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母亲的力量》之一 板儿奶奶——孙德清(2004年3月1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2日 16:21

  解说:字幕(这是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镇——梅河口)。在这个小城镇,有一个较大的农贸集散市场,每天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忙碌着,他们靠蹬三轮板车给这里的生意人送货跑运输。因为这是一项男人们才干的力气活,所以人们管他们叫板儿爷。不过在他们中间却有一位板儿奶奶,名叫孙德清,今年55岁,在梅河口提起她的名字没有不知道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位老人有着女扮男装的传奇故事,更因为她靠着小小的三轮板车,实现了三个女儿上大学的梦想。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当代教育》的系列节目《母亲的力量》,刚才呢,大家在这个片中呢,可能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采访的主人公呢,是孙妈妈。孙妈妈就坐在我身旁,欢迎您!

  孙妈妈:谢谢!

  主持人:这个蹬三轮车的时候,我们记者在拍片子的时候,很多人回来看,说这个怎么看不出哪个是女性呢?您当时是戴个帽子,这是特意戴上它的吗?

  孙妈妈:刚开始把车蹬出去时,也没有人用啊,为什么呢?因为咱是个女性,这个活呢就是男同志干的,完了人家都是找车,隔着咱们这个车找。再一个就是说,一看你是个女性,不寻思你是出租车,寻思是你自己家的车,出去干点儿什么事儿。这一天下来,觉得还是不行。

  主持人:这一天下来,你挣到钱了吗?

  孙妈妈:基本就算没挣什么钱。

  解说:这头一天下来,孙妈妈一个活也没有拉到,原来人家瞧她是个女的,都不叫她。因为蹬板车靠的是力气,谁会出钱叫一位上了岁数的女性来拉活呢?万般无奈之下,孙妈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大胆决定,女扮男装。她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板寸,然后戴上帽子,穿上男式衣服,经过这番乔装打扮之后,孙妈妈出门了,没想到果然有了生意。

  孙妈妈:有一次晚上蹬车,遇到一个年轻小伙,能有个二十多岁吧,把我车叫过来,不叫板车,就叫板爷板爷,你过来。

  主持人:当时他也没看出来是男士?

  孙妈妈:没看出来,我就把车推过去了,坐上车,那我也不敢吱声,一吱声听出来是女的了。

  主持人:从声音上能辨别出来?

  孙妈妈:能辨别出来。然后我就蹬他走。但是绕弯。

  主持人:你不说话,你怎么不知道怎么走啊?

  孙妈妈: 对呀,我不讨价还价呀,始终我就是说到地方。还是好人多,到时候他们都知道这个价是多少。到绕弯的时候听出来了,哎呀阿姨,你是个女的。我说你别管这么多。他就把脸捂上了,他说,哎呀,今天这是晚上,如果要是白天,我要看出来是女的,你打死我也不再坐你车,这多丧天良啊,这多伤天害理呀。我就跟他讲道理,我说小伙子,这么说,当今时代,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赚钱,你花的是钱,我挣的是钱,这是心安理得的,你不应该这样想,你要这样想,不坐我的车,他也这么想,我不失业了吗?我还不能说是张口去管人家要着,讨着,我这样的你看多好啊。他说,哎呀,讲的是三块到地方给五块,小伙下车就跑了。我说你不对,那我还得给你找。他说不用了阿姨,就算我坐的,我这个钱就给你了,就坐出租车了,

  主持人:就算是打车了。

  孙妈妈: 对。我就打车了,把这钱就给你了。就这样的事不算少数,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心里有点不安稳似的。

  解说:为什么孙妈妈一定要女扮男装蹬三轮呢?原来1994年到1996年,孙妈妈的三个女儿相继以优异成绩从农村考入市里的重点中学,但是学校离家里有50多公里的路程,孩子上学很不方便。在这一年孙德清和丈夫商量,做出了一个在常人眼里很不可思议的决定,已快近50的老两口居然放弃了家乡大半辈子赖以生存的土地,从农村搬到了城里。难道他们就真的不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了吗?更何况孙妈妈的丈夫,还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不能干特别重的体力活。

  孙妈妈丈夫:做买卖呢,我们俩觉得都太实惠了,你根本做不了小买卖。所以说,琢磨来琢磨去,蹬三轮还可以出点力气呗。完了有这种精神支撑着吧,有三个孩子努力学习,我们俩信心也足。我们俩都是老三届,书都基本没念够,在这种精神支柱下,所以一心想供孩子念书,孩子书念好了心里也就多少能得到一点安慰吧。

  解说:虽说这一决定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但在当时却遭到了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

  孙妈妈:你看,一个姑娘,一个女儿,供什么书,到最后又是给人家了,亲戚邻居都说,哎呀你三个闺女。

  主持人:大家都反对?

