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妈妈的三次“叫板”》(12月9日播出,编导:郭云鹏)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8日 15:25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当代教育》,我是晓辉。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做母亲可能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今年46岁的吕萍是哈尔滨市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17年前,她成为一名幸福的母亲。然而与其他母亲不同的是,因为女儿的出生,她走上了一条坎坷的人生道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吕萍开始的是一种与命运抗争、向困难叫板的生活。

  解说:吕萍和丈夫是东北财经大学的同学,1986年两人被分配到哈尔滨,分别进入两家国有企业工作,紧接着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1987年夏天,随着女儿窦文惠的出生,他们宁静的生活里又多了一份做父母的幸福体验。然而,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女儿带来的喜悦,不幸就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

  吕萍:她是两岁多发现眼睛不好,她就觉得眼睛有点象迷了似的,不舒服,然后我就领她到医院检查,一检查,医生说她是青光眼,现在做了手术,可以保持她现在的视力,可以不再发展,

  解说:为了治好孩子的眼睛,吕萍一家开始四处求医,然而医生的诊断结果只有一个:必须马上手术,孩子才有希望。结果虽然残酷,但毕竟还有希望。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吕萍特意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找到当时最好的医院为孩子手术。(找点医院、手术室画面)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文惠从手术室里被推出来的时候,吕萍从医生那里得到的竟是一个无情的宣判:手术失败了,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就连原有的微弱视力也不复存在,女儿从此将彻底生活在黑暗中。那一刻,吕萍只觉得老天太无情了。

  吕萍:没想到最后的话,什么都能看见,我说最后倒看不见了,我真的我真想死,我死我家孩子怎么办?我想带着孩子死,但我又忍不下心,她毕竟是一条生命,我没有权利,天天就是可以这么说,就是以泪洗面,

  解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吕萍心里只想哭,但是她又不忍心当着孩子和丈夫的面流泪,那些日子里,她总是下意识地来到松花江边,只想一个人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她不敢想象孩子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她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她就这样在江边默默地流泪。不知所措的日子大约过了半年,慢慢地,她终于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未来就全靠她这个当妈的了,要想帮助孩子生存下去,她自己就必须得振作起来,接受眼前残酷的现实。

  吕萍:我得面对这个现实,我接受不了,我得强行接受,我想首先我得振作起来,然后还得是让她和正常孩子样,我就想不论是什么样,也得让她有文化、有知识。

  解说:教一个正常孩子学习文化尚且不易,何况女儿又是双目失明的盲人,周围的人也没有一点儿抚养盲童的经验可以借鉴,怎么教孩子读书认字?怎么让孩子认识周围的世界?面对这些摆在眼前的困难,吕萍暗下决心,她和女儿就向残酷的现实叫一次板。

  吕萍:因为她也就是说的眼睛的问题嘛,她没有眼睛,我有眼睛,我的眼睛就是她的眼睛嘛,我就不相信。

  解说:最初吕萍只能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灌输知识,但是,时间长了,她发现,这样做不是办法,因为只要涉及到数字和图形,女儿的理解速度就会慢下来,因为正常的孩子学习数字都需要先有形象的认识才行,看不见孩子怎么能明白抽象的概念呢?怎样才能加深女儿对数字、图形的理解,吕萍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吕萍:我就把那1、2,10个数字拿纸壳给她剪成,写完了以后按照那个形状给她剪下来了,她就摸,摸完之后,她就1、2、3,她就象这十个数字会写,十个数字会写了以后,她再组合,那不就可以了吗,她都会写了,涉及到图形的时候,因为从小都是这样,我都是拽着他的手,去给他描述,什么样的形,让他有一个那种立体的感觉,她也好理解。

  解说:就是摸着妈妈剪成的纸壳,文惠渐渐地对数字、图形有了清晰的认识,她在学龄前就已经学习了数学、语文甚至英语。但是,吕萍觉得这样还不够,女儿毕竟是盲童,她将来还是要靠盲文来学习的,要让孩子现在学会使用盲文这种工具。大学毕业的吕萍能教孩子语文数学,可是盲文对她来说也是天书啊。怎么办,只有学。和女儿一起学盲文,吕萍又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吕萍:听人家说的,北京有一个盲文出版社,在那里边有,然后她爸爸在上北京的时候,就在那块儿,给她买的孩子的盲文书,家长怎么样教孩子学盲文书,完了给她买的那个笔。(插画面:盲文的书、笔、摸字等)

