时候,偶尔说说话,有的时候也不说话,就那样。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跟大家一块通过这段短片认识了我们接下来要请的另外一位嘉宾,就是圆圆,我们欢迎她,你好,请坐。圆圆,我冒昧地问一下,今年你有多大?

  圆圆:十八。

  主持人: 十八岁了,十八岁是成年人了,比如说,当你的意见和妈妈的意见发生不一致的时候,在你处理跟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时候,那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圆圆: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我觉得几次 就是在我的感觉中,我妈妈就是那种,就是好多事情她都替我全部都想到,也替我做到了,所以以后的事情,就是在交往过程中,交朋友一样,一般都听我妈的意见。

  主持人:比如说给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

  圆圆:我记得就是当时,就是因为调宿舍这件事情,开始我说为什么调,我说就这样没关系的,我说我自己可以,但是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和她们之间反而磨合更大了,所以当时我就听我妈妈的,我说干脆那就调吧,就听了她的话。

  主持人:吴老师听了这个怎么样?

  吴若梅:我听了觉得调宿舍和不调宿舍不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要是指导好的话,处理的比较好的话,可以帮助女儿去化解这个同宿舍里的矛盾,其实你从这个宿舍搬到另外一个宿舍,可能新的矛盾又会出,那么怎么样去把这个矛盾解决了,这个是很关键的。

  主持人:那在妈妈的要求之下,最后圆圆还是从宿舍当中搬了出来,来到了一个新的宿舍当中,那再接下来,可能您也不会想象到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大家都想像不到的事情,我们现在看一下大屏幕。

  解说:就在圆圆搬出原来的宿舍不久,原先和她住在一起的三位同学因为违反校纪受到了处分,这件事情加剧了她和同学之间的误会,于是那三名同学开始把怨气集中撒向圆圆,再一次激烈的冲突以后,情绪失控的圆圆纵身跳下了四楼,索性的是地面有大量废旧餐盒,圆圆才保住了性命,但她将就此永远告别她心爱的舞蹈艺术。2004年圆圆终于结束了大学生活,但留在她心里的那段伤痛却永远无法抹去。

  圆圆:觉得有些话可能对父母还有朋友,可能是也说不出来的吧,可能有些话,我其实挺想找个心理医生的。从这件事后,我觉得我妈妈改变了好多,就不像以前什么事情都要特别盯死我。

  吴若梅:刚才我们看过这个短片之后,我再看圆圆,我真觉得圆圆你挺幸运的,应该说在这件事情上,母女俩那时候对于这样一个回避问题的方式,对于未来,可能都没有想太多,我觉得开始可能是妈妈担心她对吧,担心她是不是很信任她,自己能够处理得好,从这点出发,然后妈妈做了一个比较武断的决定,换宿舍,实际妈妈不是本身宿舍里的这个人,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好,处理问题也好,并不是看的很清楚,以为换宿舍就可以解决了这个矛盾,没想到这个结果导致了更大的矛盾,那么又没有鼓励孩子去说,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开了,沟通又欠缺,所以才会出现那个真的是很让人难过的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在这里面

  有几个层次都是有问题的,都值得商榷。

  主持人:您说到这,我们就也收到了很多相关的一些家长的困惑,他们说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当中,哪几个阶段是最重要?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吴若梅:人际交往这种概念的灌输,最关键的时候还是青春期,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他的情绪变化太快,其实这段时间的孩子们,他对人际交往的这种需求上升到了最高的一个状态,就是他期望的是大家都接受我,爸爸妈妈喜欢我,老师说我不错,同学都觉得我是老大,但是实际上一个孩子在社会当中,就是在他的小的社会当中,他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结果,一旦出了一点点小问题,他夸嚓一下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所以他这个阶段个人际交往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高期望值挫败感。

  主持人:那现在面对当今社会的这种人际关系,你觉得应该嘱咐点什么?

