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毕业·择业》老大学生感言(12月8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5日 14:03


  主持人:对于即将毕业离校的大学生来说,如何顺利地迈过就业这个门槛,非常关键。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播出系列节目《毕业·择业》。我们选择了十二个走出校园以后,有不同职业选择和人生体验的大学生,讲述他们的择业和就业故事。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二十多年前恢复高考以后,第一年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如今他的孩子也走进了大学课堂,沐浴在校园温暖的阳光里。今天,他将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两代人的不同理想和不同选择。

  解说:也许每一位在校的大学生,都曾对未来的职业做出过想象。他们渴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他们渴望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择业观念,我们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

  校园同期:

  A:我对精神上的追求可能没有很多。我觉得我现在学习目的可能就是为今后找份好的工作,能够得到个好的职位,有一栋别墅,有一辆跑车,比如说当一个CEO,那种管理工作,就是那种生活。

  B:毕业之后能够做经理人,还有可能做会计之类的工作。主要还是希望在这种慢慢就会商业化的社会里面,取得一个真正的地位吧。

  C:我的理想呢,就是做一名政府官员。最大的理想,就是三十岁之前,能够升到副处吧。

  D:工作以后几年内的第一个理想就是能在三十岁以前赚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元,也就是属于淘到第一桶金吧。

  E:我觉得理想这个词比较大吧,反正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能够做一个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比较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解说:大学生们对理想的表述各不相同,他们对自己是如何自我评价呢?

  A:追求个性、追求自我。

  B:迷茫中寻找着现实。

  C:务实。

  D:矛盾。

  E:价值观非常多样化的一代。

  F:是比较幸福的一代。

  G:迷茫与自我追求。

  H:我们生长在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年代。

  解说:2003年是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200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就业的压力越来越清晰地摆在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前。如何在现实中寻找出路,成熟理性地规划未来的人生,我们听一听一位老大学生的人生感悟。


  樊平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插过队;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了北大哲学系。毕业后进过国家机关,当过记者,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20多年过去了,樊平的儿子也走进了大学校园。作为父亲,樊平希望更多了解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内心的想法;作为父辈,他也时时关注着当代大学生的命运。

  演播室

  主持人:您和您儿子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吗?

  樊平:哎呀 这个很惭愧,我爱人和他交流。我和他交流好像…我试着去迎合他,但是反响不太…

  主持人: 您为什么选择说试着迎合他?

  樊平: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我不能像路人一样去放弃。但是我发现我又很难用有些东西去打动他。初中的时候有一些算术题他算不出来还问我,现在他算的题我看不懂。

  主持人:您分析过这是为什么吗?

  樊平:我现在不清楚是我个人的品性他不欣赏,还是我的学科内容他不欣赏。这个因为我只是想着呢,我尽我的努力,同时又保持必要的边界,在他需要的时候,我应该提供我应该做的一种责任。

  主持人:你们父子俩在一块的时候尽管这沟通并不是很多,我不知道你们之间谈没谈过关于理想的这些事,您知道您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吗?

  樊平 :他没有一个决然的理想,他的理想很实际,就是先把功课做好。他和我们当时不一样,我们当时先看一个远目标,然后把这近目标再不断地分割成近距离,分成阶段性的任务。而他呢,我觉得现在好像没有很远的目标,或者有一个很远的目标,确定性不是很强。但是呢,一步一步在走。我至于哪个更合适我说不准, 但是最重要的是,每过一天都要脚踏实地。从他现在每天的努力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欣慰的。再一个当时我们的理想应该说你上了大学你的基本方向就确定了,现在上了大学基本方向不敢说确定了。就是你是博士毕业以后你的方向也不敢确定。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大学教育,他和我们那一代有个巨大的不一样,我们那一代七十年代中国大学生教育应该说是一种精英选拔教育,精英选拔机制。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呢,可能更重要的是一种通才,是一种基本条件,是一种底线的培养,这个所以感觉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竞争,应该说比我们要难很多,而他们达到自己愿望可能和自己预想的落差会比我们当时要大很多。

  主持人:比如说在我们做这个系列片的时候,我们在校园采访的时候呢,好多人他说,说你这个毕业之后的理想状态是什么,他说我就是想在三十岁之前,挣够我的第一桶金,第一个一百万元,还有的说,我就是希望在三十岁之前能混一个副处级,你怎么看?