  它们是六点子组成的,然后我就是给她一个一个念,她就那么练习着写,因为她学东西比较灵,比较快,这样就是,她把,它们是拼音带字,她把拼音都会了之后,你再给她念字她都会了,会了盲文那个拼音以后,她就可以看书了。

  解说:吕萍的这次叫板成功了,窦文惠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学会了不少英语单词,同龄孩子掌握的基本知识,她都学会了,而且她还掌握了盲文阅读和书写的方法。可以说那时的文惠除了眼睛看不见,在智力上和正常孩子没有差别。

  主持人:虽然小文惠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知识学文化了,但是,吕萍的心里还是有一丝忧虑,双目失明的小文惠将来该怎么在社会上谋生?吕萍感觉到,对于文惠来说,仅仅是有知识有文化还远远不够,现在必须让孩子学一门手艺,但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究竟应该学些什么呢?

  解说:考虑到孩子将来的生存问题,吕萍意识到必须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才能让孩子将来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盲人对声音比较敏感,她觉得也许学习音乐对孩子的将来会有所帮助。

  吕萍:有一次吧,我们就是在公共汽车,一个聋哑学校的老师,就感觉到孩子可能是特别老实,不是很动什么的,就问我她的眼睛是不是有点不太好,我就说了,他说的,你这样的孩子,从音乐上,就发展发展吧。因为当时的时候吧,我倒是想,但是我就寻思这样的孩子怎么学呀,通过他这一指点,那我就是本来寻思让她学点什么东西,这样就更坚定了我让她学的信心了,我就问她,你喜欢弹琴吗,喜欢音乐吗?她喜欢,

  窦文惠:妈妈想让我学电子琴,问我喜不喜欢,我说喜欢。

  吕萍:喜欢的话,那我可以给你买,但是你能学成功吗,她说可以,我说到时候学这些东西,不管干什么东西,她都是比较苦的,你怕不怕,她说我不怕,我说你能坚持到最后吗,她说能,不论有,就是说有什么情况下,你能不能就说的不学了什么的,她说的不能,她都给我承诺了,那行,我说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咱们也不能说不学,一定要挺过去,她说可以。

  解说:尽管母女俩约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母女俩谁都不能半途而废,然而吕萍心里清楚,女儿要学琴,面临的困难可能超乎她们的想象。可为了女儿的将来考虑,吕萍发誓和女儿一起再向命运叫一次板。只是她没有想到,还没开始学,一个难题就摆在面前。

  窦文惠:学钢琴的时候,找了很多老师,但是人家都不愿意收,因为他们都说没教过我这样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教。

  吕萍:甚至老师有的本身自己身体也不是健全人,人家都不接纳,都以各种借口给我们推辞了。

  解说:几经周折,文惠的爸爸终于在哈尔滨师范学院找到了一位老师,听了文惠爸爸的介绍之后,老师决定先看看孩子。

  吕萍:老师说的,我也没教过这样的孩子,试一个月再说吧,我们回来就跟孩子说了,因为是试一个月,你要表现好了,那老师可能就收你,你要表现不好了呢,那老师肯定就不收你了,这样的话,她就害怕,她害怕老师一旦不收她呢,她就表现挺好的,老师一看挺努力的,就继续就这么一直跟着她学的。

  解说:老师能够接受文惠,这让吕萍感到非常高兴,然而,文惠学琴的困难,远比他们想象得多。由于双目失明,指法练习、识谱、找键位这些最基本的练习都成了文惠学琴的巨大障碍,而这些也让根本不懂音乐的吕萍犯了难。

  吕萍:那时候我连一个音符都不懂,当时的时候,但是说老师不可能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去教她,就得靠,就得来靠母亲来去教她,首先我得把那个音符弄懂了。