  吴若梅:我向家长要嘱咐的话,第一个就是应该宽容,再下面就是要沟通和解释,你像沟通这事可能很难,比如说像圆圆的这件事情,她们两边沟通起来就比较难,其实沟通有很多方法,可以写信,可以Email,可以打电话等等,都是可行的,当你觉得不好面对面去讲的时候,都是可以要做的。

  解说:专家提示,青春期是孩子最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阶段,家长首先应该真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弄清原因并加以引导,专家建议,当孩子出现人际交往困难时,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教孩子学会大度、宽容,二教孩子学会主动和别人交流沟通,三鼓励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多参与班集体活动,四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

  主持人:好,欢迎继续收看当代教育《回眸2004家庭教育备忘》,接下来我们再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女孩,她跟圆圆一样有着不同寻常的一段经历,她叫陈佳妮,大家看我身后的这幅照片是佳妮在上中学时拍的,从照片上看,我们看有点像男孩子的样子,还剃着光头,那您可能问,佳妮为什么要剃一个光头呢?接下来我们从片中了解一下。

  解说:和别的女孩不一样,陈佳妮的童年一直笼罩在耀眼的光环之中,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三岁开始参加云南省大型文艺演出,五岁连拍两部电视剧,曾被评为春城文艺明星,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佳妮进入中学后,就好像换了一个人,她边的沉默自闭,不愿意与人交往,焦急中的父母无意中发现了女儿的秘密。原来在那所以成绩为主的重点中学,一向爱好文艺的佳妮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荣誉感,她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渐渐疏远,我们全班人都孤立我,就不跟我玩儿了,在学校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佳妮,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相反佳妮的的父母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断然阻止了她的一切社会活动,这让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佳妮彻底失去了心理支持,于是她用剃光头,打耳洞的形象告诉世界,自己已经不在乎身边的所有的人,包括父母。

  陈佳妮:开始拼命地打耳洞,当时打了七八个,还那种长好了又去打,长好了又去打,我觉得好像是真的失控了,怎么把握不住,我觉得我最坏的就是那个状态了,绝对是个问题少年。

  主持人:好,看过了这段片子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块来请出曾经自认为是问题少年的陈佳妮,欢迎你佳妮,请坐。佳妮,我想问问你,当时妈妈在那张字条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陈佳妮:我记得信里好像很大一部分的话都是在针对我的学习成绩,大概意思是说,你学习不好还能当大队长怎么样怎么样的,当时小,心理很很不平衡 。

  主持人:那个时候,甚至你自己也提到,自己感觉特别孤僻。

  陈佳妮:是,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是一个自闭的状态,然后到了高中阶段,我是属于爆发的状态,怎么爆发啊,就是比如说打很多耳洞,反正就是我曾经承认的那个绝对是个问题少年那段时间,而且那段时间我几乎不爱跟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在一块玩儿,我都是跟那些班里所谓的坏孩子在一块玩儿,而老师和同学在某种程度上离我的内心很远。

  主持人:那时候父母察觉到你内心的变化了吗?

  陈佳妮:父母也会从我的日常生活细节当中发现我的这些变化,比如说整个初中比较自闭的时候,他们发现我回家以后不说话,然后自己关上门,自己在屋子里干自己的事,也不和父母交流了,这时候,他们一开始是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因为他们自始至终一直是觉得大方向上对我的把握是很正确的。

  主持人:但是为什么突然到这时候,他们觉得在大方向上都有偏离了,然后他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可以说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当父母看到自己女儿的行为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这样的时候,甚至有点不可思议的时候,他们也开始思考,那这个时候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我们继续来看一下片子。

  解说:佳妮敏感的内心世界由于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表现出一种近乎封闭的状态,甚至出现过轻生的念头,这让做父母的感到十分苦恼,曾经做过老师的妈妈发现佳妮经常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于是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干涉女儿,而是引导她向文学上发展,这使得佳妮狂躁的内心世界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 在佳妮的文学世界里,她对人际交往的困惑和忧郁释放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2000年她的个人专辑《童言有诈》面世,这让曾经失落的佳妮又重新找回了自信,此时佳妮也发现了父母身上的变化,他们用宽容的心态代替了以往的极端行为。

  佳妮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女儿在学校形成的这种人际交往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影响造成的,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知道要想让女儿彻底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为她创造宽松的外部交往环境,但是此时的佳妮根本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无奈之下,父母只能背着女儿为她恢复人际交往做一些铺垫。

  陈佳妮:就是我听见妈妈在跟校长打电话,当时她说其实孩子大了,她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她有些行为,可能作为一个孩子她不知道这个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然后怎么怎么,就全是在替我说话,而且真的很理解我,当时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是没发现,我在旁边眼泪唰唰唰地掉。

