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到了云南。他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就说,他在中国从来没见过像这儿这么体面的一个镇子。他说的这个地方就是云南大理的喜洲。
位于苍山脚下的喜洲镇距大理古城20公里,是白族同胞的聚居地。喜洲之所以出名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里曾是历史上南诏王时期的重镇,二是这里的人们历来重视经商,挣到了钱的喜洲人,在此建造了一幢幢赋有白族民居特色的院落。这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民居,无论从规模,还是特色上,都算得上是相当的精采。
由于经济较为发达,白族同胞历来都有重视教育,爱护环境的传统,每家每户的院落都打扫地非常干净。雕梁画墙,整个喜洲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难怪老舍先生在当年会发出那样的感叹。“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富贵时心中不忘贫贱。”这可能是他们家的家训,里边还挺有文化气的。
喜洲这种典型的白族民居老房子不知道有多少间。当地老人都说,像这么集中的白族的村落,这么典型的民居,这么多的老房子,在大理,在云南,可能都是不多见的。
在喜洲的众多的白族民居中,最有名的要算是位于喜洲四方街的严家大院了。严家大院的第一代主人严子珍,当时是喜洲镇的首富。他在清光绪三十二年修建了这套房子。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这套院落保存的还是比较完好。当然它也是喜洲镇现存白族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
白族建筑的一种形式就是三面有房子,西、南、北,东边是一块照壁,合起来叫三房一照壁,两个院子连起来就叫一进两院。这一种建筑是白族最典型的一种建筑。
在严家大院,除了欣赏这里的建筑之美外,还可以品尝到白族同胞最独特的饮食,三道茶,以及观看这里地道纯正的白族歌舞表演。三道茶的味道一点都不一样,第一道比那个纯纯的苦咖啡还要苦;第二道就是甜蜜蜜的了;第三道就是甜的味道当中带着一股麻麻的。喝着久久都散发不出去,好像这就代表着白族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先苦,后甜,再回味,等到年老的时候慢慢地回味自己的一生。
喜洲的白族同胞在饮食上也很有特点。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理丰富和独特的物产,从而形成了众多独特的饮食习俗和美食。
我们今天中午要吃的,老板特意推荐给我们的杜鹃花,白色带一点点粉色的才能吃。海菜汤也是洱海里面的一种水草。这些菜的原材料大都产自苍山洱海,因此在别的地方可是真的很难吃到。
白族群众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而喜洲人养植的兰花在云南也是鼎鼎大名。许多兰花中的名品就出自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白族家庭。
喜洲的兰花之所以珍贵,一是喜洲人有套秘不外传的养兰绝技,另外大理独有的气侯条件特别适宜兰草生长。因此在苍山深处会有一些非常稀少的品种。它们的花型奇特,漂亮,因此这里的兰花卖个天价也不足为奇了。
除了那些珍贵的兰草,喜洲镇另一个文明于世的应该算是白族最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扎染。扎染又叫扎花布,就是用白色的棉布做原料,再用手工在上面扎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然后再进行上色,漂洗。拆线的过程,一块漂亮的扎染花布就诞生了。扎染的制作工艺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掌握这种制作方法的只有喜洲镇上的几个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