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决胜高三》滕少华:语文不做偏怪题 (12月12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3日 11:46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当代教育》系列节目《决胜高三》。陕西高考状元滕少华,是一位理科考生,可高考时他的语文成绩夺得了陕西省的第一名,他在高三复习语文的秘诀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解说:滕少华,2003年高考陕西省理科第一名,毕业于陕西西安交大附中。高考实考成绩679 分,同时,他以145分的高分成为今年陕西省高考语文单科第一名。

  腾少华:而高一 高二语文就是平时不那么紧张,平时不太做题,平时花的时间,就不是特别多,就是说还是在平时穿插着学吧,也就是说在学习其它科目的时候,比如说学习数学的时候,休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可以去学会儿语文。高三整个就变了,高三是语文,突然开始模拟考试了,语文占一百五十分,所以平时就是觉得语文,尤其是选择题吧,基础知识错得比较多,所以说就开始加强一方面,这方面的训练吧,进行一些集团作战吧。

  解说:滕少华说集团化作战是很多理科生惯于采用的突击方式,很多理科同学都觉得做大量的练习题可以巩固语文的复习效果。因为他们认为熟能生巧的原理在语文考试中也有奇效,但是这种靠题海战术突击的方式让滕少华险些吃了大亏。

  滕少华:在学理科学惯了,学理科学惯了的话,很容易把理科的那种学习方法带到文科里面去。就是说语文考试不好就加强做题,买一大堆题来做这样做完之后,再感觉还是没有什么成效。也就是说高三刚上来的同学吧,心态还是比较浮躁,大家都想着就是能多学一些多学一些,然后就是这样的话资料越多、买得越多,这样的话很容易把自己陷入一个误区了,题都做不完,什么都没有总结出来。所以我觉得对于我来说,现在有点教训就是把那个有针对性的思想,形成得再早一些。

  解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是滕少华经验所在,也是他的主要教训。滕少华告诉我们,高三同学在语文复习上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丧失了复习的针对性,一味陷入了追求生、冷、怪、僻,忘记了考试要求。比如每年高考语文都会有题目考查字音、字形、错别字,以及成语用法,很多同学在复习字词时都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滕少华:一开始也许同学们习惯一般按音序去总结,按音序总结特别多,现在自己搞了一本辞典一样的东西,当时有一个不好的分析,越怪越好,像我们当时语文老师,还讲过一个发扬倒立。基本上找不见的成语吧,同学们也就是互相比吧,有点像背英文单词了,说我又认识个什么字,问别人一句话吗,别人不会你会觉得,哈,我刚好比别人多复习了一些东西,我刚好要占一些优势,所以会觉得非常高兴,这都是一开始高三同学的感觉。

  解说:在我们对北京市某中学的采访和调查中,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和滕少华他们当时一样对生僻字的强烈兴趣。您看,这是油印的,这是同学自己总结的,在黑板上还有同学之间互相考的难字。但是也有的同学已经不堪重负。

  同学A:一大张片子好多那个A4的纸,然后每次做那些卷子,有成语那些改错什么的,也是要积累下来的那种东西。有的词可能就是常出常用的就知道,但是如果要是真的挨条背,一个一个字地背,更没有没兴趣了。

  同学B:其实都不少有词,活这么大,第一次见,也不知道下半辈子还用得着几次的那种,还有其实他们背成语,就是要说那种偏的词,真有,真是一看你连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是听都没听说那种。

  解说: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饶有兴趣背怪字的,还是见到生字就发愁的,所有同学都对高考中考查词汇的题目束手无策。翻开高考试题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每年语文试题中都有将近20分来考查字、词、成语和文学常识。而这种题目很多人都认为没有规律可循,于是只好毫无选择地记和背,但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吗?