  窦文惠:妈妈先学会,然后再教我,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给我念。

  吕萍:最初接触的时候,我感觉到可难了,因为从来也没接触过嘛,就感觉特别特别的难,首先我回家我得弄懂了,在老师那儿上完课以后,就赶紧得在那儿找、练,然后我把我老师写的东西,我就记住了,我就给她记下来,拿笔记本,回来我就告诉她,一点一点告诉她,就是这个音,在这个琴上什么位置,几个音符,在几键上,在几线上。

  解说:即便是这样,吕萍还是发现女儿的学习进度有点慢,有时候老师布置简单练习,女儿也要弹上好几遍才能弹过。这让吕萍觉得不明就里,课上老师已经讲过的东西,怎么回家练起来就这么困难。她想起当时女儿认识数字时的情景,她琢磨着,会不会又是因为孩子脑子里没有乐谱的印象,所以学得慢呢?她决定用老方法试一下。

  吕萍:在琴上我肯定她都能找到,但是我涉及到我去教,我教她的时候,可能说几分音符,几拍,在哪个间上,在哪个线上,她就不一定能懂。所以我就是拿大纸壳给她剪下来,按照五线谱的那个那五条线给她剪下来,把音符也都剪到上面,在键上,线上什么的我都剪到上面,同时几分音符呢我就拿那个卡片似的,就拿那个纸壳给她剪成那种卡片,告诉她,就让她用手摸,这个是几分音符,几拍的,就让她那么摸。

  解说:果然,有了能摸到的音符,文惠练起琴来快多了。文惠也就这样摸着音符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可是随着曲子越来越复杂,文惠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难以克服。

  吕萍:因为她没有盲文的音乐书,没有办法,整个就是说,这么多年来讲都是靠我一个一个音符给她念。

  窦文惠:妈妈给我念谱子,她给我念了一遍以后,我就能背下来。

  吕萍:我还得是一点点给她念,她得背熟了,背熟了以后她就可以自己弹了,并且老师留的作业也挺多,好几本书,每一次都得留最少五六条吧,她一周她得背下来,然后还得弹书,到老师家,给老师弹,让老师去看,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解说:从文惠学习钢琴到今天,12年的时间里,吕萍就是这样和女儿一起上课、一起练琴,给女儿念乐谱、找键位。虽然吕萍不厌其烦,可文惠毕竟是个孩子,每天面对枯燥的练习,有时难免懈怠。没到这时吕萍就拿出当年女儿承诺的约定:不论多苦多累也绝不可以半途而废。吕萍的冷静在外人看来近乎冷酷。

  吕萍:反正也有点残忍了一点,就是她发烧的时候,只要是38度(以下),我都让她弹去,把这个药吃好了,把那个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不要弹的时间少,你也得弹,你今天好比难受了,我可以在时间上,我可以让你少弹一点,但是你必须得给我弹,她已经都习惯了。

  吕萍:我也是心疼,我怎么不心疼,孩子第二天早上还需要上学,还得需要早起来,弹那么晚,本来小孩就得达到一定的睡眠,她有时候睡眠达到不足,她到上课的时候效果也不好,然后也影响她的成长,那我没有办法,那你说你要是不这样的话,那咱们这个琴怎么学呀,

  解说:毕竟是母女连心,看着女儿一点一点摸索着,还是弹不准琴键,吕萍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儿,自己对孩子是不是太狠了?可是想到自己的另一番良苦用心,吕萍还是得板起脸,在学琴问题上不能让步。

  吕萍:这个困难对于她一生来讲不算什么困难,因为她太难了,她的生存路太崎岖了,所以说这点困难对于她在她的人生当中,不算最苦的,从小就是没有毅力,将来生存不大好生存,路不大好走,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忍着,甚至有的时候忍着累,也得必须这么坚持,没有办法我不敢软下来,我要软下来,今后的话,我要软下来的话,就等于坑她,今后一个是干什么事,见到硬就往回缩了,她没有坚强的毅力,干什么事都没有意志能行吗?

