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十年中专学校的教师,教修铁路和修铁路的机械,后来进入电视记者队伍,来北京四年,一直在《中国财经报道》。
幸亏有记者这个行当,可以给那些智力平平、用心不专但兴趣广泛的理工科学生一个转行的机会。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所以比较看中现在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就像是二婚,比起初恋更懂得爱情。
我现在的对手——那些供职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穿西装扎领带、坐在宽敞的写字间、上班时间喝咖啡的白领们个个都是人精。在他们面前,记者的自尊心有时会很脆弱——当他们在不经意间用英文表达“ 浮动利率票据”或“契约型基金”的时候,你是假装听懂频频点头还是咬紧牙关说“您刚才说什么来着?”
所以,作为一名财经记者,让对手由衷地说一句“这是一个好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一直在努力。
自己制作或参与的主要作品:
《财经西北行——新疆篇》:至今怀念喀什的街道和慕士塔格峰的雄姿;
《财经中国——农村篇》:让一个普通老农成为当地的名人;
《郑百文重组》:马拉松式的采访,目睹了一个公司从中弹到死亡的全过程;
《财经点击2000》:一次戏说财经大事的尝试;
《兰州证券黑幕揭底》:体会了“焦点访谈”记者的不容易;
《红色财经之旅》: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学会“十送红军”;
《CCTV2001中国经济年度报告》:参与过的名字最大的节目,对“字斟句酌”一词体会颇深。
曾获全国政协好新闻三等奖一次,全国经济电视节目二等奖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