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每年的三月是各个学生社团招收新会员的时间。而在这其中,一个名为科考协会的组织格外引人注意。因为在他们的宣传板上张贴着许多雪山上拍摄的照片,而这些照片都是科考协会每年组织的登山队带回来的。
一百米的水平距离,世界短跑名将可以在十秒钟之内跑完。可是在雪山上,一百米的高差却往往是生和死之间的界限,而且这个界限并不确定。它可能存在于1到100米之间的任何一点。这是叶鹤荣先生的一段话。
叶鹤荣现在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四年本科生活中,他曾经跟随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了新疆的慕士塔格,西藏的念青唐古拉和宁金抗沙三座雪山。三次登山的经历,不仅被改编成了书,而且也让他拥有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登山队只能选择在夏天进行登山。而这个季节降雨量大,天气变幻莫测,往往为登山增加了许多难度。2002年叶鹤荣所在的清华登山队攀登宁金抗沙峰时就是由于天气的缘故而导致了他们登山路线上发生了大规模雪崩,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位于海拔6800米营地的装备却已不见了踪影。在寻找装备过程中,位于海拔5800米c1营地的队长小朱和上面寻找装备的攀登队长手里的对讲机经常响个不停。
“什么,那个装备要找起来肯定是没戏了,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太难了这边,现在我手头上只有130米绳子……”
在叶鹤荣的三次登山经历中,虽然都没有完成登顶,或多或少留下了遗憾。但是他却从中学会了很多很多。在每次登山结束前,他都会和同伴堆一个雪人,拍照留念。这也成为了他登山经历中一种独特的纪念。因为他在登山中寻找着快乐。他把登山当成了最美好的回忆来品味。这种美好是经历艰苦以后所获得的人生财富。而对于一支学生的山队来说,在面对雪山的危险和登上顶峰的欣喜与荣誉这个矛盾的问题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才是他们更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登山是脚踏实地接近天空的最好的一种方法。登山是能够挑战你自己的。我你明明知道前面是危险还要去。在这个美丽的雪山上,体验到了美好,也体验到了残酷。
美丽与残酷并存是每一个登山者在雪山里都会体验的一种感受。面对圣洁的雪山,多少人对它心驰神往。但在攀登的过程中,每一个登山者却又必须经受它严酷的考验。我们不得不承认肆虐的狂风,极度的寒冷和咆哮的雪崩,都曾经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恐怖而痛苦的回忆。但是却又都不能阻挡人们向它前进的脚步。在人类登顶珠穆朗玛50周年的纪念时刻,我们不但缅怀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我们也感慨登山精神给人带来的无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