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喜忧之间看蓝领(2003年12月1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8日 16:56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本期的《当代教育》,我是胜春。在我们生活里,我们日常看报纸的时候,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广告,这说明我们的学校,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宣传了。但是在今年的九月一号,《重庆日报》的头版却刊登了这样一个紧急通知,这个通知上说:某某技工学校,招生已满,停止招生,请家长们不要再联系了,明年再来。一所技工学校,它的招生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呢?我们先去看一下。

  解说:刊登紧急通知“停止招生”的是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技校。我们到学校采访的时候,2003级新生正在军训,参加军训也就是今年的新生超过了2000人,仅仅在四年之前,每年的招生数量还只有200人。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这两年他们的毕业生就业率迅速上升,已经接近100%。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同期:这一两年技校就业率很好,(学生)出口很好,比如说我们去年的技校毕业生,完全很抢手,三月份的都分配完了。现在很多企业来找我们要人,现在我们没有,就拿不出学生。明天重庆二机床厂厂长亲自带队,来要二十个数控车工,我们现在都拿不出来。

  解说:学生就业的好形势,得益于学校紧扣市场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庆经济的发展对于操作工人、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这几年重庆以汽车、摩托车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重新崛起,使得车、钳、刨、铣各个工种的高级和中级技术工人严重告急。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校党委书记同期:在上个星期我们《重庆日报》,就是我们党报上,在头版的最显眼的位置,以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七千元难觅一个高级钳工。今年是重庆市,一万四千多名技校毕业生,高级技工毕业的人数,只有不到一百人。

  解说:技校毕业生在企业都从事一线操作,实践能力强是企业欢迎他们的原因。黄运灵今年21岁,2000年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同时拿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大学专科,重庆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一份是重庆市机械高级技校,因为家庭困难,无力承受高额学费,面对大学生还是技校生两条道路,他有些无奈地选择了技工学校。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校毕业生黄运灵同期:也向往大学生活的那种精彩,毕竟学校生活,对人都是一种诱惑,并不是说现在后悔当初的选择,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记者:你觉得当工人有前途吗?

  黄运灵:为什么没前途呢?也不一定说,我拿了好高的学历,我就有好光明的前途,还是靠个人的拼打,在社会中才能寻找地位。比如我现在是一个小小的操作工人,说不定再过几年,就可以升成班组长,再过几年再升成段长,也不是哪样的问题,世界上都没有绝对的事情,因为个人只要努力发展的话,不成问题。

  解说:黄运灵的家在重庆巴南区二圣镇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学校有四个小时的山路,父母艰辛劳动要供养四个孩子读书,开始决定让黄运灵读技校的时候,也怕影响了他的前程。

  黄运灵的母亲同期:我觉得本来大学生确实名誉好,人家说蒙子,你的儿子是个大学生,是个实在话,高中生大学生的名誉确实好。但是我的孩子也没给我丢脸,确实也争了口气,随便哪个都说,你的孩子可以。

  解说:黄运灵毕业分配到长江轴承公司,不到一年就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每天他要在车间工作八个小时,星期天休息。因为厂里效益好,每周六他都会加班,虽然机器的噪音让他必须得戴着耳塞上班,他还是觉得很满足,毕竟2000多元一个月的收入,在重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薪蓝领,现在他读技校的两个弟弟的学费,都由他来承担。今年黄运灵从厂里的集体宿舍搬了出来,在厂子旁边花300块钱租了一个单元房,目的是为了学习方便,他现在报考了机械加工专业的大专自学考试,同时,他对自己的中级技术资格也还不太满意。

  黄运灵同期:要在厂里发展,就必须要增加个人那种资历的筹码,要多学习。资格证书的话,我想高级技工要去报考应该不成问题。因为毕竟对于机加工有那么深的基础,再去了解,再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的话,不成问题。

