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国学走进课堂之后(11月10日播出,编导:周柏钦,殷波)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0日 15:15

  主持人:您好, 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我是晓辉。在学校里两个小孩发生一些小矛盾,闹一些小别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多孩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告老师、 告家长,让他们帮助解决,而有的孩子可能还会因此大动拳脚。但是下面这两个小朋友他们解决矛盾的方法非常的特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有一次 ,妈妈送给我一个音乐盒,是当作我的生日礼物,它非常精致 漂亮,我把它带到学校,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特别是我的同桌王丽君。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我就偷偷地把音乐盒放到书包里面。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我就怀疑是王丽君偷的,那时候我就对她有很多怨恨。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后来我学了《弟子规》里面的一句话: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我想郭穗贤她应该很伤心。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当王丽君把音乐盒还给我的时候,我心里还有很多疙瘩解不开,后来我想起老师教给我们《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过能改 归于无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有过错,能够及时纠正,我们还是应该原谅他的。

  主持人:刚才这两个小女孩说的“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和“过能改 归于无”都是出自我手中的这一本《弟子规》,您不要小看了这本书,在古代它可是我国儒家启蒙的经典内容,当然,到了今天可能大多数的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弟子规》了,刚才这两个小女孩能够把经典名句信手拈来,运用到实践当中很不简单。可这还不是最厉害的,他们所在的深圳市凤光小学那里可真的是高手如云。

  学生唱: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怡吾色,柔吾声。

  解说:这是深圳市罗湖区凤光小学的同学们每天早操前的诵读会,现在全校1600多名学生,人人都会唱《弟子规》,而很多学生讲起《弟子规》来,说的是头头是道。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我在《弟子规》感受最深的一句就是:事虽小 、勿擅为。这个意思就是事情虽然小但也不要乱做。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的意思就是说,亲人有病了要先给他买药吃,而且要日日夜夜守着他不能离开。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教育我们我们应该去认真地听,父母责怪我们我们应该去接受,而且应该及时地改正。

  解说:这是每周两节的诗文诵读课,每节课上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就是抢背古诗文的比赛。

  老师:下面我们来一个抢背古诗的活动,我来说题目看哪个小朋友会背的马上举手,《陶者》。

  学生: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老师:棒极了, 下一首《游子吟》。

  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深圳市凤光小学老师 刘晶:非常多的孩子很喜欢背古诗,他们在课堂上20分钟满足不了他们,都跑到办公室里面或者是在路上碰见了就问老师,能不能找你背古诗。有些孩子说一口气背那么五 六首,我们问为什么?他说 ,因为有时候老师很难等,才那么一次所以他一口气要把五 六首古诗背下来。

  解说:下了课,我们果然在办公室中遇到了来找老师背古诗的同学。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找老师背完古诗以后,老师都会在这张记录卡上记下他们的成绩并且奖给他们小红花。这个小红花有什么用呢?凤光小学有这样一个规定:同学每得到十朵小红花就可以换一面小红旗,每十面小红旗呢,就可以换一个小凤凰。等积累够了十个小凤凰的时候呢,就可以得到学校的最高奖金凤凰奖章。学校在鼓励学生背诵古文上真的是想了很多的办法,那么凤光小学究竟是怎么想起来要这么做的呢?

  解说:凤光小学由于地处外来打工者的聚集地,80%以上的孩子都来自于打工者家庭,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很多家长穿着拖鞋甚至穿着睡衣来到学校,而学校的纪律混乱更是让刚刚到校的邓小华校长忧心忡忡。

  深圳市凤光小学校长 邓小华:当时我就感觉到为什么这些孩子同学之间喜欢打闹,有的时候特别是动不动他就可能会拿着小刀,拿着石头去打同学,而且经常去敲诈同学,动不动拿刀,那么我觉得为什么我们的这个教育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

  解说:邓校长想到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寻找突破口,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曾经做过多年语文教师的邓小华想到了我国古代经典中那些教人礼仪,引人向善的内容。2001年初,邓小华在一次办公会议上提出了在全校开设《国学》课程的设想,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设想遭到了很多老师的极力反对。

  深圳市凤光小学副校长 温永进:当时在校长推行国学教育的时候,我是很反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老师很多家长都认为这个国学教育它本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复古,所以我就要求校长在我们班里面不要开展。

  深圳市凤光小学校长 邓小华: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当时就采取了各种的手段,第一给老师做通工作,我让孩子们读了以后,我们搞一个实验班。我说你们做一做看,咱们做一个实验班,咱们从小一点开始做,做得试试看,他到底读了半年以后他有什么个效果。

  解说: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发生在实验班同学们身上的变化,让所有老师都感到十分意外。