  解说:母女俩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2002年,窦文惠取得了钢琴十级的等级证书,这让她们异常高兴,这张对于很多正常孩子只是锦上添花的证书对于窦文惠而言,却意味着她掌握了一种在社会上谋生的技能,而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吕萍发现女儿的性格也慢慢有了转变。

  吕萍:这个孩子我观察,你怎么设障碍,她也不带说不的,有时候故意说一些,说得严重一点,你说多严重也不怕,我也不知道,你怎么说我也不怕。

  解说:这个发现让吕萍很高兴,因为,她想通过学琴锻炼女儿坚强意志的目标正在慢慢实现。

  主持人: 2003年的6年,窦文惠初中毕业了,这也意味着她的文化学习阶段结束了,因为在哈尔滨还没有盲人高中。按常理,她和同学们就要进入本校中专部继续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可这时的窦文惠却告诉母亲,她不想学按摩,她要上高中、考大学。

  解说:女儿的决定有点让吕萍感到意外。上大学?怎么可能?。但是文惠这句话,吕萍却不是第一次听说。吕萍记得,在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她就这样说

  吕萍:这个孩子从小就要上大学,问孩子将来干什么呀,她说要上大学,再大一大的话,上哪儿啊,那她肯定都听说北大清华吗,那她就说上清华,上大学干啥呀,那时候当科学家。

  解说:吕萍一直以为,那只是孩子儿时的戏言,没想到这却是女儿多年来一直藏在心里的梦想。吕萍没有轻易否定女儿的美好愿望,虽然吕萍深知,选择上普通高中就意味着更多的困难与付出。普通高中会不会接受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呢?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女儿能够适应吗?和健全的孩子在一起,她的心理上会不会有落差呢?经过一番思考,吕萍决定先把困难摆出来,试探一下女儿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吕萍:一个班都是50多个学生,四、五十个孩子,并且的话,那孩子们都大了,都很有劲,就走个道碰你一下子,都能给你碰一个跟头。

  窦文惠:课间我可以不出去。

  吕萍:你就是不动,你不喝水你不上厕所了,你不上卫生间啊?

  窦文惠:我可以少喝水、不上厕所。

  吕萍:要真是有那样的孩子,要说的不好听的话伤害了你,你怎么办?

  窦文惠:我觉得没有什么让我不能接受的话。

  吕萍:你怎么说她怎么不怕,怎么说她怎么不怕

  解说:见女儿决心已定,吕萍放心了,她决定帮助女儿实现梦想。虽然对上学后的困难她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她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几乎让她们失去信心。那就是学校的拒绝。她和丈夫一次次找教委,一次次找学校,得到的答复都是拒绝。

  吕萍:觉得她这样的孩子,就和别的孩子一样,学按摩就可以了,那是他的毕竟直路,惟一可行的之路,对于上高中来讲,对她没有任何用,

  窦文惠:我从小就不喜欢按摩。

  吕萍:一说按摩她就哭,就不想学按摩。

  解说:找学校的事一直没有结果,转眼间五个月过去了,在这一百多天里,吕萍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所高中,见了多少位校长,更说不清听到了多少次拒绝的话。吕萍开始怀疑让女儿上普通高中的想法是不是真的不现实。有几次吕萍想到了放弃,而当她看到女儿伤心的样子,吕萍的心里难过极了,女儿已经失去了双眼,她不能再让女儿再失去上学的机会,让孩子对未来失去信心。经过短暂的调整,她和丈夫又开始了奔波。半个月以后,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张水清:文惠的父母多次来往于学校,文惠也来了两次。看见孩子,我心情确实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我觉得我好像应该收留她。

  吕萍:那是我们最兴奋的,回家告诉我们,就赶上过年似的,给我们乐的,给我们乐得抱在一起了,直蹦了,

  主持人:终于有学校可以接收文惠了,全家人比过年还要高兴。可吕萍在高兴之余,却开始睡不着觉了。因为她知道,在此之前,文惠一直生活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无论在盲校学习,还是跟老师学琴,文惠一直在关爱中成长,可这次上了普通高中,就意味着文惠将要第一次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走进正常人的世界,孩子是否知道她将要面对多少从未遇到的困难呢?女儿是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呢? 吕萍意识到,等待她们母女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说:2003年11月6日,是窦文惠上高中的第一天。然而这一天她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已经落了半个学期的课,这一天的课,她基本上都没听懂。学习新课也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哈尔滨根本就买不到盲文版高中教材,虽然吕萍早就联系了北京的出版社,可是直到文惠开始上学了,教材还没有寄过来。

