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两会传真     网站专稿     两会聚焦     图片报道     媒体评论     两会多棱镜     网上视频看两会         



《北京晨报》:高校自主招生 喜还是忧


  5%不为一分抱憾一生

  “这是一项令人欣喜的改革,是教育界人士呼吁多年的心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我们可以减少一些对优秀学生的遗憾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一分之差就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实在有失公平。他举例说,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不拘一格录取人才的佳话。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当年非常偏科的历史学家吴晗被北大录取;而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则在数理成绩很低的情况下,也取得了清华大学的入校资格。

  5%会不会衍生腐败?

  虽然改革打破了教育领域一块多年来难以融化的坚冰,但是,5%的自主权却让大学校长们大伤脑筋——如何保证不让自主权变成腐败的土壤,关系和金钱的通道?

  “我感到压力很大,在目前的环境下,社会上一些人肯定会因此利用地位和权力给学校施加压力。”许智宏说。

  纪宝成说,教育牵扯到全社会最切身的利益,最容易触动公众敏感神经,因此,虽然政策强调学校的自主性,但关键要做到标准透明和公开。纪宝成透露,中国人民大学制定了标准,重点对四类学生进行全面考察:文艺特长生、文史哲方面优秀的学生、奥赛获奖者以及学生干部。校长们表示,只要在重点录取分数线以上的优秀学生,差几十分都有机会。

  5%是多还是少?

  5%的指标对于高校来说是多还是少?纪宝成代表说:“我们当然希望高校未来能够有100%的自主权,但是在实际当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考试问题。他说,在全国进行考试的成本很高,一个学校是根本不可能承受的。另外,如果一旦可以完全自主,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差异较大,可能会出现很多人涌向经济发达地区招生,这样,贫困地区的孩子就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有某些代表对5%的计划表示异议。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陆善镇提出,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更加科学,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5%到底是如何调研出来的?”他认为,今后的改革最好能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计划。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