  解说:从一个农村孩子步入城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他们认为是一次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转变,很多人都在走着黄运灵一样的道路。在重庆市机械高级技校的4000多名在校生中,有90%以上都是来自农村,即便是现在城市子女的就业形势不好,技校生如何抢手,农村仍然是技校招生唯一的也是最广阔的市场。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校党委书记廖建同期:他来读技工学校,他的户口就可以迁入学校,然后从学校毕业以后,他迁入他工作的所在单位,哪怕就是在市中心的企业工作,他的户口也进入城市了。那么他算了一笔帐,单迁一个户口要一万块钱左右,那么他来读书,读两年的技校,加上我们户口的迁移费,加上学费,也就八千多块钱。户口问题解决了,技术学到手了,工作单位又落实了,又进城了。

  该校教师申进红同期:读高中吧,你读了高中三年高中,再读四年大学就七年,七年花费有多大,农村真的挣一分钱还是不容易,每一分钱都是靠汗水挣来的,真的不容易。但技校就不同,技校它你读两年,你初中初三读完了,就读两年或者读三年,我们学校还要包分配,保证把学生分配到正规可靠的企业,就那样子,家长觉得这点儿特别实惠。

  主持人:看样子学费低、转户口、还有就业形势好,是吸引广大农村学生报考技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很多城里的学生,他们却很少有人报考技工学校,初中毕业之后,选择各种各样的学校进行学习,应该说是孩子们人生重要关头的一个重要的选择。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关头,学校里的孩子们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去看一看我们的记者,在校园里进行的调查。

  解说: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位于重庆市的中心区渝北区,是一所普通的初中学校,没有高中班,在这里就读的也没有住校生,100%都是城区孩子。初中毕业后,这里的学生都面临着以后不同的学习道路。我们随机选择了一个毕业班初三.(六)班进行调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四个选择方向,让学生填写真实的意愿并写出原因。

  十分钟以后,我们得到了结果,全班四十二名学生,除了两名填了足球学校和几名同学选了普通高中以外,绝大多数学生坚定地写下了重点高中。

  重庆市五十七中学学生甲同期:我觉得技校的学生呢,都有一定的,怎么说呢,都有一定的坏习惯,我觉得我不能和他们融合在一起。

  乙同期:在外国技术人员是十分吃香的,他们的工资都很高,现在不是需要学历,现在需要是技术。

  记者:我问一下你刚才填的什么?

  乙同期:普通高中。

  记者:你觉得技校这么好,还是不想去?

  乙同期:不是,其实我原来有这个打算,但是我父母反对,因为他们认为,技校是不怎么样,技校他们读出来,没有什么前途,认为出去当工人的话,很少面子。

  丙同期:我觉得技校读出来也只能当工人,所以有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当工人以后,挣不到很多钱,而且接触的都是那些低层的人士。我们现在家里希望,就是随便怎么,大学必须要混毕业。

  解说:调查结束之后,我们把结果告诉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她说对这种结果并不感到意外,而且学生们这种看法在各个学校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五十七中学教师同期:因为现在的孩子,我觉得可能还是受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家长的思想方面的灌输,这些毕竟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大,所以孩子们总希望他们能够上一所好的高中,上一所好的大学,今后的将来他们可能考虑的没有那么多。

  记者:比方说有的孩子像他中考,可能只考一百多分,他还往这种普高往这种重点高中

  花钱去读这样的学校,您觉得赞成他们这样的做法吗?

  教师:我非常不赞成,所以我经常在和我学生的家长谈的时候,我就说第一个要对孩子有信心,要相信孩子有潜力。但是每一个孩子他天生的资质都不太一样,要针对每个孩子具体的不同情况来进行选择。但是我们家长很多他不懂,他不理智,他就是要想成功,而且他认为的成功就是独木桥,就是要上大学,就这样的一个要求,一个理想。实际上很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强压给了孩子。

  主持人:看来呢,学生们对于工人、包括技术工人的认识上,还是停留在收入低,地位低,没前途等等这样的层面上。但是让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报道,这是今年的十月八号《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则消息,说在山东,高级技工与大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某技校毕业的某技工98%被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录用,月薪平均达到了三千多元,最高的近万元,收入还真是很多的。而且在各地的劳动市场,包括操作工人和一线的技术工人,是越来越抢手。