  曹阳:我们把工夫应该是下到哪儿,我觉得不要下在一个词一个词去攻克它,因为中国语言词语浩如烟海,你都给它说清楚,那我觉得是很难。但是高考的它出这个第一题,语音题,第二题字形,第三题词语题,那么可以说呢,它是在刚才那个范围里边,又是缩小了一个范围,那这个范围,就是常见常用的。

  解说:曹老师从1975年开始在中学任教,现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也是海淀区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谈到高考语文考查字、词的方向,曹老师分析了今年语文全国卷的高考试题。

  解说:这是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第一题,要考生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标准答案是B项,每个加点字的读音都是LI(第四声)而其它几项中的干扰词:盥洗的盥,雄关险隘的隘,谄媚阿谀的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又容易读错的词语。

  曹阳:即要打好基础又要关注容易误读的,它是在我们报刊也好,是我们生活当中也好,它容易见着而这个误读的。比如说是关系还是关系事,我们常见的,但是我们不太注意,那么这样的话呢,它就容易考察你。

  解说:原来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在方向上是紧扣生活的,这一点滕少华也深有体会。正是领悟到了这一点,和其他同学相比他的复习更从生活实际出发也更有趣味。

  滕少华:平时要特别积累,很明显的就是它有一个考虚词的地方,虚词就是说,我当时还在想,当时听一个海报上边说非典爆发,我当时想,这个爆发是哪一个爆,这是一道很典型的高考题,如果真出到高考。所以说就是平常你在生活中注意一下积累,像今年的语文题里边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加强一下,生活的氛围吧。很多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的题目。

  解说:注意从生活中积累,做高考复习的有心人,这是滕少华复习语文最深的体会。正是由于紧紧把握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实质,在2003年的高考语文考场上,滕少华语文基础部分一分未失。而滕少华说,只要找到了针对高考命题特点的复习诀窍,其实越到后来,复习语文就越为轻松和简化。

  滕少华:就是说积累是有针对性的积累,再就是对于高考来说,先有一个宏观把握吧,认识一下高考,会考哪方面,认真分析一下去年高考题,还有近十年的,然后就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趋势,从这个趋势里边选题,从这个题里边再来积累,积累过后再总结,这样的话题量会特别少而且特别精。

  解说:高考语文作文是整个高考中分值最高,耗时最长的题目。它要求考生在1个小时之内,书写800字以上文章,而满分高达60分。因此,很多人把高考作文戏称为中外考试第一大题。可以说作文的意义已经超越语文考试,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考全局的成败。滕少华回忆说,几乎每个考生都想出奇制胜,在作文上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滕少华:还是追求高分吧,当时大家刚上高三,整个还是比较浮躁,觉得语文,要考语文,就拿个满分作业,所以要拿满分作业,就要写比较出新,怪一些,所以大家都这么想。一开始的风气就是说大家都追求出新,也就是说基本上,文体是其实在思想上,没有什么创新,内容上也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在题材上有所创新。

  解说:滕少华说他和同班同学在高三一开始写过很多怪异的文体,想在文章体裁上出奇制胜,赢得高分。这些东西现在他回忆起来仍然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滕少华:诗歌是最出新的文体吧,写作难度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在高考中,得分比较高,所以大家比较喜欢写诗歌。就像什么说明书、实验报告、留言条、请假条都可以写上,像实验报告,有的甚至是直接交一张表格上去,无非就是把语文中的名词,换成理科中的哪一科的名词,找一些练习直接换过去。

  解说:那么这种诗不像诗,文不像文的作文在现在高三的同学中是否也很流行呢?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类似的作文在模拟考试的考场虽然很少,但很多高三学生在平时练笔的作文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对新奇怪异文体多有偏好。您瞧,同学们写的诗,还真不短呢,那么同学们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呢?

