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播出节目

一所学校半边天 (2003年11月3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31日 17:52

  主持人胜春: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当代教育》,我是胜春。相信电视机前大多数观众都是跟我一样,都是在男女同校的环境当中度过中学的,对于男女分校您可能不大了解,但是据统计目前的全国女子学校已经有16所了,那今年秋季北京还出现了一所男子中学,你可能会问,男女分校和男女同校,区别到底在哪儿?有哪些不同呢?今天在节目的一开始,就让我们走进两所这样的学校,先去看一看再说。

  “做伟岸的中国男人”——这充满阳刚气息的校训出自今年刚刚创办的北京汇佳男子高中,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第一所男子中学,走进清一色男生的教室,我们发现这里的课堂也与众不同。

  学生:起立,报告老师,一级二排准备完毕,应到30人,实到30人,是否上课请指示。

  老师:上课。

  学生:是 。

  老师:坐。


  据了解,在这所男子高中里,除了开设普通高中的基本课程外,还开设了以塑造阳刚气质为目标的领袖课程、成功男性素质设计等等校本课程,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新生一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长达20天的军训,对于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孩子来说,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变化。

  采访汇佳男子高中教师:原来嫌父母唠叨,20天之后想起父母的唠叨,他觉得反而更加温暖,军训的时候他们说尤其站军姿,一想起学习觉得那简直是无尚的享受。

  林老师还告诉我们,按计划汇佳男子高中首届只招收60名学生,但两个月前报名的火爆场面他还记忆犹新,当时男子高中的招生广告一发出,每天接到的咨询电话都有近百个,那究竟是什么吸引这些孩子走进男子高中呢?

  采访男生1:现在这儿主要是都跟男生在一块,有意识地把自己原来那种娇气的那种性格给磨灭掉。

  采访男生2:我们的军事化管理我挺喜欢的。


  与此同时,今年九月在沈阳也有一所新创办的女子高中开学,这就是沈阳同泽女子中学,它以培养新时代淑女为目标,据了解,这是目前东北唯一的一所女子学校,它的前身是由张学良将军创办的奉天同泽女子中学,在停招35年后,今年开始恢复招生,同泽女中的开学,同样在东北地区引起强烈反响,短短一个月就有近千名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报名,最终学校招收了260名女生,分成五个班,组成高一年级,那么这些青睐女校的学生看中的又是什么呢?

  采访女生1:首先是出于一种好奇,其次是学校的各种设施都是为我们女生提供的。

  采访女生2:我挺喜欢的,全是女孩在一起比较方便,我就报考的这个学校了。

  这是同泽女中的女子防身术课程,一往羞羞答答的女生,在我们的镜头前也大胆地舞动拳脚,没有了在异性面前的拘束,其实这只是为女生着想的特色之一。

  采访同泽女中校长:除了完成国家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计划之外,我们还开设自己独特的教本课程,比如交际英语、新闻采编、女性形体健身、女性的心理、生理、成就、女性与法这样的课程,通过我们自己的优质的教育服务来实现女孩子自我完善和发展。


  主持人胜春:那刚才我们是一块看了这段片子,看的是两所不同的分校,一个是男校,一个是女校,在我们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还是认识一下我们今天演播室当中请来的两位专家。

  张 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张宏培 北京汇佳学校男中部 主任

  主持人胜春:欢迎两位的到来,我们知道这种男女分校的事不是说在这个世纪才有的,早在民国时期已经有这种男女分校的事情。我记得鲁迅在文章当中曾经说过这件事,就说这个男女分校,有时候觉得是好像是为了避免男性和女性之间过于亲密的这种接触。他就举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例子,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从男人鼻子里呼出的空气这个女孩子也会呼进去,这不也是一种变相的接触吗?虽然是非常幽默的一种说法,那我想问问,首先想问问张翼教授,您对这种男女分校是怎么看的?

  张 翼:我觉得这个情况就是我们到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模式化的人还是多种多样的人,是吧?因此我们在培养的时候,不一定非要一个军事化的方式去培养,不一定就非要穿着军人的服装,戴着拳击手套,所以培养的时候要多元化。这是第一点我的感觉。第二点,我还感觉就是在这种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很多方面,就是女校有女校雷同的地方,培养一个淑女,淑女这种形象,什么样的形象才是淑女的形象,她在这种与男性的接触过程当中形成的女性的形象,肯定更加女性。

  主持人胜春:我明白张翼教授这种观点,就是首先您应该说是不太赞同男女分校。

  张 翼:我是感觉就是说不能作为一种鼓励,提倡扩充,多多益善,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真的不是一个大的好的出路。

  张宏培:我们国家是从上个世纪初清末和民国时期开始有了这种男女合校,到了1967年的时候“一刀切”,文化大革命之中,那是把男女分校的这个现象给取消了,所以现在女校几十年前就开始恢复了,现在北京又出现了我们这一所男校,那么我觉得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现女校、出现男校都是教育多元化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胜春:您说的意思现在是合久必分了?

