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母亲的力量》之二 跪行中的母爱——鲜淑君(2004年3月2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2日 16:25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当代教育》的系列节目,母亲的力量,在四川省的一个小村里呢,有这样一位母亲,叫做鲜淑君,她从小因为身患小儿麻痹,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双脚和右手的半截手指,就是这样一种身体状况,这位母亲,仍然以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女儿,培养为全村当中的,惟一的(女)大学生,今天在我们的演播室的当中,由于这位母亲行动不便,我们没有把母亲请到现场,我们特别请来了她的女儿王庆荷,欢迎你小王,欢迎你来到我们演播室。

  王庆荷:好,谢谢,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你好,为了让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能够了解一下,你母亲的这个基本的情况,我们首先呢,请大家看一个短片。

  解说:这里是四川省崇州市安阜乡刘石村,鲜淑君的家就在村子的最西头。鲜淑君今年43岁,两岁时由于患小儿麻痹症,失去了双脚和右手的半截手指,只能在膝盖上绑上两块胶鞋底跪着走路。鲜淑君读过小学和半年的初中,但最终由于身体上的不便而放弃了学业。1978年,18岁的鲜淑君经人介绍,认识了31岁的王家模。

  王家模:我是残疾人,她也是残疾人,如果说我们结合在一起,以后生活怎么办?她的残比我重,所以当时我没有同意。

  解说:没有左臂的王家模开始并没有同意这门婚事,可他没想到第二年鲜淑君就让人把她送到了王家。看着只能跪在地上,比自己矮了一半的女人,王家模感到了不安,就答应了这门婚事。然而,就像王家模最开始担心的那样,婚姻的开始就意味着苦难的来临。鲜淑君的娘家在几里地外的大化乡,她是家中的最小的孩子,又因为自幼残疾,倍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关爱,出嫁前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当她嫁到王家后,鲜淑君发现,贫困就像一块巨石,压得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而肢体的残疾则把他们牢牢地锁在了石头下面。随着大女儿王庆荷的出生,这种状况越发明显。

  王家模:可以说那时候,有上顿无下顿,孩子饿得哭,饿得直叫唤。

  解说:这时,有个村里人给夫妇俩出了个主意。

  王家模:你带起孩子去要钱,喊你孩子要钱,你们两口子也要钱,等不到一年就成万元户。

  解说:对于这个建议,鲜淑君没有同意。

  记者:出去乞讨的,孩子会过得不好吗?

  鲜淑君:过得好,但是对他们有不好的影响,别人会说你妈去要钱,供你们读书的,只是对他们心理上打上很不好的影响,所以说,我饿死我也不会去乞讨。

  解说:拒绝了这个建议,意味着鲜淑君就要靠自己残缺的手脚来把孩子带大。1983年,鲜淑君和丈夫承包了家门口的两亩荒地,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开荒。可是由于夫妇俩的肢体都有残疾,两个人加起来才相当于一个正常人的四肢,再加上鲜淑君在娘家时没有干过什么农活,锄地、播种、收割这一切都要从头跟着丈夫学。因而两个人种起地来往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却只有很少的收获。为了能多一些收入,打下第一年的庄稼后,鲜淑君用卖粮食的钱买了一头猪和五只长毛兔。

  鲜淑君:就像我现在房屋后面草垛,那么高的,搭起高板凳喂兔子。

  解说:自此以后,鲜淑君就通过养殖一些家禽家畜,贴补家用。而当一对儿女陆续上学后,为了给孩子支付学费,鲜淑君就不得不加大养殖数量,而这也就意味着,她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

  鲜淑君:为了孩子,我什么苦都愿意受,只要孩子们不再受苦。

  解说:也就是在鲜淑君的这种支持鼓舞下,女儿王庆荷考上了大学,儿子王庆星也上了中专。今天,王庆荷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王庆星也在城里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鲜淑君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让孩子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让他们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主持人:在你小的时候,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的母亲跟别的孩子的母亲不一样?

  王庆荷: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从小就看着母亲是那样的,没有什么不大一样啊。反正我知道,我知道我母亲是残了,但是她很了不起这种感觉。

  主持人:你小的时候是怎么觉得母亲了不起的?