  解说:我们来到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这里可以反映重庆市40个区县的劳动力需求状况。通过企业所需求的职位和求职人数的分析,我们发现:技术性不强的服务行业,明显供大于求,而各类技术工人的职位,多数虚位以待,其中,电子元器件制造工有1011个职位空缺,而来求职的只有21个人。我们选择了重庆著名的汽车企业——长安汽车集团公司,了解他们的技术工人的供需情况。长安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军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职工总数超过2万人,在长安公司发展的前期,他们感觉到最头疼的是资金问题,而如今,他们认为在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现在最突出的矛盾是人才的缺乏,用他们的话说,是得了人才饥渴症。

  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同期: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术工人这三大类的话,最缺的我感觉是技术工人这一类。高学历的管理或者是技术干部,我们可以从各种大中院校里面去选拔,比方说这几年我们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我们感觉到高层次学历的人我们还比较好找,或者说容易找,但是高技术水平的技术工人,确实很困难。

  解说:长安公司自己有两所技工学校和一所职工大学,每年可以为企业培养几百名各类技术工人,但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2002年,他们举办了技术工人专场招聘会,结果来应聘并达到要求的寥寥无几,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提高和巩固技术工人地位的决心。

  副总裁同期:去年我们组织技师课题攻关是几百项,创造经济效益是三千多万。正是因为这样,技能师以及操作师工资、住房补贴,包括他们的疗养、体检等,都享受着我们(公司)部长一级的待遇。

  主持人:大家看到了,技术工人在企业当中不断得到重视,这应该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实际上技术工人地位的转变,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到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命运,我们前面提到的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就感受到了这种影响。

  解说:重庆市机械高级技校1952年建校,50多年来,经历了辉煌和萧条。计划经济时代,考上技校就等于拿到了招工名额,技校生人人羡慕。进入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职工下岗,技校生的就业也走上了市场,无法安置,技工学校也门庭冷落。

  记者: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期?

  校长:就是96年、97年这个时候到98年。

  记者:困难到什么程度?

  校长:困难这个技校生分不出去,就说招生也很困难。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只招两百多人吧,分配不出去,分配到企业,要不了多久就下岗了。

  解说:改革也是技校的唯一出路,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出现增长以后,技校也把握机遇调整办学,加强实践,每两周的理论学习就配合两周的实践操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把旧的专业淘汰,设置一些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学生们的出路越来越好。

  书记廖建同期:我们分在深圳一个台资企业工作的,他们最长的有五年的,最短的有三年,现在他们基本上都买了商品房,在深圳买了商品房,这就说明他的经济待遇得到极大的提高,他的每月收入平均都是在五千块钱左右,还不算奖金。

  解说:从1998年,重庆市的技工学校招生降到最低谷以后,这几年技校的招生逐步增长。特别是今年,还出现了十几名大学毕业生进入技校学习的现象,他们分别在学习大客车驾驶和数字控制技术操作。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处长段凤文同期:直接的原因是就业的问题,比如说大专毕业了,中专毕业了,在一两年当中没有能够就业。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在读大专也好,读中专也好这个方面。学生自己感觉,还没有真正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学到一门比较适合自己,或者说就业方面比较具有竞争力这个方面的技术。

  解说:重庆每年初中毕业生大约42万人,进入高中、中专学习的有20万人,剩下的22万人中,即便今年技校的招生突破了2万人,还是有近20万初中学生毕业以后就终止了学习,2万对20万,数量少得可怜。另外,在重庆600万企业职工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只占30万。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同期:本身我们技术工人就不多,现在要求提高那就更加急需,我曾经给他们算了一笔帐,我们现在每年发等级证书的有十一万人。但是我们现在城市从业人员是六百万左右,你想你如果一年发十万证书,要发六十年的话,肯定不能满足这个需要。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刚才我们在片中一块儿看了有关重庆市,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那么在全国各地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当中特别请来了《中国教师报》的常务副总编梁友君,梁总编您好,欢迎您。

