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小提琴大师帕尔曼首次来上海的演出场地,是原上海市政府大礼堂,在精彩的表演之余,他还不客气地留下一句很让上海人“感冒”的话:上海有最好的观众,可惜也有最差的剧场!不过,当2002年7月帕尔曼再次来到上海,走进据说与他当年的“激将法”有点关系的上海大剧院、记者们旧事重提时,帕尔曼开心地做了个鬼脸:“真没想到,我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被你们记了整整8年!”就在跟帕尔曼的“8年之约”里,上海的文化建筑伴随着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而完善,像帕尔曼这样世界级的演出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世界三大男高音、“魔王”大卫·科波菲尔、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成为“上海引进原汁原味”的名牌,上海强大的市场运作和受众消费能力让外方直呼过瘾;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今年国际艺术节将上演的《神魅巴黎秀》贴的是“国外来料、上海制造”的标签,原创芭蕾舞剧《野斑马》、大型音乐歌舞系列《为中国喝彩》已经是“上海输出”了。
大剧院卖“站票”
就在帕尔曼用拐杖轻轻点击大剧院舞台试音时,几天前,还错落有致地堆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街垒、转盘、栅栏,还响着“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唱”的大合唱———来自百老汇原班人马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创造了连演21场爆满的辉煌战绩,最后一场还破天荒地卖了“站票”。
《悲惨世界》进入上海大剧院,被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钱世锦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4年前我们跟麦金托什公司谈判引进音乐剧,被对方回绝,理由很简单,他们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票房第一位,《悲惨世界》在全世界的演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那时大剧院初建,还没有什么名气,近千万的投资成本对我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他们认为上海还没有这样的主办能力和欣赏口味。但是他们也有商业头脑,上海经济发展受到全世界瞩目,他们也不愿错过上海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在这4年中,他们一直在跟我们联系,索要了我们一些大型演出的运作报告,也派人过来考察我们的舞台技术和票房消化能力,直到认为上海完全达标了,才在今年达成协议。”钱世锦介绍说,为了敲开百老汇音乐剧的大门,而且保证“原汁原味”,大剧院事先已经做了少赢利甚至不赢利的准备,投资一千万元人民币,从百老汇搬来制作费超过400万美元的舞台设计。
美方对这次上海之行也非常重视,百老汇著名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本人甚至亲自来沪坐镇。“上海的消费水平,和观众对《悲惨世界》的热情及理解力,已经超出他们的预料。他们后来也承认,21场的演出,是太保守了。”不过,《悲惨世界》的大获成功,让百老汇看到了上海强大的演出市场,麦金托什公司将继续与大剧院商讨其他音乐剧来沪事宜。无须置疑,下次再来,肯定不止演出21场。
为上海市场强大的消化能力和上海市民的高素质大跌眼镜的,不仅是外来的百老汇,还有我们的自己人。据了解,在接洽大卫·科波菲尔中国“魔幻之行”的演出时,上海主办方心里一直有些“担心”,虽然知道大卫的演出在全球的票房都没有低于9成,但因为这项演出总投资额将过千万元,是近年来上海演出市场上投资额最高的演出之一,主办方最终只自信地接洽了7场,当时大卫·科波菲尔的经纪人就不无遗憾地指出:“以上海的市场和大卫的品牌,在上海起码可以做到10场。”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卫·科波菲尔刚在深圳踏上中国的土地,上海的购票狂潮就已经开始了。到他首场上海演出前夕,从最低180元到最高1800元的门票倾销一空,还有不少观众遗憾地空手而回。
不仅高成本、大规模的演出在上海备受欢迎,在安静的上海话剧大厦里,《天花与热狗》、《红舞鞋》、《威尼斯商人》等国外名剧名团访问演出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不仅佐证了上海市民的高欣赏口味,还显示出了上海一定的英语水平。