  张宏培:对,因为他有市场需求,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培养完整的男孩。

  主持人胜春:这个完整的男孩是什么样的?

  张宏培:所谓完整的男孩,就是说从智力上、从心理上、从体质上都健康地和谐地发展,这就是完整的男孩。

  主持人胜春:是不是这个完整的男孩就是别跟女孩子接触,就是完整的男孩。

  张宏培:那不是。因为你首先我刚才说到了,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因性施教是对因材施教的一个发展或者一个具体化,你既然承认男女有别,他在生理上、心理上是不同的教育对象,那么因性施教,实际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男孩有男孩特点,女孩有女孩特点。

  主持人胜春:关于这个男女分校,我们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的说法,那在这里我们也去听一听,我们采访中这些家长和学生们他们是怎么说的?

  采访学生1 :如果要是男生和女生混校的话,难免会有搞对象的事,就会分心,学习就不会特别好。

  采访家长1:有的小孩甚至在小学开始就有早恋的,对不对,是不是因为这么考虑。

  采访学生2:我觉得大多数都是出于青春期那种男女生之间的关系考虑的。

  采访家长2:男生都在一起就是别的方面事呢,女生她都能隔离开。

  采访学生3:我觉得说白了,家长可能就是怕学生进行早恋。

  看来许多人都认为父母把孩子送入男女分校的根本原因在于预防早恋,那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是怎么看的呢?

  采访学生3:十六七岁的人都应该有一种叛逆心理,你越不让我做什么越去做什么,你越不让我早恋我越早恋,就是有一种这样的心理,所以我觉得这个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采访学生4:作为我的话,如果我真的去想去触摸那个禁果的话,那么无论是不是男女分校,我想是都可以的。

  主持人胜春: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段片子,其中有好多家长都说到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分开早恋的现象可能就会少一点,避免出现这种早恋现象,那么究竟这个分校,到底对这个早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张宏培:防止早恋并不是我们办男校的一个目的,但是既然有些家长是会认为我们这样,是防止早恋,我也不反对。反正在我的课堂上反正没有递条子的现象,男生和男生不会去递条子了,对不对?这样就可以更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想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阶段,什么最重要,是男女接触最重要,还是学习最重要。

  张 翼:对这个小孩儿出现的恋爱现象,你只有正确地去疏导。你堵塞是没有用的,你压制更是没有用的,现在的这个媒体网络,交友的这个环境,有很多种情况你根本是堵不住,正像学生所说的根本防不住。比如说,他记挂一个女孩儿,你很难说他上课的时候,他的眼睛在看黑板,可是他的脑子在想另外一个人,他不递条子,可是他递思想的条子,他在暗中萌动这个情感,所以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不管是分校还是合校都存在这个情况。那么更好的办法就是应该要鼓励他们接触,要鼓励接触,要认识对方,你只有认识,而且这个年龄段,上中学这个年龄段正好是他的这种角色形成的时期,就是人的性别角色,那么这时候形成怎么办呢?他要以女人为镜子,来塑造男人,女生以男生为镜子塑造女生,只有在接触过程当中,她才能够这样塑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踢足球的时候,一个班里面,我男生踢足球,女生要是加油,他就更加男子汉。

  主持人胜春:女生要是啦啦队的话,男生踢得更有劲了。

  张 翼:他就更有劲了,我更加卖力气。我们原来的家庭里面,你比如说你上女中你上男中,你回到家里去,你有兄弟姐妹,你可以在兄弟姐妹的那个比较当中形成你男性的性格,男性的人格、女性的性格,可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此更加有合校的必要,不能分开。

  张宏培:我认为距离产生美,积蓄能量等待爆发,现在并不是他们谈情说爱的时候。

  主持人胜春:一旦见面了,他会不会局促不安,不知道怎么跟异性接触。

  张宏培:我觉得这恐怕都是属于书斋里面想出来的事情。我以我个人为例,我在25岁之前和女性没有什么过多的亲密的交往,虽然也是男女合校,但是没有很深层次的交往,但是我25岁开始谈恋爱以后,我觉得好像就是像火山喷发一样出来了。

  主持人胜春:张主任用自己切身的体会给我们举例子,说不一定男孩女孩在一起就是一定是和谐完美的。

  张 翼:但他这个情况就是对于个人来说,你的成长不是一个普遍的事。

  主持人胜春:咱们现在已经探讨到性别成长的问题上了,好,就男女分校这个问题,我们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赞同分校的,但就在赞同这个前提之下还是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一块去看一看。