  樊平:我觉得非常扎实,这种事我觉得都是好的,包括我最近看到的一些文章,有人在做这个现在的大学生和七十年代那个大学生对比的时候,总有一种这么个基本判断,说那个时代大学生富有责任感,把国家的事想在前头,而现在的大学生呢,可能不关心国家和集体,更局限于个人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这个说法呢,从现象上说是对的,但是可能有些片面。并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天生的忧国忧民,而是说当时呢,确实从制度上,从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上,需要从思想领域开展一个,开风气之先,所以我觉得当时那一代呢,应该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而现在呢,应该说不应该把这两代人对立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两代人如果从奋斗精神,从责任感上,我觉得应该说是没有区别。话说回来,如果当时我们那些人,给的条件很好的话,我们那些人可能也埋头外语攻托福出国去了。我觉得,其实外在的形象不一样,但是恰恰能看出来历史是一代一代的接力棒往前走,而他们呢,可能站在前人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平台上,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新的责任。

  解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是樊平当年无法想象的,而今天他们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也是樊平当年无法想象的,他们并不会比父辈更轻松。

  樊平:应该说我们当时吧,特别强调个人奋斗的精神。现在呢 也强调个人奋斗,但是从我们的统计调查中也感觉出来,现在个人奋斗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你奋斗成就的全部条件还包括你家庭的素养,你个人的眼界,这个方面对他们的要求非常大。

  主持人:樊老师,假如说现在让您看这个八十年代生人的这批大学生的话,您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描绘一下在您脑子当中的这个概念是什么呀?

  樊平:他们很幸福,但是他们呢,也很苦。社会的责任很明确地压给他们,当然我觉得呢他们应该说是比我们有更大的前途,因为他们的精力全力以赴在这个上面了,而且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富裕了,都能够有很多的条件给他们。他们的发展余地比我们那会儿要大得很多,从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后,从不同的方面要区分开来看,不能因为他披头散发你就觉得这个人不是个很好的小孩,也可能他设计程序的时候很刻苦,不能因为他走起路来踢踢拉拉的,不是那么挺胸昂首的,你就认为他不紧张。要评介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日常生活领域,和他的专业领域区分开来。专业领域是工作的问题,而日常生活领域呢,那是他的私人领域,社会没有必要太多地干涉。在这个意义上呢,我觉得他们的发展的余地,他们的奋斗的空间,他们内部分化的差距,要比我们这代可能更大。

  主持人: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可能这个就是每一代学生都说我们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求学的心态是什么。你问过您的孩子同样的问题吗?

  樊平:我觉得这个问题上我无法跟他破题,我觉得。但是他很努力,比如说想在学位上不断地获取进步,也想出人头地,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想在生活上过得好一点,就是说现在我们不会提什么脑体倒挂了。现在应该说劳动复杂程度比较高的,收入都比较高。我觉得他们这些呢,应该说是把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使他们的选择在个人的发展选择中减少了一些内在的冲突。这是他们的幸事,比我们那一代要强很多。

  主持人:其实无论什么时候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能都面临这样几个问题,在择业的时候,一是兴趣,说符合自己的工作兴趣。还有一个呢就是说收入,再有一个呢,就是前途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这几个问题的?

  樊平 :这个就业我觉得其实是一个人生命价值和意义落实到实处的一个体现,它不单纯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呢,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要求结合起来我觉得是一种最稳妥的选择。现在这个在市场经济竞争当中如果国家没有太大的需求,这个行业也没落的很快。应该说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中木匠是很吃香的,当时木匠就属于手艺人了。现在随着工艺、建材的这个技术的进步,农村的木匠就很难有这个发展,有施展手艺的余地了,现在都是机械化,都是型材了。所以我觉得有些职业发展呢,个人的发展呢,目光要长远一点,不要仅看到我想做什么,而职业分工中有什么,一定要看这个行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它未来是不是具有生命力,它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个正在上升的产业?还是一个已经到顶了,往下滑的产业?一定要有这样一些的分析。

  解说:樊平说,每代人生长的环境不同,但每代人都应该努力,今天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使命和责任。

  樊平:真正这种素质的竞争中,比你单纯的有实力,有能力,可能要更厉害。他能够融入一个群体,被群体所接纳,而且在这个群体中呢,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记得我在人民出版社,有一个朋友,他跟我说,现在的小女孩不得了,他说现在的小女孩不像我们那个时候,到单位就觉得单位应该重用自己。现在的小女孩不,到了单位的时候,稿子写得很漂亮,写完了以后,恭恭敬敬地请你老同志来改一改,你一看人家写得确实不错。然后给每一个专家要什么东西,整理好了以后,就在旁边默默地,就处于一种,用我们的话说就像机器一样,像个待命状态,非常本份的。所以我说的这种小孩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素质,她不是通过理想来表述的,而是说她化在了她平常素养中,通过她一种在就业当中的素质,就把你做出一种平衡和比较。所以我说现在可能在就业竞争中,被一个团队,被一个组织,被一个公司能不能认同,这种第一感觉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你夸夸其谈,讲你有什么成果。

  主持人: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讲,他在这个就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脑海当中给自己勾勒一个这样美好的蓝图吧,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那您作为一个过来人您给他们一些建议的话,您觉得在择业的时候,最看中的应该是什么呢?

  樊平:过去有句话说,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这个精神应该有的,但是我还要说一句话,就是首先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干好自己的位置,然后保住自己的位置,然后再窥测,是否还有向前发展的余地。现在是要求很严格,你很可能向前发展中,连你的原来的根据地都保留不住,市场竞争非常厉害,人才竞争也非常厉害,他们的压力比我们大。

  主持人:作为父辈,樊平对他出生于八十年代的儿子和他的同龄人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祝福,也希望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选择能够给今天的孩子们一点有益的启发。好了,非常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我是晓辉,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