曾主办过多项大型演出的上海市演艺总公司负责人俞素琴告诉记者:上海的演出市场已经在逐步推行规范的市场运作,最让他们底气十足的,就是上海市场强大的消费水平和消化能力。“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港台或国外的公司都知道,到中国演出,首选就是上海,因为上海人会捧场,也捧得起。”
上海敢打造国际名牌
上海,一向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魄力,在引进“原汁原味”之余,还敢大刀阔斧对“原汁原味”进行重新包装演绎,打上“MADE IN SHANGHAI、ONLY IN SHANG-HAI”的标签,让原创者都叹为观止。
2000年11月3日晚在上海体育场上演的《阿依达》带给上海的辉煌记忆是永恒的。当时离开这个世界整整99年的老威尔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上海人的总指挥下,来自美国的制作人和指挥,克罗地亚的导演,意大利的时装设计师,世界各地的演员和中国的士兵、儿童、驯兽师以及上海动物园的动物们,会如此会聚一堂,一起演绎他的经典名作,还给这部西洋歌剧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梁祝化蝶的纯中国式的结尾。中方总导演刘文国这样解释上海版《阿依达》的轰动:上海只是《阿依达》全球演出的第八站,其规模却超过了历次演出,它让上海观众头一次认识到,歌剧不仅可以正襟危坐地观看,还能做得这样娱乐;而让外国合作者震惊的,是上海能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推出这样一个千头万绪的节目,其效率和组织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
担任《阿依达》中方制作单位的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演艺总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阿依达》的制作涉及到了全市40余个单位、斥资1200万元。门票之外,包括中央电视台、港台地区和新加坡、日本的一些电视机构还分别购买了现场的电视转播版权,中方制作单位更是见缝插针创造商机,开放景观游览,并在说明书、明信片、T恤衫、门票封套等衍生产品的开发方面动尽了脑子,增添了上百万元的衍生产品收入。在上海,《阿依达》让艺术和商业同享荣光。
而继《阿依达》之后,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又将引进一部让人惊艳的重头大戏——克丽缇娜神魅巴黎秀,由中方提出制作蓝本,中法德比四国艺术家联合打造,总制作成本高达1500万。艺术节组委会总裁陈圣来告诉记者:有15个左右的国外大型艺术节组委会派人前来参加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包括上海版“神魅巴黎秀”节目,我们也会接受来自这些国外艺术节的“看样定货”,并有可能成为国外艺术节上的贵宾。
“为中国喝彩”
各类来沪演出,让上海观众得以品尝到世界顶尖艺术大餐的同时,上海本地的制作单位也跃跃欲试,做起了“对外贸易”。
由东方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为中国喝彩”大型音乐歌舞系列,迄今已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希腊和南非成功举办了五届,从先期策划、舞台设置到现场电视直播,全部在中方指挥下完成。作为中国在国外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质量的音乐歌舞晚会,“为中国喝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在“为中国喝彩”系列的舞蹈节目中,除了杨丽萍的孔雀舞之外,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舞蹈节目就是上海出产的《野斑马》了。大型舞剧《野斑马》是上海整合中国舞蹈界不同行当的顶尖人才制作的原创舞剧,精品战略使得《野斑马》在市场上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除上海外,还先后在北京、南京、无锡等国内各地公演,并受邀赴悉尼歌剧院演出,这也是中国原创舞剧首次亮相西方主流剧院。
更让上海人骄傲的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并引起了其他国家艺术节的重视和兴趣。
总裁陈圣来颇为自豪:“第二届艺术节我们最早去爱丁堡艺术节取经的时候,别人还不知道有个上海国际艺术节;到今年,来参加我们的艺术节交易会和开幕式的就有几十个国家了。2000年我们的《野斑马》被看中输出澳大利亚,今年他们又主动跟我们联系举办澳大利亚文化周,我们对他们的节目有严格的审核制度,不是精品、不符合上海口味的,都被剔除出去。以后我们要有一个交易平台的功能,引进好节目的同时,还得把自己花费心思制作的好节目送出国门去。”
有优良的硬件和软件,有日趋成熟的演出市场,其实不必等到每年11月,上海,天天都过艺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