  解说:父母的良苦用心,使佳妮终于重新回到老师和同学中见,但是细心的父亲又发现,一向好强的女儿常常因为成绩平平而陷入交往障碍,这一次,母亲偷偷地在她床头贴了一张自己为她特制的奖状,在父母的引导下,佳妮逐步克服了中学阶段形成的人际交往障碍,并且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当她翻开文字记录的心路历程时,发现那个曾经被人际交往困扰的女孩已经彻底走出了心理障碍,她想把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告诉所有的同龄人。

  陈佳妮:我就觉得我高二、高三的时候,真的太快乐了,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每当身边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幸福,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珍惜眼中所见每一位老师,尊敬他们,爱戴他们,潜心地聆听它们的教诲,珍惜每一位有才华的同学和朋友。

  主持人:我其实真的挺为佳妮感到高兴的,当看到妈妈亲手为自己定制奖状的时候,那一刻你所理解的妈妈要对你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陈佳妮:她可能很难理解我当时到底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会痛苦,但是 她只想用她能够做的,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给我建立信心,然后用她的爱来帮助我快乐起来。

  主持人:吴老师,您在旁边看着,一直关注着佳妮那个时候成长的那种经历,我不知道刚才看过了这个之后,对于母亲的这种做法,您怎么看?

  吴若梅:我觉得是她妈妈给她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因为她的状态,已经精神都几乎快崩溃的那种状态,对吧,就是同学之间的关系,学校的那种状态已经没有什么乐趣在里面了,她很灰心,或者没有什么让她找到自信,很孤独,这时候妈妈给她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不是说支持你的那种光头行动。

  陈佳妮:当然肯定一点就是,大家千万不要效仿我的这个行为,现在长大了回过头来看自己那些行为是很幼稚的,但是那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是我的父母,我觉得可能他们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大方向上要求我一定要真诚,一定要善良。

  主持人:这些大方向上他们永远控制你,但是在小的细节上,他们给你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空间,我想这就说的是宽容吧,其实我觉得这番话对电视机前的很多为人父母的人都是一种启示。

  吴若梅:对,就是像人际关系也是,你家长没有宽容,孩子就没有宽容。

  主持人:如果回过头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他所经历的这种人际交往,父母起到了这种作用,您会对大家说一些什么?

  吴若梅:其实人际交往就像银行里的账户一样,你要存钱,你才有机会取 对吧,你可以透支,但是你要很快补上,人际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一个状态,所以这一点上,我想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投入可以索取,然后你再投入,还可以索取,再有一点就是,早一点发现孩子的这个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其实交往过程中是一定有困难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他交往困难的时候是一定会表现到生活当中,表达到脸上,或者说有一些奇怪的方式,比如像她一样,我穿宽裤子,我要打耳洞,我要剃光头,实际上都是可以观察出来的,那么观察出来以后,尽快地去疏导,去开阔他的心胸,引导他往宽处想,去宽容等等。

  解说:专家提示,家长可以从以下各方面判断孩子的人际交往是否正常,一是性格特征,当孩子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时,一般会引发性格的变化,例如变得内向、自闭,甚至出现情绪激动等症状;二是行为特征,当孩子出现反常行为或者极端行为时,一般与人际交往受挫有直接关系,此时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主持人:我知道佳妮在当时那种剃光头的时候写了一篇叫光头宣言,在今天的节目快结束的时候,佳妮能不能大声地为我们背诵一段?

  陈佳妮:好,当时我是说,我想要说的是再过一个多星期,我就可以领到身份证了,这标志着肉体生命,法定意义上的成年,可是没有人规定灵魂生长到几岁才是成年,我的身体在成长,我自主剃掉头发,宣告身体的独立,我的灵魂也在成长,我剃掉头发,让大脑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让思想能够接受更多光明,从而让灵魂更快地成长。

  主持人:好,我想我希望佳妮的这些话能够让电视机前更多为人父母的能够听进去,其实所谓的孩子成长阶段的人际交往,第一个交往就是跟父母之间的这种交往,如果这个交往沟通顺畅了,可能对他走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起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在这里,我们特别感谢今天来到演播室的嘉宾,感谢观众朋友收看

  我们这期节目,让我们下期再见。

责编:英子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