  孙妈妈: 对。你供什么书你,你那个上完,你就保证你挣钱哪,你要是挣不了钱怎么办?后一步你怎么办?我就有个坚定的思想,就是说再苦再难,也得让孩子把学业完成。就是这样的,你像在街上走着也好,听着也好,你就这么说吧,书不白念,这是一种智力投资,到什么时候它都可以用的。孩子他爸的爷爷那儿就讲过,他给孩子也讲过,知识吧,搞到头脑里,谁也抢不去,也丢不了。但是你有多少财富,你可以把它丢掉,还可以让别人用别的办法把它夺去,就这个道理,总跟孩子讲。

  主持人:所以您付出的这一切努力呢。都是希望孩子们明白:能够自己在这个上学的期间多学知识,脑子里面多储存一点儿文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帮助的。

  孙妈妈:为了她们念书,我们搬了九次家。就农村的房子大一点儿,这几个房子都二十多平方。去年到十月份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都不在家了,完了有两个上班的了,我们就换个房。这个房呢,比原来的房租费能多十块,八十块钱一个月。孩子们说,妈你换换吧,原来那个太委屈了。冬天的时候,那个外头冷,屋里头上霜。孩子们说,妈呀,咱们简直是租个大冰箱住。我说是那么的,你们就是放假来家。

  主持人:冬天的时候屋里最低的温度能达到多少度?

  孙妈妈:那在零下吧。

  主持人:零下?

  孙妈妈:就是那个桌子上,搞杯水都得冻,那样的,那墙上全是冰。孩子说,咱住个大冰箱,简直冰箱里头住。等她们回来的时候,我怎么着,三天一砍冰,两天三砍冰,完了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搞纸盒把它这个隔上,白天你看着有冰,三天,两天,你把它砍倒。

  解说:生活中的孙妈妈,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性。

  孙妈妈:有一天,有一个女士,发现我是个女的了,她就特意找我,要用我的车。我把货给她装上之后呢,她坐上车了,我们俩就是边走边聊。她说,哎呀,我应该管你叫阿姨对吧?你多大岁数了?那阵我就是将近五十岁了,完了我说,我将近要五十岁了。她说,那你为啥干这么重的活?这多累呀。我说还行吧。她就说,你看你,还挺乐观的,那我想要问你了,那个家里什么状况,你干这个活?我说要是粗一点儿说呢,就是锻炼身体,细一点儿说呢,就是生活所迫。她说,那你就细一点儿说我听听。我说,我吧……

  主持人:你就把家里这个三个女儿要读书的事情跟她说了。

  孙妈妈:我说我的三个女儿都在读书。

  主持人:您说话的时候,她什么反应?

  孙妈妈:她当时就这样反应,她就问,她说你这三个孩子是男的是女的?我说是女的。她就一拍大腿,这你就错了。我说那你怎么说我错了呢?你这三个女儿念书,能穷死你。我说是,学费也高,什么费用都高。她说那不得穷死你。哪个单位的?你有保障吗?我说,没有。那你就敢冒这么个险?她说,你三个女儿下来,要是打工的话吧,用不上两月就是万元户。我说得了,你别说了,咱俩的那个世界观不是一个。她说你这老太太,你还讲什么世界观呢,你看你累的。我说我累,但我觉得我高兴,我有三个女儿精神支柱,我干这个活挣下来的钱给她们花实在,完了还能培养人才。她说你能干多少钱?你能挣多少钱?我说我挣多少算多少 。

  解说:怀着这样的希望和信念,孙妈妈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孙妈妈就起床了,她要赶早晨集贸市场上生意最好的那阵子多拉点活。在我们去采访孙妈妈的时候,正好是东北最冷的季节,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度。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是靠着怎样的毅力,顶着这样的严寒,一个人这样支撑着。为了多拉活,中午孙妈妈从不回家,就到附近的这家饼店花上一块钱算做中餐。日子长了饼店老板也知道了孙妈妈的境况。

  饼店老板:我大娘,就是早早就来,晚晚才走,就是挣点辛苦钱,还有三个孩子念大学,够呛。谁家都有爹妈,要是五十多岁哪儿有蹬三轮的?没有。就是这个大市场蹬三轮的是最多的,都没有。一般都是男的,男的一般30岁,20岁,血气方刚,何况我大娘呢。人家小活不爱干,要干大活,一趟十来块钱,她这一趟就一两块钱。她有的要是摊上好的,你看大娘岁数大一点,还行,摊上那不好的,还少给钱。家里要是情况好的话,哪能干那种活儿。

  主持人:您一年能够总结能挣多少钱?

