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她迷失在青春期(2004年2月19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25日 11:11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当代教育》,最近我们栏目经常接到观众的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问应该怎么解决。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中学生当中有30%存在心理问题,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了15%,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精心制作了系列节目“学习的烦恼”,希望能够给那些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今天我们播出的第一集就是因为一位家长的电话引起的,她说自己的女儿李凤琴出走了,那么李凤琴为什么出走?出走的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呢?

  解说:今年14岁的李凤琴,是河南省某县重点高中的一名普通学生,2003年12月10日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对于李凤琴来讲,也许是她终生难忘的一天,就在这一天,她离开了她的学校,她的班级,她的老师以及与她朝夕相处的同学。那么是什么原因会使她离校出走呢?据李凤琴说,12月10日那天,她初中时的好友丹丹,到学校来找她,被老师发现了,学校规定外校学生是不能进入学校的,于是老师批评了她。

  李凤琴:我就跟他保证不让那女同学再去找我了,我又叫我们班主任保证,不让他把这事告诉我妈,我们班主任他同意了。第二天我爸去的时候,她问了我一句,我就知道是我们班主任肯定跟我妈说了,我们班主任他不守诺言,我就非常气愤,晚上就写了一封信然后就走了。

  李凤琴在信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我没有朋友,丹丹是我惟一的朋友,我妈反对我和她来往,你这一个电话,就是破坏了我和她之间的友谊。老师你知道你是多么残忍吗?我走了,别找我,再见了!

  解说:难道李凤琴的出走就是怪老师的不守诺言,怕父母的责备,以及怕失去好友这么简单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至今还在家中未能返校李凤琴。

  李凤琴:你可以看看我手上刺的字,就是有的时候我恨他们,我就在我的这上面刻字。就是我恨他们的时候,我没办法,就是我寻找一种刺激来麻木我自己,我就用小刀在这上面刺字。

  解说:李凤琴说的他们到底指的是谁,为什么又对他们怀有如此深刻的恨呢?事情的起因要从初三的一堂物理课上说起。

  李凤琴:物理课上,我们班同学吐了,我们班主任就让我去外面给他搓土垫住,然后就是我在班级里,那时候就是自己第一次月经嘛,然后就裤子湿了,回来的时候,我们班的那几个男生就看见了,看见之后,下课之后他们就开始议论。

  解说:李凤琴的第一次月经,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临了,这对于成年人来讲,会认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对于缺乏青春期知识的李凤琴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出丑的事情,而男同学的议论,就更加让她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李凤琴:就是从那件事发生之后,然后就开始自闭了。

  解说:这种自闭的心理,使本来就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她,没有了与同学交流的勇气,于是她和周围同学的关系就更加疏远了。升入高中以后,事情的发展愈演愈烈,她感到男同学的嘲笑之声,在她的周围时常响起。

  李凤琴:我感觉周围的同学都知道那件事,就是他们传得可多了,我感觉就是周围的同学都知道那件事,我就感觉那样。

  解说:为了逃避,每次上课她总是在预备铃响过之后才进班,她从不敢到食堂吃饭,每天自己到小卖部去买方便面充饥。

  李凤琴:就是在路上碰见他们,就是想躲着他们走,赶快逃。我怕见到他们,我怕他们嘲笑的目光,就是我看见就害怕。

  解说:于是这几位男生,就成为了她仇恨的对象,孤独和害怕也时时缠绕着她。她在自己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也没有人倾听我的心声,我是孤独的,或许上帝注定要让我在孤独和仇恨中度过。每当我心灵空虚时,我就会寻找刺激麻痹我自己,我一口气喝下两瓶啤酒,我用刀子在手腕上刺字,当血液从我的身体内流出时,我并没有感到疼痛,相反的,我感到有一种快感。

  渴望理解,需要朋友的她,却又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她想到了报复,李凤琴说她这次出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报复那几个男同学。

  主持人:那么今天演播室参与话题讨论的两位嘉宾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位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崇山老师,欢迎您。您好!这位是北京市心理咨询所咨询师张丽老师,欢迎您,您好!刚才我们看完这个片子,就看到李凤琴因为一件这么小的事情,她就离家出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她对待这个小事情的一些想法?

