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当代教育 > 正文

《琴系人生》(7月2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11:55)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当代教育》节目,我是晓辉。2003年11月7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的古琴,列为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琴开始出现逐渐衰落的迹象,但还是有一些热爱它的人,不遗余力地要把它继续地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刘彦忠就是这样一位古琴艺术产代表作。古琴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到了近代,古的痴迷者。

  解说:昆明四季如春,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西昌路位于市中心,在这条街上大大小小的乐器店鳞次栉比,但大多都是经营西洋乐器的。在西昌路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一家不起眼的古琴行。说是琴行,这里却不卖琴,只教琴。琴行的主人叫刘彦忠,他既不是演奏家,又不是专业教师,只不过是个爱好者,靠自学他能弹奏几十首古曲,在当地他的弹奏水平已经获得业界的公认。刘彦忠当过美术设计师,经商开过公司,搞过餐饮,但刘彦忠自己说,如今在这里教琴,是他多年来最为梦寐以求的,虽然他的生活总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

  刘彦忠,今年36岁,自幼喜好琴棋书画,学生时代他的精力几乎都花在购书和四处游历访古上,从一些古代的诗书绘画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期:我特别喜欢看文史类的书籍,从那些书籍里面看到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介绍,一些认识,就开始慢慢由一种初步认识逐渐逐渐地就是开始喜欢上

  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

  同期:他特别喜欢书法、字画,古代的一些书法家这些的东西,他真是应该可以说是朗朗上口,他对这个很爱好。

  解说:1993年学美术装饰专业的刘彦忠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作设计师。虽然挣了一些钱,但他觉得这与自己追求的传统文化的意蕴相距甚远。不久他辞了职,自己又创办了公司,可刘彦忠说,自己根本就不是搞经营的料,公司很快就关了门。

  同期:辞职之后,不干了,公司也结束了,也不干了,当时我就在找我到底适合干什么,后来我发现古琴。

  解说:刘彦忠最早对古琴发生兴趣,还是源于家中的藏书中那些介绍古琴的文章,然而市面上既买不到古琴,也很少见到相关的资料,这使刘彦忠更加对古琴产生疑惑和向往,于是,他来到昆明史学界的老前辈李瑞老师家求教,李老师的一番话使他对古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期:古琴,从源流来说几千年,我觉得说它三、四千年的历史是可以肯定,留下的遗产也是近一千首古琴曲,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有这么大的财富。

  解说:古琴又称七弦琴,七根弦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少宫和少商,又由“五音”演生出“黄钟”“大吕”等十二律,流传至今并脍炙人口的曲目有《流水》、《阳关三叠》、《凤求凰》等,近年来会弹奏古琴的人很少,古琴的诸多传统技法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主持人:李老师的一番话,让刘彦忠对古琴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但此时此刻,

  他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古琴,经李老师引荐,他前往上海,拜访古琴界的名师龚一老师,希望龚老师能为他开启走向古琴世界的大门。

  解说:刘彦忠满心欢喜地来到上海,而龚老师已经先期出国访问,刘彦忠与他未曾见面,但刘彦忠却在街头商店里意外地见到了古琴。

  同期:当时去到他所在单位门口,就是说经打听,老师不在,然后我一想,看来这趟白来了,后来我就在上海的一个音乐院校门口流连,然后走来走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乐器店,然后我就走进去了,我就问有没有古琴,当时那个店员好像还挺怀疑地问我,是不是古筝啊,我说不是,七弦琴,七根弦的,她当时说没有,要过两天才有,我就在那儿等,差不多三天后来拿到琴,当时一拿到琴,

  第一次看到古琴实物那个兴奋劲儿,简直是比吃一顿大餐的那个感觉还好,然后就背上那琴就回来了。

  解说:刘彦忠如获至宝地背起古琴打道回家。然而,回到家中,他却犯了难,琴谱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指法,她怎么也搞不懂,看似简单的七根弦无论如何也弹不出个好听的音。

  同期:当时看着这个太难了,太难,可能是我不能,我力所不能及的一样东西,所以曾经考虑过,就是说是不是放弃了。

  解说:好长时间摸索后,刘彦忠拿起琴,还是只能弹一些散音,怎么也弹不出像样的曲调,他想无论如何也得找一位名师来指点。在昆明他找到了几位琴界的前辈。

  同期:老师说摆个正式一点,摆个拜师宴,然后正式地行礼,然后端茶,行正式的拜师礼仪,我们自己在家做了一顿饭,然后把老前辈那些就是古琴界的这些老前辈全部都请过来,然后他当众就在那里拜师。