  同学A:就像编故事、编小说,写什么说明文,写什么处方啊,写什么看病的病例呀,这种东西,我觉得又好写,又新鲜。要是写好了,还容易得分。

  同学B:大家都看到了那些这些可以说他们平时的水平,并不是很突出,到最后他一个很突出的形式,所以才一拥而上。

  解说: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实际上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人们印象中很多满分作文采用的都是一种另类的文体。2001年高考一篇叫《赤兔之死》的文言作文就引起了校园内的轰动,这篇文章是针对《诚信》而写的话题作文,通篇采用了文言形式,全文写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因而获得了满分。赤兔马泣曰:吾常闻不食周栗之伯夷,叔齐义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后,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已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栗而苟活于世间?言星,伏地而亡。《赤兔之死》之后,再炒作这些另类作文,也让高三学生产生了作文上的误解。

  滕少华 :满分作文是非常多,但是他们宣传的基本上是满分作文中,特别怪、别创新的,给人的总体印象。学生看完以后,就是我们高三看完之后,就觉得高考作文,就应该这样,写得越怪分越高,基本上这样子。而且总结出来他们基本上,在思想上、内容上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在题材上,敢写,这是一个胆量的问题。

  解说:高考作文竟然成了胆量的问题,这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那么,高考作文阅卷,对这种胆识过人,标新立异的文章是怎么看呢?这种胆识过人、标新立异的高考作文,真的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从而赢得高分吗?

  柏松:往往这种情况来说呢,怎么样呢,他因为对文言文,是一种很难把握的东西,在考场上他能够发挥自己的那种这种文言文功底的,这种余地。可能对很多孩子来说,他掌握不了,所以他写的文言文就不地道,我估计不但他自己没明白他写的是什么,反正我们是肯定是看不懂,不知道他写的什么。还有就是用那种前边是故事叙述了,后边来给你,啊!再比如说今年写这个亲疏关系,对这个认知,社会认知的这种有没有什么关系,他就来一个,啊!感情亲疏,下一个再来一个,啊!让咱们携起手来认知事物,他就有一种东西,你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除了比如说,他观点正确,我们可以给他一定的,基础分以外,在表达这一块,他是肯定得不了多少分的。

  解说:看来把高考作文简单地理解成文体创新的同学在高考中肯定要吃大亏,那么为什么满分作文中还有那么多。那么怎样认识满分,作文中的哪些创新而保了高分的文章呢?

  曹阳:我们的学生往往看他写诗歌挺好,你可别看着那一百个里边,他有一个写得好的,那是你看见了,那九十九个不好的呢,是不是啊,他因为他没这个本事,他又花样翻新,还没学会走路,先跳芭蕾,那非摔不行。所以我们的同学呀,我主张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写作的基础,在这个含义上,我们现在海淀区正在训练学生写中规中矩的作文。

  解说:而这一点,腾少华也深有体会,正是看清了标新立异往往得不偿失地误区,他才能够在高考前选准了复习的方向。

  滕少华:基本上就是在最后,最后搞到了一些,从网上下载吧,弄了一些第一手资料,满分作文发现,就是满分作文,可以是写出很平时的文体,也可以得高分的。作文我觉得还是要重视基本功的掌握和审题吧,因为高考作文如果题不偏的话,基本上分不会特别低,所以我觉得要注意这方面。从前几年来看吧,从诚信到心灵的选择,到今年的作文,它对审题的难度是越来越高,像原来的是诚信,到现在偏向心灵选择,这已经有个限制,很多同学只写选择,不写心灵,分就会降下去,像今年就是整个从一个故事中提炼一个中心来说。

  解说:按照这样的复习思路,腾少华扎扎实实地把议论文、记叙文这些看上去朴实无华的作文文体进行了反复训练,最终如愿以偿地以一篇议论文拿到了作文满分,腾少华说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自己对高考作文的要求的理解,也愿意把这种认知与所有高三的同学共勉。

  主持人:滕少华说,打好基础,不做偏怪题是他成功的法宝。不爱学语文的考生,滕少华的经验对你们有帮助吗?好,请继续收看《当代教育》下面的节目。

  同名图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联系电话:010620576200 620579501 13810501048

  版权说明:《决胜高三》文字、图片版权归中央电视台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媒体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