  采访教师1:我们做过统计,尤其在高中的课堂上,女孩子回答问题的比例要比男孩子少一倍多,参与学校的活动,比如德育活动、教学活动,也都是男孩子在先。

  采访教师2:如果把我的关怀形容成雨的话,我觉得男同学可能降到他们身上的就是大暴雨,我每天都在关爱着他们,而那个女同学,我觉得可能就是毛毛细雨了,所以我觉得这种教育,可能是对我们女性来讲,我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采访教师3:我觉得男生在一起的话,可能会比较散,不好管。因为男同学他本身可能个性比较张扬,他本身已经很张扬了,你再把很多很张扬的人,放到一起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环境的这种均衡性。我不赞同男校,我觉得还是女校有优越性。

  主持人胜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那这些老师,都是赞成分校的,但却认为开设女校有必要,不需要开设男校。这个使我想到我们国家现在的女校中,有一所小、十五所中学、十五所大学,这么多年,没有出现太多的异议,但是今年一所男校的开学却引起社会这么多的关注,我想问问张主任,咱们学校在创办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宏培:开设这样一个高中,我们创办男校,就是因为男孩儿的潜力比较大。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形象思维的课程占多数,而女性在形象思维方面占有优势。我们都知道女孩说话早,男孩抽象思维是占优势的,而这些课程主要是在高中阶段才体现出来的,而中考的时候呢又是主要是这些形象思维课程占主要的东西。特别今年北京市,就考语文、英语和数学三科,这样今年女孩的成绩比男孩普遍要高一大块,所以我们觉得男孩的潜力非常大。

  张 翼:如果说你考试当中你经过科学论证了,说是由于这个形象思维导致女孩上升的情况,给男性一个压力,使他发展上受到了阻力,不能够顺利地进入高一个阶段,去学校去学习,那好我可以改革这个课程的设置,用这个方式来改革,而不是说非要办一个男校去解决现存的问题,不必要。

  张宏培:课程标准应该都是一样的,我们是男子,高中的课程我们都开设了,我们的特色在于适合男孩特点的这些特色课程。比如说我们每天有一节军体课,让男孩充分运动、充分活动,而且我们男孩两周回一次家,那么就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安排一些有特色的课程,比如说野外生存训练啦、参观一些博物馆啦,通过活动来塑造男孩的性格。

  主持人胜春:其实我觉得教育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之所以这个男校和女校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同时还有一个完善人格的功能在里面,那么既然都是以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作为教育的主体,孩子们又是如何看待男女分校这种形式的呢?我们不妨去看一看。

  采访学生1:那种学校应该是特别枯燥的吧?

  采访学生2:有男孩在旁边,可能要有一些女生拘束了,但这儿就没有那种感觉,给我感觉最大的就是自习课多了一分安静少了一分喧闹。

  采访学生3:分校以后吧,男同学和男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也许会产生一点摩擦,那我会觉得我好像住在男子监狱一样。

  采访学生4:刚才您进来之前,我们宿舍这俩还在这儿吵着呢,其实这是一些小的问题。

  争议一:生活单调 失去色彩

  采访学生1:我觉得还是男女混校比较好,因为我觉得一个学校,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那如果男女生要是分开的话,就像一个社会的平衡被打乱了一样。

  采访学生2:普通校里有跟异性接触的那些孩子,也不见得比我们(性格)更健全一些。

  采访学生3:通过在学校与异性接触,我可以掌握一个尺度,知道怎样来和他建立一种友谊吧。

  采访学生4:现在主要是以学习为主,这些都是到长大工作以后,才应该考虑的事,现在没有必要考虑。

  主持人胜春:那刚才我们又一块看了这段片子,是孩子们说他们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分校还是合校,对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咱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这种观点一点一点地去谈。首先说,生活单调、失去色彩,我不知道两位是怎么看的?

  张 翼:上帝造人的时候,他就造的两种人,有亚当有夏娃,有男人有女人,这是合在一起的,你不能被人为分割的。像现在咱们办学的这个模式,是封闭式的,长期不回家,长期把人给圈起来,学生们想象那个环境可能会想到那是一种监狱的样子,但是现在可以看出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说咱们的这个分校的学生,他来评价的时候,他有一个主张,不是说我把我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能够表达出来,而且她所说的就是不拘束,对吧?不拘束,她没说的就是说有没有男性的存在,她的生活会怎么样的发展变化,她说的是不拘束,这个不拘束,可以在合校里面完全能够实现。

  主持人胜春:您是说刚才那段采访当中,这个分校的孩子,他们所说的话就像那句广告词似的,是“我选择我喜欢”,而不是“我喜欢我选择”。

  张 翼:对,我觉得这可能是不在其中的一种想象。实际我们学生到了我们学校以后,他觉得我们整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课余活动和我们的好多课程安排,都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我们二十天军训,一般的学校恐怕也就是七天、十天,但是我们进行了二十天的军训。这二十天军训一开始很苦的,有些学生就要打退堂鼓,但是我们的学生全部都挺过来了。他们自己都感觉到自己都变化了很多,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对人生目标的理解,对自己力量的理解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尊,这点是非常难得的。

  主持人胜春:我们再来说下一个观点,男女分校的同学,在异性交往上,没有技巧,这点张主任,您还是拿您作例子吗?