  梁友君:您好。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国家,全国各地对我们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梁友君:全国各地对技术工人、高级技工的需求,都是非常的旺盛。因为高级技工很短缺,所以现在应该说他们的价码也是水涨船高。现在一汽是给高级技工奖汽车,上汽对高级技工开出的收入是十六万元。甚至现在像四川的有一家企业,要招一个高级技工,开的价码是三十万,但没有招到。应该说所有的企业,对高级技工都求之若狂,而且对自己企业的高级技工都视为宝贝。你比如说,航天科工集团应该说是中国的航天系统的两大集团之一,他们在去年,既没有专门表彰他们的院士,也没有专门,表彰那些尖端科学家,专门表彰了高级技工,事实上现在这种高级技工的急需,已经威胁到中国尖端科技的这种发展。你像我们刚刚发射的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那么它的每个零部件你不可能到国外定制,必须要我们的

  高级技工一个一个来做,完全要看每个高级技工的他的技术水平,那就是技术的较量。

  记者:你看现在我们市场上,这样地呼吁高级技工,然后还招不到高级技工,那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人,从事到这个职业技术学习当中去呢?

  主持人:从文化传统来讲,中国人孔子的时候就讲学而优则仕,当官人也很体面,社会地位很高。很多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计送到大学,尽管现在,职业技术工人收入要高得多,他也不愿意让孩子去读技校。在这种传统文化观念强大的作用下,高级技能人才这种短缺和他们的这种高收入,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它是失效的。

  主持人:培养一个高级技工,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他需要多年的对企业设备还有它这个项目、专长的这种了解,才能成为一个高级技工。

  梁友君:是的,但是这个主要是我们的这种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不完整。在西方应该说

  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中比例,应该说职业技术学校要占60%,普通高中大概占40%。

  主持人:相对这个体系是比较匹配的。

  梁友君:对,那么和我们的国家情况正好相反。普通高中比例是非常大,而更多职业技术学校办了,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去上。那么即使有了中级职业技术学校,我们没有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它不是一条龙,在培养人才上,很多人读完中级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技工学校,他没有出路了。

  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同期:我们很多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流水线,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但是我们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不如国外同样的产品。这里面主要就是我们的操作人员的技术不到位。中国的产品,made in china 这样的产品,在全世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呢,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的产品往往是放在比较廉价的市场,甚至有些人说,是在地摊儿上也能看到我们的产品。

  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同期:我们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培养一支具有高超的、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技术工人的短缺就越突出,你看像在深圳,深圳它现在做人才培养计划,它主要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而大学生不是他所需要的对象。

  主持人:目前呢,改变我们国家的这种,缺乏高级技术工人的这种现状这种情况,您还有哪些想法呢?

  梁友君:我觉得教育的体制方面,要下大力气,应该说政府可以起主导作用,因为出政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方面,我觉得我们要放开一点,更多我想是民营机构来做,甚至交给一些国外的教育机构来做。比如说我们办学主体没有多元化,都是由政府来做,也许我们需要二十年,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技术人才的需求,如果办学主体多元化,也许只用十年。

  主持人:从大的利益上来说,国家的利益上来说,民族的利益上来考虑,从个人的利益来考虑,我觉得更多的人,假如说能够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或者教育当中来,可能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会找到一条非常好的路。

  梁友君:中国有句古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呢,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大家都是奔高考的独木桥,事实上更广阔的天地,更广阔的一个就业的市场,事实上是在中高级机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不想上大学的或者考不上大学的,这一些中学的学生能够去读职业技术学校,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主持人:我觉得这种想象还是不够大胆,我觉得更多的包括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愿意从事这个技术职业工作的,可能会更快地推动我们的制造业。

  梁友君:你说的对,大学的比如说理工科,某一个专业毕业的,那么再去接受高级技术学院的这种专门的培训。我想他们在动手能力的方面,在他们的技术能力的提高方面会很快。

  因为我们现在高校也有一个问题,无论是工科的院校,还是理科的院校,动手的东西很少,如果有了这些理论,我们再到高级技术学院去深造,那我们培养高级技工的速度,会大大提升。

  主持人:好,在我们今天节目结束的时候,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抛开传统观念的那种束缚,从市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看待事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新的路子。那好,在此让我们感谢梁总编辑,也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我们这一期的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