  深圳市凤光小学副校长 温永进:包括他的行为、礼仪,还有他的说话,还有他的阅读能力都有很大提高。那么,我就看到其他班的同学这样,那我也偷偷地尝试。

  解说:像温老师一样,很多班主任要求在自己的班级开设古诗文诵读课程,他们还利用学校的每个角落,为学生营造背诵古诗文的环境。有人夸张地说,凤光小学就像一本随处可读的经典大书。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这个诗是校长叫一些工人贴上去的,叫我们有时间的时候、课余时间就拿它来背一下,然后自己背熟了就到老师那边去背,然后背熟了的话,老师觉得可以了就奖你一朵小红花。这个红色的东西就是表示红花的意思,奖多少朵。

  解说:像这样挂在墙上的古诗词有几百首,而我国历代名人的精辟言论,在学校里也是随处可见。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记者:它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是唐太宗说的,它的意思就是说,把君比喻成船舟,把百姓比喻成水。水能载舟的意思就是,如果那个君主是个仁君,那么人民就拥戴他;亦能覆舟的意思就是说,如果那个君主是个暴君,或者是个昏君,人们就要推翻他。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这是司马迁写的。它的意思就是说,人是难逃一死的,人是肯定有生有死,死有重于泰山,就是说,死有时候非常重要,死有时候却轻于鸿毛,不是很重要的那些人,有些坏人那些(东西)就轻于鸿毛。

  解说:尽管孩子们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准确,但他们在这种浓浓的文化氛围里,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

  主持人:我手上拿的这三本书就是凤光小学的国学课本,他们和我们经常所看到的教材有着非常的不同。您看,这一年级二年级(用的)这本书叫《国学随身听》,三 四年级用的叫《国学脱口秀》,而这一本呢叫《国学帅呆了》,是给五 六年级的同学准备的。我们可以翻开书来看一下,它的每一页除了古诗文和注释之外,下面还有一幅可爱的卡通画在这儿,另外,它还有一段与正文相关的儿歌或者是谜语,或者是趣闻。孩子们说,这样既活泼又有趣的卡通画,配上这种有趣的古诗文,读起来确实要轻松许多。

  解说:凤光小学诵读经典的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深圳的一些报纸以《子曰诗云满校园》、《摇头晃脑诵读之乎者也》为题报道了凤光小学的国学教育活动,引发了不少市民特别是学生家长的质疑。质疑的焦点之一是,这种做法是不是一种复古。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少儿部副部长 王建明:包括社会,包括很多家长他不理解,认为是复古。因为它好像中国的之乎者也的东西,几千年的东西,拿来我们大人都不懂,让小孩子去读去学。

  深圳市凤光小学校长 邓小华:所以每次当记者采访我,我都千万叮嘱我们这不是复古。那我有几个理由可以在这说,我们在做法上就不是这么做的。第一,我这个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补充的校本课程,是整个课程的一个部分,另外一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它在整个教学中它不是占据着一个主要的地位,也不可能占用很多的时间,这是一个;第二个,为什么我强调不是复古,在我们学校我整个理念上来讲,我们学校是一个开放性的,我在注重中国文化的,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学习当中,我们同样重视科技教育,重视这个创新的培养,我也重视英语,我墙上有三百多首古诗,但是我的墙上同样有这三四百句的英语。

  解说:对于凤光小学的做法,学生家长质疑最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孩子们诵读古代经典到底有没有用处。

  深圳报业集团《晶报》记者 段安平:就是说,觉得学这样的东西,可能会在目前小孩子需要学这么多东西的情况下,尤其是功课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学这样的东西,反而是耽误了时间,又觉得没什么用处。

  解说:在凤光小学二年级一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名学生,她叫杨子峤。她的父母都是从外地来深圳的务工人员。

  记者:现在你一共能背多少首诗了?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 杨子峤:250首。

  记者:里边最难的一首是什么呀?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 杨子峤:就是《将进酒》。

  解说:杨子峤不仅会熟练地背诵200多首古诗文,她还常常在自己的日记和作文中引用甚至改编古诗。她向我们展示了她写的一篇题为《我爱学校的水池》的作文,在作文中,她活用了唐代杜甫的诗。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 杨子峤:《我爱学校的水池》,我们学校有一个造型奇特、景色优美的水池,。池里的水清澈见底我们学校不但水池奇特、漂亮,而且到处都有鲜花,就像杜甫的一首唐诗,凤光小学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些美丽的风景为学校增添了勃勃生机。

  解说:杨子峤的妈妈说,女儿还经常把在学校学到的古诗词带回家中教给父母,并且运用到生活当中。

  杨子峤的妈妈:就是说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上学,就带她出去热身、爬山,我们后面就有个凤凰山,她上了山顶上以后,几个小孩都在那里玩,她玩了一会儿,她就跑到我跟前,她说:妈妈我在这里玩,我就想起了一首唐诗。我说什么唐诗呢?她说就是《望岳》,上面的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 杨子峤:会当凌绝顶,就是爬了很久仍然不会累,爬上山顶了以后,我看见那山大小排列着,好像群山都围在一起,很壮观,所以我才想到这两句诗的。