  张丽:刚才从这个片子里面我们也看到,李凤琴的出走的原因似乎是简简单单这一个小事,在背后隐藏着许多的她真正的原因,就像她说的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来例假表面上是这么回事,实际上背后有很多。其实我们从这里面我觉得最直接看到的呢,就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她在学校和家庭里面,接受到的性教育很缺乏。

  宗春山:那么这里面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她怎么看待性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就中国这个传统的社会来讲,普遍的家庭没有把这个性作为很科学的、很正确的教育。一般来讲都是回避的,特别是在农村更明显,那么这个明显的背后呢,他不是说这件事情不能说,是因为他把性看成是一个肮脏的东西,就是没有正视它。比如说李凤琴,那么她已经觉得这个例假是很肮脏的事情,性是很肮脏的事情,因此她本身对这个事情,就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一旦被别人发现了,她就觉得她已经不能忍受了。

  主持人:我怎么才能去洗清这个东西。

  宗春山:对呀,这是她的问题吧,那么接下来想,为什么这么多的男生会对她这个问题感兴趣?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敏感问题,如果说大家不管是男生也好,女生也好,认为例假也好,月经也好,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这是很美好的事情。你还会去笑话人家吗?你不会笑话人家双眼皮了,对不对。只有认为你的事情是不应该的事情你才会去笑话,所以这一下子就反映出一个这个性的问题,一个大家对成年的关系问题,一个她对自我的认知的问题,她怎么看待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大和小,实际上是取决于她的主观判断的问题。

  主持人:那么出现这样一件她认为不太光彩的事儿也好,她觉得再去跟同学之间交往,就更费劲了,所以她就自己就开始自闭的行为,对不对?

  宗春山:很显然,她为什么会请了一个丹丹来,而且还是一个外校的,就说明她没有融入这个集体,没有一个朋友。所以如果要把刚才这几个问题,我们要给她归纳一下,实际上她的心理的这种健康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的。

  张丽:如果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爱护,她可能在这个时候,有思想准备,和她的应对这些尴尬的境地的时候,她可能会做得更好一些。

  主持人:那么如果有一个好的环境,比如说我这么一个班级,我有一个好的氛围,那可能也就不会出现,这么一个孤立的情况,是不是?

  张丽:就是北京的一个重点高中,女生和男生是同桌的,上课的时候,女生也是月经来了。月经来了以后,她也是事先没有准备,结果裤子脏了,不但裤子脏了,连那个椅子全都脏了,这时候她发现了以后呢,她就掩饰,男孩子也发现了,发现了以后,这时候正好也是上课,老师就点那女生说你站起来,回答我这个问题,要讨论一道题,这个女同学就迟疑,这个男同学立刻举手,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可以吗?老师说那你来答吧。他站起来把问题答了,就避免了女生站起来,然后呢,然后一旦下课的时候,她赶紧找件衣服围上了。我感觉这就是什么,一个是她得到的适当的性教育,这是很正常的,再一个就是同学之间有爱心,互相关心和帮助。

  宗春山:至少这个男生不会说,我这样做会导致女生对我的误会,是不是?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心态都是很健康的,要是我,我也会这么做,可惜我没那个机会。但是我想是这样,就是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她必须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疏远期,这是很正常的,当她身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她会对自己和对他人产生一种自我认识,这个时候她开始区别我和他了。这个时候她对特别的异性,她有一个相对来说的封闭期,而十三四岁恰恰是这个时候,这个不是正常不正常,这是一个发展的一个自然规律。那么好,她们正好出现了这个时期,正好疏远期,疏远期实际上,这种疏远不是绝对的,它既疏远它又神秘,她既想知道对方,又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所以她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冲突区。

  张丽:像刚才宗老师讲的,就是性观念如果是很正确,能正确看待这件事儿,而且接受了一些非常明确的、正确的引导和性教育,那她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那凤琴在第一次月经来潮的时候,她是不会说,觉得这个是非常脏的非常丢人的。

  主持人:就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关心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来引导孩子?那我们这一段话题就先聊聊到这儿,接下来我们接着往下看片子。

  解说:李凤琴生活在距县城1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在家务农的农民,为了供李凤琴上学几乎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他们惟一的愿望就是将来女儿能够有出息,能够考上大学。

  李凤琴父亲:作为老的来说,不想让她和别的同学来往,来往我也不主张她这个样,再说上学期间不允许。因为她的时间关系比较紧张,一般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也比较短一些,一般我作为老的来说,也不想打扰孩子的学习时间,孩子紧得很,咱们的孩子时间非常紧。

  解说:而面对女儿的出走,作为母亲她也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李凤琴父亲:我没有经常跟她谈心,我自己也是苦恼,如果我要是把孩子,能教育到的话,她就不会走向这一步,你说是不是?成天我也是气。

  解说:那么学校对李凤琴的出走,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在学校我们见到了负责政教处工作的刘主任。

  刘主任:当时我就给他(李凤琴的父母)讲了点建议,我就说你们孩子在我们这里学校,已经很不利于这个环境,我建议你给她换一个环境,要不转学,我们学校给她开证明,要么休学来年打好基础,以更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使你的孩子更好地成才。再一个就是,我还建议了一个就是身体虽然很健康,但是她心理肯定出现了问题,就是有心理障碍,这个家长不认同我的观点,说这个孩子没有什么问题。我说如果你确实让你的孩子想在这里学习的话,也可以,但是必须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了,如果私自出走出现了问题我们学校很难负这个责任。

  解说:在学校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可以说就是班主任了,当问到是否对李凤琴进行过心理方面的教育时,金老师说。

  金老师:因为这个咱不是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对这个没有多少经验。

  记者:如果说她现在再回到学校的话,你感觉怎么样?

