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野路子”说红楼,火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6日 16:06 来源:CCTV.com

  讲座似的节目总有点让人敬而远之,可最近,有档节目却让好多人听得有滋有味。

  从2005年4月起,《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在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陆续播出,一阵多年来未见的“红学热”在各地渐渐升温。首播中午12:45分,重播次日凌晨00:10分,这绝对不是黄金时间,但尽管如此,23期“揭密《红楼梦》”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并且,随着这档节目的热播,以讲坛内容为基础改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也屡屡登上畅销书榜,这在古典文学研究类图书中并不多见。不少“红迷”都说,只有十几年前播电视剧《红楼梦》时才有这样的情况。

  这档节目究竟何以吸引人,又何以掀起那么大的争议呢?

  红学成“秦学”,薄命女本是天家之后?


  这档电视节目的主讲人是作家刘心武。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了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他也因之留名当代文学史。

  1993年,刘心武逐步从写作“转行”,开始了红学研究。和其他红学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始终以人们印象中的配角――秦可卿为研究主体,“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他曾经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手法和意图,同样以作家身份进入红学领域的王蒙开玩笑地称之为“秦学”。“刘心武揭密《红楼梦》”这档“历史脱口秀”,就是由刘心武本人通过电视荧幕向观众讲述这十几年来的研究结果。

  秦可卿位列《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但仅仅出现几回就离奇病死,这让不少研究者都疑窦丛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孙逊教授说,把秦可卿作为研究对象,这在学术界很早就已经有了。但是在不少人心目中,“宝黛”方是正角,秦可卿只是个姿色出众、红颜薄命的美女,而她却偏偏成了刘心武研究体系的核心人物。

  刘心武的研究结论更是有噱头:秦可卿乃是康熙废太子胤的女儿,而曹雪芹之所以没有明写,令其位列正十二钗却早早退场,是出于政治环境的原因,把秦可卿人物原型的细节全都隐去了。

  刘心武在节目中讲到,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是由养生堂抱养来的,出身低微,然而却能进入贾府许配贾蓉,且贾母对她十分看重,这在势利的大家族里是反常的。他还举例,曹雪芹一反常态地对秦可卿的闺房进行了夸张的设计,房中武则天、赵飞燕等人的旧物其实都是在暗喻她的出身。此外,书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王熙凤,用一种高远的眼光指点贾府日后的路途,这一点也说明她的位置是高于贾府的。

  刘心武还举出,薛宝钗的母亲送12朵宫花给贾府,在古本的一首回前诗中曾暗示这宫中之花与秦可卿亲近,说明她是宫中人。那具体是谁呢?秦可卿死后睡在了“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下的棺材里”,刘心武判断这“老千岁”便是指康熙皇帝的废太子胤,而秦便是胤的女儿,因为父亲在宫闱斗争中失利,贾府的原型曹家就把这个公主收留下来。

  在刘心武看来,《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如贾元春、妙玉等人也都是影射当时的政治人物,不少情节都有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子。孙教授说,往常关于秦可卿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红楼梦》新旧稿本中秦可卿死因的比照,即秦可卿是否因被侍女撞见与公公贾珍通奸而羞愧自杀;二是对于现有文本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而刘心武把她说成了一位流落官宦之家的苦命公主,确实比较独特,可能这也是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刘心武:文人说书?


  “说到这儿,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也就是说,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已经呼之欲出了,是不是啊?眼看就要水落石出了。但是请你保留一点耐心,事情也不那么简单,我将在下一讲里面,进一步地去告诉你,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什么。”

  深蓝色的背景墙前,一位花甲老人,正站在讲台前娓娓道来。在每一集的节目最后,刘心武都会卖些类似的关子,吊起观众们的胃口,就像评书的结尾“且听下回分解”。不少观众都说,看这“揭秘”过程就像在看侦探推理小说一样有趣。


  《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告诉记者,当初《百家讲坛》与中国文学馆办过一个“红楼六家谈”的专题活动,中国文学馆方面推荐了蔡义江、吕启祥等六位红学研究者,刘心武当时也在其中。万卫听完六堂讲座后,就决定把刘心武请到《百家讲坛》来做节目,“关于‘宝黛’的讲座我们也开过,而刘心武的‘秦学’很独到,而且刘心武的表达方式很好,很平民化,娓娓道来,可能是他做过中学教师的关系,表述得很生动。”万卫一提出,刘心武就答应下来了。

  刘心武的确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平民化的解释和文化人气质,确实把一本鸿篇巨著讲解得深入浅出。虽然也有点像说书,却没有书场里的市井气,生动有趣的同时不乏缜密的逻辑推断。

  万卫说,刘心武是位非常平民化的学者,没有架子。由于他是自学成才,总是喜欢自嘲没有文凭、没有学历。一次和几位专家一起吃饭,刘心武只管自己叫中学老师,而不是什么专家。

  同时,刘心武的个性也比较强,他要坚持做的事,万卫他们也拦不住。录制“揭密《红楼梦》”节目时,刘心武的身体其实一直不好,每期要录3个小时,他往往都力不从心,显得非常疲惫。万卫说,观众如果看得仔细的话,就能发现有几期刘心武的状态都不是很好,很累,有几期节目录完后,他连话都说不动。

  历史“脱口秀”

  “百家讲坛”可以说是一档慢热的节目,通过物色合适的“说书人”,以及电视特有的技术和表现手法,渐渐地吸引了一批喜欢通俗历史的观众。除了刘心武说红楼外,去年播出的《清十二帝疑案》看客也不少。在“普及”了清史知识后,节目组认为《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正好是有康雍乾三代的历史背景,所以很合适。

  万卫说,几个系列讲座都进行了一些包装设计,而“揭秘《红楼梦》”系列是包装得最出色的。《刘心武揭密<红楼梦>》这档节目在音乐、动画、串词等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节目组找来了与人物形象很贴近的画像,使讲座中所涉及的情节栩栩如生;不同的人物出场就会运用不同的音乐,有观众对“妙玉”出场音乐印象深刻,悲情中含着哀怨,大气悲凉,惹人同情,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命运。而在串词上,铺设层层悬念,一环紧扣一环。万卫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看节目的观众感觉像在情节紧张的电视剧一样。

  “不少观众告诉我们,原来《红楼梦》还可以这样解读,而且我们的悬念也一直牵引着观众进入节目中,这对于红楼梦的普及是大有好处的。”万卫对于这类知识类节目能有不俗的收视率表现得十分高兴。

  清宫戏始终是一个讨好的题材,总能演绎一出又一出的故事,从《环珠格格》到《孝庄秘史》,从《宰相刘罗锅》到《铁齿铜牙纪晓岚》,无论是煽情的胡编乱造,还是基于畅销小说的改编,都因暗合了观众对深宫里的权利争斗、秘闻传奇的偏好而红火,而刘心武的“秦学”恰恰拽住了通俗历史最大的两个卖点:女人和权利。

  不少红学专家对于《刘心武揭密<红楼梦>》表述的观点都提出了质疑。孙逊教授认为,刘心武的“发现”缺乏有力的证据,类似猜谜,普及红学知识是好事,但就怕是误导了观众。对此,制作方解释道,《百家讲坛》并不是一个对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但在邀请嘉宾时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与制度。“刘心武的讲稿也是经过多次传阅的,我们觉得他的逻辑、分析都没有问题,而且能够很清晰地表达出他自己的观点,”万卫一再强调,这个栏目在于普及,而不是展示学术成果的舞台。中央电视台是一个非常大众的平台,10套的节目也是这样,目的是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源自新闻晨报

责编:英子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