  王庆荷:我母亲啊,她就是肢体残疾了,但是她还要劳动来供养我们,就算自己,就是说自己有着小病、小痛的,她都仍然坚持,要做,要自己自食其力,来供养我们,然后维持家里的事情,而且特别是要坚持让我念书。

  解说:也许在鲜淑君看来,只有让儿女去念书,才是走出贫困的办法。然而,贫困却首先成了孩子上学路上的绊脚石。

  主持人: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状况吗?

  王庆荷:记得,当时住处环境很差,我就不说了,就是生活也很差。我们家经常就是煮粥,还是常煮稀粥的。粥嘛就是米少,然后就是吃饭的时候没菜,要不就是盐巴和菜油,油和菜蘸盐吃。要不我们就是吃辣子,就是辣椒,很少吃菜,更谈不上其它的肉啊之类的。

  主持人:当时哪件事给你印象比较深?

  王庆荷:我同龄的孩子呢,都是就是上学,我母亲和父亲也商量说,让我上学,当时家里是没有可卖的,因为米都卖了,没有米了,最后母亲呢,就是把家里当时两只下蛋的老母鸡卖了,那时候才供我上学的。当时第一天上学,去办公室去报名,然后回来之后呢,还带了两本书的嘛,就是语文书和数学书,然后母亲就是当天晚上,就把他们结婚那次用过的门帘,还是崭新的,一次都没有用过的,然后就给我缝制一个书包。第二天早上母亲起很早,首先就是把那个饭给我做好,然后再去叫我,说起来上学。

  解说:虽然鲜淑君和丈夫王家模,没日没夜地为了家里的生计和儿女的学费劳累,可是身体上的残缺却让他们很难从贫困中走出来,甚至家里有时还是会揭不开锅,更不要说有积蓄了。在两个孩子相继上学后,每年十几元钱的学费就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而对于家里的这种状况,王庆荷和弟弟当时都并不知道,因为小学的学费相对还不算多,每次交学费,爸爸妈妈都会如数交清。可是当王庆荷上了初中,她就知道了这个秘密。

  王庆荷:初一的时候去报名的时候,当时要交一百多元钱,当时家里没钱,是因为我母亲不能走动,就是在家里干着急,当时就在学校门口坐着哭,就是等其他同学报完了名,然后自己求父亲,然后给老师说,求老师通融一下,最后我才去上学的了。

  主持人:当时这笔学费对你们家庭来说,难度有多大?

  王庆荷:怎么说呢,算是天文数字。爸爸妈妈,就是他们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一个人,然后身体又不好,也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就在家里养一些东西,就是以后拿去卖了,就是给我凑学费,就是维持生计就是这样。

  解说:为了让孩子们不再遭受这种尴尬,鲜淑君说服了丈夫,在农田的边上建了个养鱼塘。

  鲜淑君:娃娃读书学费高,没有钱,就把这鱼塘建起来。

  解说:种地和养鱼主要是由丈夫王家模来负责,鲜淑君则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养活猪和兔子上。

  鲜淑君:一天从早到晚不得空,吃了午饭就出去割兔儿草、割鱼草、猪草,就要干到晚上,就很晚才能回去,脚不好使,不像人家那么快,几下就回去了。我还是遭罪,就是不管天晴下雨,都要去割。晚上还要喂兔子,等孩子都睡下了才去做,然后才睡觉。

  解说:这是鲜淑君家通往外界的惟一的一条小路。从这里走到野地去割草,常人也许最多只需要2分钟就能走完,可鲜淑君跪在地上,背着一个比自己还要高的箩筐,每次只能挪动20公分,因而往往要用10分钟才能这样一步一步地挪到,而每天她至少都要这样走上四五个来回。

  胜春:我们常人在割草的时候,一不小心都可能会割到手,母亲手不方便,是不是也很容易割到手?