  孙妈妈:我那阵儿一天能挣二十块钱,这一个月也是六百多块钱,一年当中再去了有点儿耽误工啥的,挣的还不是那么多,但是必须还得挣。就是这么的,早晨走,一直到晚上,中午只买一块钱的饼或者就完事了。我就是夏天,拿这么一杯凉开水,渴了就喝这个。再一个呢,我就是什么呢,我抓住时间,就是说(别人)中午都吃饭去了,我这个车,我还在街上跑,他们着急的活就该来找我了。这是一个 ,再一个呢,我还得怎么着呢,就是说下雨阴天……

  主持人:就是别人吃饭的时候,你还在蹬?

  孙妈妈: 对,对,对。再一个,我还利用什么呢,就是下雨,阴天,我拿这个雨斗,他们不干了,我去干去,就是他们找我干活。这几个卖菜的业户都说,你看你们都不来,这老太太还来。我就得咋的,乐观向上地面对自己的这个现实。

  解说:孙妈妈和丈夫省吃俭用,靠着买苦力挣来的钱供三个女儿读完了高中。1997、98、99年,三个女儿又相继考上了大学,这对孙妈妈一家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喜事,可是一个学年将近10000万的学费,让孙妈妈一家的生活更加贫困。

  孙妈妈丈夫:99年,老三走的时候,每个月我们俩就是生活费,压到最低都达不到100块钱。那时候孩子吧,有的伙食费都不够用,我们老三有时候一个月,多少钱呢,不到100块钱吧,伙食费,自己出去打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二女儿:像我妈那时候,上学的时候,就是天天去蹬车,回家一分钱都舍不得花,甚至我爸妈在家,从来不买一回肉吃。那时候特别少,我妈攒够了,你看我们家的箱子总锁着嘛,我妈攒够200块钱,就立刻打电话我们三个,就给我们邮了。当时上学那几年,200块钱在我妈就是一个基数,就是一个单位,一邮就是200块钱,300块钱也邮。我妈在家里,我们上大学以后,我爸妈他们俩几乎好像都没有买过衣服。

  大女儿:还有买菜的时候那个老太太什么的晚上卖完了剩下的那点儿就给我妈了。进菜有的时候他们就是成筐买,有时候他们里头有菜不好的就扔了,我妈就上那儿去捡,捡完了放在筐里,完了晚上拿回来吃。

  三女儿:反正就是我们那时候还都上学嘛,然后那年好像是我家属于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大年二十九了吧,那年还没有三十,就是大年二十九那天,家里基本上没弄什么年货,然后那天我妈早上还要出去蹬车去,然后我们就说,说你别去了,就是咱们这年不过也没有什么要紧的。然后就别去蹬车去了,说在家歇一天。我妈还是坚持要去。后来我们觉得这怎么办呢,然后那个三轮车吧,把前面那两个,就是车斗和后面蹬的那个,它们中间有一个连接的地方,就是有一个铁杆,然后我害怕我妈偷偷跑了,然后我就把那个铁杆给藏起来了。

  孙妈妈: 要走了,不行了,接不上了,我就意识到是她们干的。后来我就回到屋里,我就跟她们说这个事。她说妈呀,人家都有年节,你咋的呀,你不过年了。我说我不跟你们说好了吗,我不耽误,你看你们回来了,我没别的,我不买大的 ,买小的,咱们最起码买个对联,还得买点瓜子。

  主持人:买副对联。

  孙妈妈:对联是外面的那个门面上的事,你要是不贴对联,你这家怎么的了。咱们东北有这么个风俗习惯,要是不贴对联,这家就是老人在这一年有去世的,三年不贴对联。我说这个咱得必须贴。后来我再三说呀,把老三说的,有点儿那什么。(她说)给你吧,我跟你说啊,你可快点儿回来,要不然的话你下年就别干了,我们的书就不念了。然后我那老二就说,我在背景看着我妈妈,蹬着车就像将军上了战马一样,飞飞地就跑了,习惯了。

  解说:那天孙妈妈挣了28元钱,买回了一幅对联,包了一顿饺子,年就算那么过了。面对家庭的困境,女儿们常有放弃读书的念头,但都被孙妈妈毫不犹豫地挡了回去。2000年11月,小女儿打来电话说没有生活费了,丈夫为了减轻孙妈妈的负担,就背着孙阿姨去借,可是没有借到,孩子那边急得直跺脚。孙妈妈知道以后一边怪丈夫不该瞒着,一边到亲戚家里好不容易借到了200元,给孩子寄过去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丈夫因为这事一着急突发脑血栓,卧床不起。