  解说:如今刘彦忠向我们提起,当时这身穿着,扎着个马尾,让几位琴界的前辈无法接受,他觉得,刘彦忠是不会在古琴上成大器的。

  同期: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我什么地方没做对吧,老师不教了,他上完课回来以后,就跟我说,基本上还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然后都是重复的东西,然后他就上了几节课,他就没有再去了。

  同期:这当时对我刺激很大,虽然我很想找个老师教我,好好地跟一个老师

  认真学习古琴的真谛,但是还是没有,还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后来我就试试自己能力,以后就到打消拜师的念头,然后就自己钻研。

  解说:刘彦忠拜师不成,受的触动不小,他觉得还是应该坚持走自学的路。他先从认字开始,不认识的字就去向李老师请教,然后在琴上试着找相同的音,仔细核对,反复演练,一弹就是几十遍,对音色处理没有把握,再去多听光盘,几个月的时间,他竟买了上百张光盘,这时候那些陌生的指法谱也变得熟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的心血,使刘彦忠终于能够弹奏出几首悠扬动听的曲子,然而当初老师的冷淡在他心头还是挥之不去,刘彦忠想自己有朝一日当了老师,来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自己都会毫无保留地去传授。

  刘彦忠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在结婚后,也逐渐喜欢上了古琴。婚后不久,夫妻俩在市郊开了一间茶社,妻子辞去了工作打理着生意。夫妻的想法各有不同。妻子想的是开茶社能缓解家庭的经济,而刘彦忠想的是以琴会友。当在茶社中谈起古文化、聊起古琴,他经常兴致大发,兴奋之余为所有的茶客免了单,这样一年下来,茶社的经营便陷入了困境。

  同期:他的朋友又多,经常托儿带女的,拉家带口的,好朋友、三朋友四兄弟去喝茶,喝茶之后大家付钱,刘彦忠又是这种性格,他也不要钱,爱面子,那么好的朋友,收什么钱,很难看的,不用了,不用了,免单了什么的,但时间长了,当然就不行了,毕竟有支出呀,他最后把茶社盘出去以后,我们自己感觉到

  没有对他有更好的帮助,所以自己、我们几个朋友,还觉得比较内疚。

  主持人:刘彦忠对古琴可谓一腔痴情,但现实中拜师学艺屡受挫折,以琴会友又屡受打击,一度周围的亲朋好友纷纷劝他重操旧业,干他的美术装潢,但刘彦忠的个性中有一股特别强的不服输的劲头,周围人越是劝他放弃古琴,他便越发要坚持下去,但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领域更有利于自己,在古琴方面的发展呢?

  解说:茶社倒闭了,但刘彦忠并不觉得失落,因为从众多茶友身上,他感到还是有很多人会被古琴所打动的,应该向更多的人介绍和普及古琴的知识。于是,他萌发了背起古琴,四处讲学弹奏的念头。然而,第一次想走高校,便吃了闭门羹。

  同期:我还背着琴,打开给他们看,弹几个音,然后或者弹一首很短小的曲子给你们听一下,很多人,其实很多人连这个机会都没给我,就说不要不要,马上就拒绝了,然后就说要把我赶出来。

  解说:通过这次碰壁,刘彦忠想到,大学生恐怕对现代音乐更感兴趣,自己可能找错了对象。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中小学,终于,有几所学校同意他义务地来进行讲学和演练。

  同期:等一会儿学校上课的时间,你帮着我把琴抬起来,我在讲话的时间,你要弹着琴,或者扶着琴,然后我再讲,琴长多少,琴宽多少,然后几个徽位,十三个徽位怎么分布,你在我旁边抬着琴,然后如果座位不够高的话,你帮我垫高一下,听见了吗?

  同期:这个古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相传就是说,最古老的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都是好像用一个人作代言,当然它其实不是另一个人的(所为),孔夫子他跟师襄学琴,学完琴之后,他又学棋。

  解说:刘彦忠由于不断在社会上走访,渐渐地他有了点名气。一些人主动找到他,想学习古琴。于是刘彦忠拿出全部积蓄在闹市租了一间房子装修成琴室取名“茗琴居”,开始作起了古琴教师。

  同期:有一些学生要求跟我学琴,但是就是说,我们古琴界有一个活动,需要一些古琴的琴人参加,要有一定数量之后才行,当时我就说还是试一试吧,试试,我就开始教琴,一开始说应该收点学费,本来是打算不收学费,当然后来因为当时那个环境,经济比较困难,我说算了少收点吧,这个收点学费,可能学生还会很认真地一个考虑,就收了,但这学费不是目的,并不是目的,就是问题能够更好地把琴教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琴。

  解说:刘彦忠把自己精心收藏的十张古琴拿给学生们用,在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们平心静气、忘却杂念,用虔诚的心面对古文化,刘彦忠说不具备这种心理状态,是根本弹不好古琴的。在教学中,刘彦忠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他的全身心投入也让学生们很快地痴迷于古琴。