  王庆荷:这种情况很多,就是说每天都要发生至少两次,手都要受伤。记得有一次啊,我母亲她割草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玩儿,她一下叫了一声。我说怎么了?我去看。就说那个手啊,这个割了很长一串,然后血一直止不住。当时我们知道母亲受伤的时候,要不是用那个草啊,揉烂按下去,就是希望能够止血,然后要不就是泥土,泥土然后敷上这样按着。

  主持人:用最原始一种方法。

  王庆荷:对,这是原始的一种方法,当时按着按着,流很多血,就这样都还在掉,一直掉,。

  解说:如果说割伤手指还只是血的代价,那么有时的外出劳动就是鲜淑君一次生命的历险。鲜淑君腿上的那两片胶鞋底是捡丈夫王家模穿坏了的胶鞋,自己剪掉鞋帮后改装的,鞋底往往已经磨平,摩擦力很小,在平时走起路来还好,可是要赶上下雨天出去割草,那危险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王庆荷:她穿鞋就是,一般就是都要穿到就是磨破、磨穿,磨穿的时候才换了一双。有一次割草的时候,她背着箩筐,在河边割草,自己差点儿掉下去,就是自己一下子差点儿掉下去,就是自己站在了沟的边缘上,左脚就是往下一滑,一滑,就是差点儿掉到水沟里,但是这里呢,她的脚套被打湿了,幸亏她当时爬起来了。

  解说:每年的春秋两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候,对于鲜淑君来说也不例外。她每天除了割草喂兔子、喂猪,还要下地帮助丈夫王家模打粮食。

  鲜淑君姐姐:天还没有亮,众人还在睡觉的时候,她都已经下地,就已经去挖土去了。没有劳动工具,比人家差,又没有双腿,就是拖着走呀,拖着下地干活。别人不干的时候,她就还在干,人家做一小时的活,她要做五个小时。

  解说:由于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跪在地上劳动,寒气渗入了鲜淑君的每一寸肌肤。

  鲜淑君:落个风湿膝盖胳膊很疼,今年这儿最痛,痛的时候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我想死了算了,遭罪。想到孩子这些,又活下去,这样太困难了,没有办法。

  解说:身体状况日益不佳的鲜淑君担心自己一旦病倒,只靠丈夫一个人无法承担两个孩子的学费,因而她想在自己还能做活的时候,尽自己最大努力供孩子上学。1997年,王庆荷初中毕业了。在当地,女孩子读完初中就算完成了学业,接下来或者出去打工,或者留在家里务农,1000多人口的刘石村很少有女孩子去考高中,更是从来没出过一个女大学生。而作为全村最贫困的残疾母亲鲜淑君,却要为女儿选择这条几乎没有人走过的路,她希望身体健康的女儿继续上高中,然后考大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王庆荷:当时我外公当着我的面说过一句话,就是说,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能够认识几个字就好了。对河的,离我们不远的乡村,他的女儿也是像我这一般大,但是她出去打工,就是做皮鞋,就是一个月有五百多块的收入。这时我父亲心里在想,他说我们庆荷去打工,比如说去打工,一个月五百多元钱,还是可以,然后就家里面就松活了,就轻松多了。然后我父亲就跟我母亲商量,我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要让她上学,只要她上学,就让她上学,一定要把高中给念完,能考上大学就上大学。

  解说:在妈妈的支持下,王庆荷考上了外乡的一所高中。由于学校离家里比较远,庆荷只能选择住校,每周回家一趟,取下个星期的伙食费。鲜淑君一家手头上很少有过活钱,更不要说存款,往往是在庆荷回家取钱的时候,让孩子到集市上卖掉两只鸡或一只兔子,换取伙食费。可是有一次,王庆荷回家取钱时却发现,家里除了一头怀着猪崽的母猪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变卖的家禽家畜了。鲜淑君从被垛下拿出家里仅有的几张一角一角的纸币给了女儿,总共还不到两元钱。

  王庆荷:然后她说,在学校节约一点儿,然后她说,专心一点儿,努力一点儿,给父母争光。我拿到钱,我心里真的不好受。你看今日,全是我母亲平时就是自己攒得,心里不好受,就觉得很不容易。我觉得,我一定就是听从母亲的叮咛,我一直放在心上,一定要努力。虽然说我不够聪明,我也没别的同学好,我就是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解说:这件事在王庆荷的内心留下了很深的一个烙印,她深刻地体会到,残疾和贫困没有锁住母亲对她的期望,反而加大了她望女成材的决心。而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女儿。