  孙妈妈:你说要不要血命了,怎么办呢?去医院,分文没有,你就不去医院,挺着还又不是这么回事。后来听这个电视广告啊,买那么一种管脑血栓的那个药,他说那么这吧,去买那个药,药店去买,先不买多,买两盒。我说两盒得需要多钱呢?得需要四十多块钱。后来我那天呢,兜里就凑出能有二十多块钱,干了一上午,四十块钱没凑上。完了我就去买去了,去到那儿不是那个事了,不是那个价了,差两毛钱四十块钱一盒,能吃三天。哎呀,我说这怎么整你说,我就又转悠起来了,你说他还在家等着吃这药,但是我还买不回去。后来我一寻思,我还得先买,我还得厚着脸皮找这帮车友。当时我的那个心情就像碎了一样,我就寻思,到哪儿是个头,他这能不能吃好。

  解说:在那段时间里,是孙妈妈最艰难的日子,但是孙妈妈始终是默默地扛着,没有一句怨言。每天不仅要继续蹬三轮,还得按时回家给丈夫做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丈夫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能下地帮着孙妈妈干一些轻微的家务活了。这一大难关总算又挺了过去。通过这一桩桩往事,孩子们从母亲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坚强。

  二女儿:我母亲在这些困难面前,她没有向困难低头,并且是微笑着面对它。大学三年级那年十月一吧,她俩先走了,因为当时我念书学校离家最近的,我最后一个走的。她俩都走了,等我上学走的时候,就是路费钱都没有了。后来我妈平时蹬车嘛,蹬车旁边有一个筐,我妈随时捡了易拉罐、塑料瓶 、饮料瓶都装那个筐里,然后回家就攒攒,攒了一夏天了,攒了几塑料袋子了,我妈说,不用犯难,咱俩把这几袋子塑料瓶推着去卖了,就够了。后来我们俩就推着去,垃圾站不卖 ,因为他们比较便宜。后来我俩就推到西街那个废品售货站去卖了,当时正好卖的够我的路费钱。我就知道当时那个难劲,我看我妈可能怕我更难过吧,我妈我俩一直笑着把这个卖完了,最后下午,我坐着上学校了。所以,现在给我回想起来,感觉我母亲这么困难、这么艰难,哎呀, 微笑着面对。最难忘的就是我们三个可以说,都有这个经历,我母亲没有在困难前面流过泪,没有那个时候的。可以说我们三个大学读完,我感觉都是我妈用小车推出来的,真是我妈用小车推遍了梅河口的大街小巷,应该说硬把我们三个推出来了。

  解说:2003年,对孙妈妈一家来说应该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最后一个女儿也大学毕业,孙妈妈的苦日子应该熬到头了,按理也该歇歇了,可是为什么孙妈妈还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就来到了集贸市场呢?

  孙妈妈丈夫:现在条件好了,原来我们就是那几年,借了一些钱,这一部分钱也还得还上,不能等她们。她们就是老三岁数小一些,老大、 老二岁数都不小了,咱们能动的还得干点,还得挣点,都为还这些期款,我现在是啥也不行了,就能维持我自己生活,就算不错了。

  孙妈妈:我的意思就是啥,我还在继续蹬,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还得继续蹬,负责我自己的生活,我不还多我还少,我不能把这些事都搞在孩子身上。

  主持人:家里还欠多少外债?

  孙妈妈:现在合计到一起还得有五万多块钱,这些钱数字也不小。

  主持人:有没有想到有一天蹬不动了 ,怎么办?

  孙妈妈:这个可以就是说,有时候也想,蹬不动的时候,我就跟孩子们说,我说是那么的,反正我到那个时候,我尽量,我能干点儿啥我还是去干点儿啥,我寻思农村我们还有点儿园子,种点儿菜,或者是像他们似的收破烂,拣破烂。孩子说,妈你可别干那活,我说是那么的,那也不算苛碜。

  解说:如今,孙妈妈的大女石月丹今年将从延边大学研究生毕业,二女儿在长春市开发区中学教书,三女儿在北京延庆一中教书,孙妈妈一家的生活已经一天天好起来。可以说孙妈妈辛苦操劳大半辈子,用她那富有传奇的经历,改变了三个女儿的命运。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孙妈妈,给我们讲述了做母亲的这些故事。孙妈妈用一种非常朴实的话语,没有过多的道理,给我们讲了一种母亲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绝对是震撼人心的。孙妈妈在蹬三轮的过程当中,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着自己,面对着一切,也影响了自己的女儿。好了,感谢各位收看我们这一期的《当代教育》系列节目《母亲的力量》,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