  同期:我没学古琴之前不知道,是后来听刘老师说了,介绍古琴的历史以后,才知道一点,就到了刘老师家,以后呢,我就听他给我介绍,介绍以后,听了他的演奏以后,我就觉得好像挺有缘分的那种,一下就这么一次,我就决定我要学古琴了。

  解说:几名从几百公里之外贫困地区来的孩子找到刘彦忠学琴,但他们拿不出学费,刘彦忠面对这些同样执著的孩子还是慷慨地接纳了他们。

  同期:他们上来就说,我很喜欢古琴,但是我没有钱,没钱也能学呀,因为我的目的不是赚钱,我的目的是把那个琴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它,我说没钱也行,教吧,他培养的学生都很有成就,培养出来很多学生,四处奔走,到哪里演出不计报酬。很多演出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像这种精神,我觉得是很可贵的,

  解说:刘彦忠说儿子的胎教音乐就是古琴,将来也让他弹奏古琴。这段日子,夫妻俩忙于一些古琴教学和一些义演,刘彦忠觉得生活上虽不富裕,但精神上很充实。

  同期:我跟我太太就是家人,都达到一种共识,钱多就多用,钱少就少用,收入低了,我们就勒紧裤腰带,大家就节省一点,应该还是过得去。

  解说:正当刘彦忠埋头于古琴弹奏与教学时,一些同行对他的琴艺和演出产生了妒忌,他们在网上指责刘彦忠没门没派,误人子弟,面对这些无端的非议,刘彦忠的气愤和无奈溢于言表。

  同期:对我是指名道姓,甚至还有些这种贬低的词语,比如刘师弟什么的,乱七八糟,我说既然他们这样子做,就肯定是刘彦忠肯定做出了很多的比较成功的事情,人家才会这样攻击他,如果他什么都不做的话,他就没有什么攻击了,对不对。看完那个文章之后,我心情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首先是一种难受,真的难受,我说你不要太计较这些东西,网上你是堵不住别人的嘴的,别人如果谈的对,好的东西的话,你可以吸取,不对的东西,你不要跟他更多地去陷入无聊的纠缠下去,古琴界本来就那么几个人,人本来就很少很少了,在一起宣传、普及这个事情,但为什么还自己互相之间还要互相之间攻击,还要制造些不团结,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之后,我还是更坚定自信,我要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因为古琴毕竟要有人来做这个事。

  解说:2003年11月初,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刘彦忠闻讯激动不已,他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好友,这毕竟是他盼望已久的大事。

  同期:古琴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心里面已经有个准备了,但是一旦批下来之后,我还是高兴劲儿,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个感觉,古琴的表现力,在所有乐曲当中,表现力是最强最丰富的,喜、怒、哀、乐,比如说拿《广陵散》

  这样一个曲子,在世界外国欧美的交响乐当中,找不到这么刀光剑影那个表现,那样愤怒的情绪的乐曲,我还没有发现,所以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觉得这个是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个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解说:一些省外的琴友经常来访,刘彦忠先是热情招待,然后就开始切磋琴艺,他说古琴的普及不能只靠一两个人,广泛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素,只有靠大家的努力,古琴事业才有希望。

  同期:有的学生三年多一直寒暑不易,风雨无阻,一直这样,他就用实际行动对我形成一个莫大的鼓励。

  解说:年仅七岁的李新宇跟刘老师学琴不到两年,如今学业、琴技都很出色,初步领略到了古琴的魅力。

  同期:我就是想达到弹出的声音非常好听,然后弹得非常流畅,心如止水,不会受外界干扰,我就想达到这个境界。

  同期:每次当听到他们演奏的时候,我心里面都是有一种由衷的成就感。

  解说:刘彦忠的学生,前后有二十多人,几年间他们的古琴演奏水平都大有长进,也经常参加一些不同规模的演出让古琴得到更多人的认知。尽管很多人更青睐于西洋乐器和流行音乐,也有人说,古琴发展之路将越来越艰难,可刘彦忠还是孜孜以求、执迷不悔,他说:毕竟还有一些人为古琴事业苦苦地拼争着,他的目标是要让古琴和西洋乐器分庭抗礼,让更多爱好音乐的人们都能够领略古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和深远。

  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第一是这项遗产,是否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第二,这项遗产必须是亟待保护的对象,中国的古琴正是符合评选的这两项标准。值得欣喜的是,在当前时代的大背景下,还有着像刘彦忠这样专注于古琴传承的痴迷者,在带动着更多的人致力于这项遗产的保护,想必这一祖国文化的瑰宝,一定会得到继续的发扬的。好,感谢收看。

责编:英子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