  王庆荷:她自己的行为,就是那股韧劲,那股执着、那股坚强,确实感染了我。然后我就一样的坚持,一样的执着。

  解说:在母亲的这种影响下,王庆荷开始更加刻苦地学习,她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完成妈妈的心愿。

  姐姐:经常的话,她都饿着独自学习。晚上,学习除了这个晚自习,九点钟、十点钟下课的时候,就打着电筒,在这个铺盖里面学习。

  解说:2000年,18岁的王庆荷走进了高考的考场,成为了刘石村为数不多的女考生之一。

  王庆荷:考完试,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就是晚上七点到八点钟左右,盯着那个高考快讯的显示。我们就看,然后上面呢就是,一看,看到我的名字,我们大家一看,我的名字,就是王庆荷,都高兴、都笑,考上大学了,不错啊,一看就是你的名字。母亲当时多高兴,她平时不爱说话,母亲她是文化差,她不会说也不爱说,但是那天呢她还是说了很多的,她还说你考上了,好高兴啊。

  解说:第二天一大早,鲜淑君很早就起了床,给女儿做好了早饭,让庆荷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

  王庆荷:她就在家里等。然后我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我看到是多高兴,也没拆,也没拆,我就想拿回去,拿回去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拆开看。然后我就骑自行车飞快地,就到家了。我远远就看见我母亲,站在家门口。她当时表情很高兴,就是看着我来,都高兴的,眼睛都是一亮的。然后我说,妈,这是我通知书,你看这儿,我就给她看。然后她就看着了,看着上面说,就是录取我的名字,很高兴。高兴之后,然后就马上表情就平静下来了。我们就撕开,撕开通知书,然后就看,看里面究竟是说些什么,要交多少钱,然后结果我们就在一个小凳子上面呢,就是我们算了一下、看了一下,总共加起来有五千多元的学费。

  解说:鲜淑君又一次在女儿升学的喜悦中品尝到了贫穷的痛苦。眼看着自己用血和汗为女儿铺就的大学之路只差一步之遥,鲜淑君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难过。

  王庆荷:父亲他就回来跟我说,他说,你妈在河边哭,你去看一看她,如果说她发生什么事的话,真的,我们这个家,就是没有说。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是到河边去看,就叫妈,你在哪儿,妈你在哪儿,然后妈没有应我。然后我们就看不见妈,我们到处找,就看到一个黑影,在那儿坐着,然后走近一看,我母亲就是抽泣声,然后是眼泪,当时就这样情景。然后我问她,我说妈你怎么了,我就把我妈抱住,我说妈你怎么了,开始哭、一直哭,我说妈你怎么了,然后我妈说没事,她说沙子吹到眼睛里边去了,没事的。我说妈你别哭了。

  解说:这是女儿第一次看到妈妈流泪,虽然妈妈没有告诉她原因,但王庆荷知道妈妈肯定是在为学费的事而难过。而就在鲜淑君一家为女儿的学费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她的事迹也不胫而走,许多热心人为孩子捐了款,而最终凑够了学费。2003年,王庆荷大学毕业之后,在邻乡的一个中学担任了化学老师。而鲜淑君早在女儿刚刚走出大学时,就已经和丈夫在家门口种上了几排树苗。她告诉我们,几年后等树苗长好能卖了,她就用卖树苗的钱,供女儿读个研究生。

  主持人:应该说女儿每一次升学,对于鲜淑君来说,都是一次既痛苦又喜悦的这种情感的一种交织,但是每次当她面临这样的时刻的时候,她都是用一种坚强信念,给予女儿最大的支持。在这里,我们衷心地祝愿小王和自己的母亲,全家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王庆荷:好,谢谢。

  胜春:也希望你工作顺利。

  王庆荷:好,谢谢。

  胜春:好,感谢各位收看我们这一期的《当代教育》系列的节目,《母亲的力量》。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