  金老师:她现在再回到学校,她这个心理状况啥样,你想特别是班级管理,这个班里不能一点儿规定没有,就是谁犯一点错误就是说说她了,就是心里很脆弱,她一下就出走了,这老师的工作就没法做了。

  解说:对于学校的意见,李凤琴的家长当然不愿意接受,由于意见上的分歧,李凤琴至今仍呆在家中,等待问题的最终解决。

  主持人:欢迎回到我们演播室,那从刚才这个小片子当中,我们也看出来,学校和家长也有一套态度,你看家长就表现出了比较自责,我觉得对于孩子这个问题,好像学校认识得不是特别清楚,不知道是不是这种观念对不对?

  宗春山:学校是一种纪律的方式,来处罚一种违反纪律的一种结果,从这点上来讲,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我从这个片子里面,好像没有看到这个学校再进一步的工作,没有看到。我觉得这可能应该说是一种不足,或者就是说一种欠缺。

  张力:如果说老师早就发现说这孩子沟通有问题,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问题,吃饭不敢进食堂,这些如果找孩子去进行一些交流,给她必要的支持,也可能不会造成后面的出走,也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所以就教师在这方面呢,应该有适度的心理知识,和这个必要的敏感。从这点来讲呢,就是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确确实实现在是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了。

  宗春山:那么说到心理健康教育呢,它既有学校的这种很系统的规范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家庭,包括父母,而这种教育它更多的是一种爱的一种滋润。

  张力:而且孩子在青春期呢,当然包括每个人都是这样,他会有两种的需求,一种是精神上的需求,一种是物质上的需求。对于家长来讲呢,对于物质上孩子的需求,会尽可能的去满足。你包括片子里面李凤琴,她家里面把所有的钱,都尽量紧着孩子去上这重点中学,对她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是在精神需求上到底给了她多少?和她的沟通和她这交流的机会到底有多少?所以我就觉得,这个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包括这种性的教育,我觉得都是重要的。

  宗春山:现在说到性教育吧,补充一点儿,很多人把这性教育放在学校里面,说学校应该怎么怎么样,错了。

  主持人:您觉得应该放在家里?

  宗春山:不是,重点是在家里,因为性教育不是到了青春期才开始的,从人的一降生他就开始了,这种性教育包括什么呢?包括比如说性角色,她对父亲怎么看,她对母亲怎么看,她在模仿着一种角色,将来在她进入社会以后,她就知道如何跟异性打交道,甚至在组成家庭以后呢,她从父亲或母亲身上,学到那种婚姻的那种角色,她然后能处好双方的感觉。这种东西绝对是老师教不了你的,所以我就总是对家长们讲,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你怎么可以教给别人去教育呢?我就觉得不可理解的事情。

  主持人: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的方式?

  宗春山: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方式,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

  主持人:您觉得她用什么方式比较好?

  张力:其实怎么说呢,就是很自然。

  宗春山:对,这个很重要。

  张力:不要神神秘秘的。

  宗春山:态度决定一切。

  张力:因为以往觉得性是脏的,这个性观念不正确,实际上就是家长在表述,或者对性的态度上不对,传染给孩子,孩子从家长对性的态度上会感觉这个不是件好事儿。

  宗春山:下次再也不问他了,问谁去啊,咱们上网吧,书摊上买个黄书,咱自己看吧。

  主持人:这一看问题就来了。

  宗春山:那就来了,那些东西也是性知识。

  张力:但如果家长会说,你现在已经12岁了,或者是13岁了,你已经马上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呢,女孩子会有月经,男孩子会有遗精,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他这时候就觉得到时候是很正常的。而且会告诉她,你那时候来是说明你长大了,你成熟了,你那时候就是让自己逐渐的有责任感,要对一些东西要负责任了,再不像那小孩可以随随便便的了,让她有一种觉得有标志性的进入另一个阶段了。

  宗春山:我们一说性教育,它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律,所以这个性心理的东西,性道德的这个东西,恐怕是我们教育当中应该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是前提的东西。

  问题就在于就是还是人们的观念,你接受不接受这样的一种教育,你觉得这样一种教育是否是必要的。

  主持人:那就说观念改变了,可能事情这个方式也就改变了。好,非常感谢二位来到我们演播室参与我们这期节目的讨论,观众朋友我们下期《当代教育》节目,再见。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