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我的父亲母亲——吴祖光与新凤霞 (5月12日)

  

“他们都不同意我们结婚,但凤霞见了我之后就跟定我了。”——吴祖光

  李潘:当时你父母就是谈恋爱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他们给你讲过?

  吴欢:我妈妈当时要开一个全国青年会,当然我妈妈确实不会写文章,她也没文化,那么这个也就成为了她找吴祖光的理由。于是她打电话给我爸爸,说你来一趟找你有点事情。在这之前呢,《新观察》要写一篇文章,黄苗子和郁风已经暗示了吴祖光,吴祖光也已经先找了一个理由去采访了新凤霞,他们俩就是这么认识的。

  邢小群:你爸爸一看到她没有蚊帐,就赶快去买一个蚊帐。

  李潘:开始献殷勤了。

  邢小群:非常殷勤地就给她钉然后装好。

  吴欢:我爸爸开始做这种钉钉子的活了,就说明他对我妈妈当然就是,已经是要开始发动攻势了。那么真正挑明的呢是我妈妈。我妈妈当时不正在演《刘巧儿》吗,她说你看了我演的《刘巧儿》吗?我爸爸说当然,我就是看了《刘巧儿》认识你的。然后我妈妈说《刘巧儿》里有一句:“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

  资料:

  刘巧儿: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吴欢:我妈说,我嫁给你你愿意吗?

  李潘:直截了当。


  吴欢:直截了当。但是我爸爸呢,酸儒的一些东西又出来了。这个我得考虑一下,考虑一下……

  邢小群:但是你妈妈的那个大胆确实是非常可爱的。

  吴欢:对!非常可爱!

  李潘:率真,在那个年代。

  吴欢:对。

  李潘:她毕竟和吴祖光之间那个时候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吴祖光是一个大才子对吧?妈妈那个时候是一个民间艺人,而且在旧社会的时候毕竟就是民间艺人的地位还是很低的。她也没有什么文化,那你妈妈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出击追求你父亲,我觉得她真的是胆子特大。

  邢小群:当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一个是新《婚姻法》的颁布,还有一个她身边的姐妹有前车之鉴。

  吴欢:对。

  邢小群:同时她也有她自己主演的这个刘巧儿这个形象对她的鼓舞,所以就自己找婆家。

  李潘:新凤霞自己是特别有主见的,你父亲也有主见,两人非要凑一块。但是那个时候据说,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我们曾经采访过您的父亲,我们去看一看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资料:

  吴祖光:那时侯凤霞归北京市管理,他们都不同意我们结婚,认为我是香港回来的,男女关系乱七八糟。但凤霞见了我之后觉得我不是这样的人,就跟定我了。


  李潘:你父亲说得好玩,他说是当时人家都担心他花花公子,担心他会出问题。但是实际上也有一些人会担心,就是说,新凤霞,你妈妈那边出问题,觉得是说是不是两个人这种差距太大。

  吴欢:对。

  李潘:有这种担心吗?

  吴欢:一个是担心我父亲是从香港回来的,风流少爷、花花公子,而且又长期在文艺界等等等等;这边又觉得新凤霞民间艺人,杨花水性或者等等也有诸如此类。而且还有一个就是,我妈妈认识我爸爸,他们两个从认识到结婚是快速的,三个月。

  李潘:就像你刚才讲的,第一从认识到结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现在人看起来感情基础不牢。然后他们两个差别又那么大,一个是你妈妈是完全不识字,对不对?父亲是个那么大的大才子,那后来在婚姻生活中你的父亲母亲是个什么状态?

  吴欢:这两者的关系我觉得他们两个是互相迁就的,互相接受的。在接受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两个人彼此接受两个人的优点,同时两个人也彼此接受两个人的缺点。互相欣赏缺点我认为是一个感情能够维持的最根本的基础。

  李潘:那他们怎么互相欣赏缺点?

  吴欢:你比方说我妈妈她毕竟是个民间艺人,她受的教育到她跑江湖等等,她生活她是很懒散的,而且她不是很有规律性的,丢三落四,不是非常讲究。但是我爸爸对她的这些习惯是没有一丝看不起,他是作为一种欣赏和享受。东西放在这,这个放在那,你的东西找不着没关系我给你找,你的衣服叠不好我给你叠。他(们)互相之间我爸爸是非常细致的人,但是在其它方面我妈妈也迁就我爸爸。我妈妈是非常简朴,我爸爸是花钱大手大脚乱来的。我爸爸可以这个人给点钱,那个人给点钱,工资马上,天天都要请人吃饭。因为当初呢,怎么说呢,我妈妈的工资要高过我爸爸。在建国的时候一般人只挣几十块钱的时候,三四十块钱的时候,我妈妈就已经一千多块钱的工资。我爸爸当时是两百多,即便如此我爸爸是一天到晚要请人吃饭,乱花钱。

  李潘:乱花钱。

  吴欢:在这方面我妈妈就是容忍惯着他。

  邢小群:他们最初的那个,在一起的时候,他所说的那种互相包容互相的东西其实都以欣赏为前提。这个欣赏其实构成了他们家的一种,就是他们婚姻的一种生命力和生命力的亮点。

  资料:

  刘巧儿:过了门,他劳动,我生产,又织布,纺棉花,我们学文化。他帮助我,我帮助他,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



<<上一页下一页>>
第2页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