  吕萍:数量特别特别少,就等到你上学的时候,甚至可能连你这一年,这一学期的课程学完了,他那个书也来不了几本,及时那几本来的时候,也都是迟到的书。

  解说:没有教材就意味着文惠上课只能靠听,回到家就没法复习,为了能补回落下的课程,赶上学习进度,吕萍决定买了一套普通教材,她给女儿念。

  解说:复习的时候是妈妈念女儿听,做作业的时候是女儿说妈妈写。因为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吕萍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但是文惠的学习却慢慢地赶了上来。2004年1月,窦文惠迎来了她高中生活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在四十四中的教学楼里,学校特意为这对母女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考场。

  解说:对于吕萍来说,英语试卷是最不好念的。离开大学十多年,英语也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卷面上的大多数英语单词她只能一个一个地念给文惠听。忙中出错,疲惫不堪的吕萍忙乱之中,把女儿的答案给写错了,而这一个小小的差错,后来竟让文惠丢了好几分,母女之间也为此闹了矛盾。

  吕萍:好像是,一个X,给人家写一个S,就因为我的,由于我给人家写错了,分数一公布下来,她觉得挺可惜的,因为我不是不会,就因为我的原因把分丢了,她挺心疼的,她就跟我语气不是很好。

  解说: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女儿丢了分,吕萍心里也挺难受,然而当女儿埋怨自己的时候,吕萍觉得,应该让女儿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宽容,不能把别人的关爱都当成理所当然。

  吕萍:我也是不愿意给你写错的,但是没有办法,我已经给你写错了,那你怎么办,下次我注意就得了吧,你不能怨我,因为别的孩子年龄和我一样年龄,管的吃管什么就可以了。就把她生活料理很好,我呢,就这个年龄,我还得帮着你去做这些事情,我不辛苦吗,我是为了谁,我不都是为了你嘛。

  解说:事情过后,文惠也开始体谅妈妈的苦心,也明白了自己那样做是不对的,尽管在以后的考试里,妈妈还是会出一些小错,但是,文惠再也不去埋怨妈妈了。

  吕萍:这次我接她的时候,她就很高兴了,可高兴了,我告诉你一个不高兴的事,我说什么事,她说这把你这数学,又图给我画那儿去了,那儿有图啊,又丢了,又丢分了,挺乐的,我一看不像上次那样的,带有点埋怨我的口气,这次可高兴了。跟我这么说,我就觉得她懂事了,

  解说:经过母女俩的共同努力,在文惠参加的第一个期末考试中,窦文惠竟然考出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轰动了学校,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竟然超过了所有的健全孩子。而面对女儿取得的成绩,吕萍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表现出异常的兴奋。

  吕萍:我倒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觉得就是说,证明就她来讲,就不是说像人们所说的,就不可能学好,也就说明了一点,她不比别人差。

  解说:然而文惠心里清楚,她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妈妈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同期:窦文惠

  妈妈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她培养我也要有毅力,而且要学什么东西不能半途而废。

  解说:对于妈妈吕萍,窦文惠熟悉的只有声音,因为她只在两岁之前见过自己的妈妈,现在她已经记不清吕萍的样子了,但是她告诉我们,在她的心里有这样几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她的妈妈。

  窦文惠:很伟大,很慈祥,很善良,也很细心。

  解说:吕萍实现了自己向命运的宣言,她不仅成为女儿的眼睛,而且用坚强和信念照亮了女儿的心灵,引导着女儿的前程。

  主持人: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其实,窦文惠创造的奇迹还不止这些,她还在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了两枚游泳金牌,在全国残运会上夺得银牌。现在,窦文惠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一年半之后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吕萍也告诉我们,不论多苦多累,她一定要帮女儿实现这个梦想,她还说,只要自己的健康允许,她就要帮助女儿在求学的道路上实现更高更远的理想。让我们真诚祝愿这对母女能够梦想成真。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