  张宏培:我认为男女交往,好多属于无师自通的东西,不用专门去教,而且我们也不会像老和尚教小和尚,说女人是老虎,不会这样的。对不对?并不是说我们学生见不到女人,见不到女孩子,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校园里边也有大学生,我们还要组织同龄的同年级的,或者我们男校跟女校,互相之间进行联谊进行交往活动。

  主持人胜春:所以不愁男孩子见不到女孩子。

  张宏培:对、对、对。

  主持人胜春:就这个观点,您是怎么看的?张教授。

  张 翼: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担忧是有必要的,假如咱们可以做实验,你把一个合校的学生让他们办联谊会,你把准军事化管理的男子高中跟准军事化管理的女子高中,他们办这个联谊会,你看哪一个学生会更加会处理这样一些问题。

  张宏培:男性吸引女性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就是阳刚气质,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我们这种男校就塑造这种阳刚气质的男孩。

  张 翼:你不信可以调查,咱们的女性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是喜欢孙悟空这样的人,还是喜欢猪八戒这样的人?

  主持人胜春: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项调查,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人们特别喜欢的男性并不是孙悟空,而是猪八戒。我不知道您所说到的,这种阳刚是不是?您怕张主任那个学校里培养出来的都是孙悟空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

  张 翼:他有很高的武艺,是战斗队,对吧?他不是那种,我们社会里面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社会需要什么东西?多方面发展,比如计算机,商业英雄,对吧?就说军人我们也需要,但是最多需要的还是非军人的职业。

  张宏培:咱们国家就是文革之前有很多男校,包括现在著名的北京四中,原来就是所男校,我们很多很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们都是从男校出来的,他们并没有出现行为乖张这种情况,是吧?而且他们的特色非常明显,读过男中的和读过女中的,一看就看出来,他养成了很好的一种纪律性,很好的一种行为规范。

  主持人胜春:张主任认为是男女分校的毕业生特色更鲜明、人格也更完善,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记者特意采访了几位五六十年代毕业于男中、女中的学生,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个男女分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的经历给他们的影响是怎样的?

  采访原北京第五女子中学学生1:像我们那会儿上学的时候,有我自己的小动物园,动物园里面养了很多的小动物,女孩子也很喜欢,我们养的小兔、小鸟,然后要喂兔子的时候就需要很多草,我们全都是女孩,那会儿骑着自行车,到很远的地方去割草,割完草以后,把很多草驮回来,因为没有男生都是自己,所以我们练就了很好的骑车技术。

  采访原北京第五女子中学学生2:就这种女校对你教育,就是永远自强不息的这种精神,就是使得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一种,就说不成了,有挫折感,没有。就觉得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永远是这种精神。

  采访原北京男四中学生3:当年我们在寒假或者暑假自己组织到部队,或者是到农村去锻炼,班里这种集体的责任感很强,到了队部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部队的这种纪律,言必行、行必果,我所答应的事,我所承诺的事,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一定要完成。

  主持人胜春:通过这些老的男中、女中的毕业生的这些体会,我不知道对二位的这种观点,是否产生了一些影响,那么二位现在能不能再概括一下你们对这种新时期下的男女分校是怎么看的。

  张宏培:因性施教,打造精品,是非曲直,交给实践。

  张 翼:还孩子们一个完整的人生,不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缺少一种可贵的体验。

  主持人胜春:看来两位嘉宾,仍然是保持着各自的观点,也可以说是各持己见,那么关于分校还是合校的问题,我们的记者也分别在北京、上海、沈阳三地分别采访了几位教育专家,我们去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采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吕型伟:所有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让每一个人的个性、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就想尽一切方法,那么这是一种方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主任 程方平:在这种经济发达,比较发达的地方,为了适应这些一定的学习需求,出现这种学校,它不可能成为主流。

  沈阳市教育专家 朱连山:男女合校永远是主流,永远是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普通模式,这个也是不改的,而女校恰恰是一种补充,让家长多一种选择,让学生多一种选择。

  主持人胜春:今天应该说,我们现场的两位嘉宾,包括我们场外的嘉宾,对于分校还是合校,都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在此我们也希望像男校、女校,这样的教育改革和创新,都能够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我们感谢两位嘉宾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同时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这期《当代教育》节目,我是胜春,咱们下期节目再会。(完)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