  解说:在家长眼中,孩子们最大的变化,还是他们通过学习古文经典,变得更懂事,更孝顺了。

  学生家长:平时我在家做饭什么的,他就有时候过来,他说,妈妈你辛苦了,我帮你搞菜呀什么的,我帮你做。

  学生家长:从背诵经典以来,他就知道了,他说:我要孝敬姥姥,姥姥您坐那儿休息一会儿,我给您按摩按摩吧,两个小手就给我按摩这个肩胛。

  解说:徐史梁是凤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的调皮和任性在学校里曾经是出了名的。

  徐史梁的妈妈:深圳这边冬天的话是比较冷,因为它没有暖气,有一天晚上,儿子突然说:“妈妈,我帮您暖被窝。”

  深圳市凤光小学学生 徐史梁:我告诉妈妈,《三字经》里面有一个句子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徐史梁的妈妈:他就说,妈妈,冬天要让父母长辈暖和,夏天让父母要凉爽,这是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的。

  解说:孩子们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出乎邓小华校长预料的是,孩子们的这些变化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家长。

  深圳市凤光小学校长 邓小华:第一点,我的孩子就是懂礼貌了、 懂事了,同学之间打闹得少了,知道穿着要讲究得体,这是我刚来这个学校是不可能的。那么通过这以后,孩子影响了家庭,我们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家长, 我只要说咱们开会,家长首先把手机关了,那是绝对不会抽烟,也不会穿拖鞋,更没有穿睡衣的进来。

  解说:虽然凤光小学的国学教育在试行了两年后初见成效,但社会上对它的质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为此,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晶报》在2004年初开辟专栏在市民中开展了一场为期六个月的大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市民们逐渐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

  深圳报业集团《晶报》记者 段安平:家长就谈出他自己的一些道理,有些家长就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好像一个人他的肚里有了这些诗篇什么的,他的气质、他的修养就不一样,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不是靠你的分数就能培养出来的。

  解说:在采访中,专家告诉我们,之所以让孩子们现在背诵大量的古文经典,就是要趁孩子3到13岁这一段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他们多储备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人生智慧,即便现在不能全部理解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像牛反刍食物一样,不断地消化吸收这些精神食粮,从而终身受益。

  主持人:目前,国学教育已经成为凤光小学的一大办学特色,而深圳一共有100多所中小学加入到了诵读古代诗文活动当中来了。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深圳市中小学德育教育中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

  现场同期: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一听咯咯一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一听,叹口气说:后生可畏,老夫愿拜你为师。就这样项橐就成了孔子的师傅。

  主持人:刚才这两个小同学讲的呢是《论语》中孔子的故事。在我们很多人的头脑中,孔子 孟子 四书 五经这些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封建、腐朽的象征,而事实上,在古代经典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目前教育部并没有把《四书、《五经》纳入教学大纲,而对于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读、该让孩子怎么读的问题在专家和学者当中呢,也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论。

  解说:反对让小学生诵读古代经典的人,担心古诗文的糟粕会对这些毫无分辨能力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前《瞭望》杂志的副主编陈四益先生,在他的《呆是不呆》一书中提到,圣人的书当然是要读的,但一定要会读,所谓会,就是不要跪着读,以为圣人的话句句是真理。

  原《瞭望》杂志的副主编 陈四益:因为儒家是讲严格的等级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上就是皇上,臣子就是臣子,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这个界限要划得很分明,你是不能够逾越的。你说今天我来批评一下皇上行不行呀?不能,只能谏。只能给皇上提建议,建议皇上接受不接受?皇上一发脾气了,把你杀了,杀了以后还得谢恩。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周思源:它这个以严格的等级来规范人们的言行,那么,当然了,它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当中,首先要灌输的就是这种思想,那么这种严格的等级观念,它对人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束缚,它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发展。

  解说: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之所以推崇“君臣父子”、“三从四德”这些儒家思想是因为封建统治的需要。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为口号,兴起了白话文运动,人们才逐渐摆脱儒家思想的种种禁锢。到了今天,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在对待这些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郭齐家:我们经过了一百年,中国文化,中国这个革命一百年,把古代抛弃了,把古人的东西抛弃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慢慢地把古代越抛越多,越抛越多,抛到最后大家一看,抛得过了头了。就像黑格尔说的,我们给孩子洗澡,本来是让孩子健康,结果洗澡水很脏,我们就泼洗澡水一起把孩子也泼掉了,我们的毛病就在这儿。

  解说:郭齐家先生是中华孔子学会的副会长。这些年,他一直在积极倡导国学启蒙和经典诵读活动。他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八个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郭齐家:我们要弘扬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要学习西方和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充斥我们儿童的心田,都成为他们非常富有营养的有价值的养料,那我们孩子就很健康,每一个孩子健康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了。

  主持人:为了了解青少年诵读经典的情况,我们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其中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相关的信息有很多。比如今年二月份,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又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其中都提到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重塑民族精神的关系。深圳市100多所中小学的诵读经典活动证明了:只要孩子们感兴趣,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诵读民族传统经典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好了,观众朋友,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儿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您的收看,我是晓辉,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