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家超市或菜市场,您会发现几乎都有散装直接入口食品,也就是熟食制品的专柜。比如说散装的干果,凉菜,卤制品等等。由于这种食品勿需再加工就可以直接食用。因而它的制售环境也是最易出问题和被消费者忽视的。现实中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制售环境究竟怎样呢?
记者随意进入一家超市。销售人员倒都戴着口罩。但是稍加留意便会发现问题。远远的这位服务人员手上的大戒指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按规定销售人员是禁止佩戴戒指和耳环等饰品的。因为戒指最易藏污纳垢和自生细菌。一旦掉入食品中被消费者误食,势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手抓完钱后,又去打包,这种作法即不卫生又不符合要求。销售熟食制品的正确收款方式应该是使用收银盘和钱夹。随后记者又转向另一家超市的熟食柜台。
记者:“这是属于熟的吧,熟的怎么直接跟生的挨在一块儿。”
销售人员:“隔开了,隔开了是吧。”
记者:“这怎么叫隔起来了呢?”
销售人员:“超市就是这样,如果在超市里边就不用隔了。”
服务人员不着边际地做了一番解释。这家超市的生熟食品倒是采取了隔离措施。但这种隔离似乎形同虚设。
上述两家超市似乎是将生熟食品做了隔离。但这种隔离根本就达不到应用的隔离效果。按规定,熟食制品应该有单独的而且是密闭的销售空间。以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感染。为了增加消费者对熟食制品的可信度,有些商家甚至将生产间搬到了柜台上现制现售。这样的熟食总该让人放心了吧,但映入记者眼帘的一切更不容乐观。制作豆浆的地方苍蝇很多。这家超市则在入口处现场制售蛋糕,没有一个专门的操作间。这种制售环境,连防尘和防蝇都做不到,更不要说预防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了。
记者:“好卖吗?”
销售人员:“卖得特别好!”
造成裸卖食品如此令人担忧的现状,不仅仅是商家对卫生的把关不严。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消费者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顾客的手都伸进了窗内,还随意地在上面指指点点,衣袖几乎贴在了熟食上了,而身后的顾客对此却视而不见。禁止品尝的牌子似乎根本挡不住孩子的品尝欲望。母亲抵不住诱惑,也加入了品尝者的行列。性急的女士索性不用勺盛,而是直接用手去抓。这些消费者的不光不顾显然已把其它的消费者置之脑后。而商家更是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既然熟食制品的销售和制作环境存在着如此多的不安全隐患。为什么依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
顾客甲:“我做多费劲呢,买熟食吃多省事儿啊。”
顾客乙:“就是这种东西呢一个就是说品种比较多,而且买起来比较随便,另外就是说不像包装好的,固定的一斤或者二斤,散装熟食多少都可以买,比较自由一些,价格上相对也要便宜一些。”
难道百姓在图方便,图便宜的同时,没考虑到它对自己有没有伤害?
顾客丙:“我总买,挺好吃的,方便。”
顾客丁:“这东西都在你自己了,你觉得它干净就干净。”
正因为考虑到老百姓的这种心理,所以商家更是投其所好。从卫生角度上说确实不好。
那么国家对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制作,销售都有什么样的规定呢?
专家:“超市这一块儿,《食品卫生法》上就有严格的规定,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制售
要求达到五专,五专就是,一、散装直接入口食品要由专人制作和销售,二、要有专门的制售空间要做到密闭,防尘,防蝇虫,三、要有专门切配熟食的刀具,四、要有专用的保鲜,冷藏设施,五、要有消毒杀菌设备制售熟食前后都要对加工间和器具进行紫外线消毒。”
在散装熟食这块,老百姓来购物打一个喷嚏,飞沫里它包含了很多细菌和病毒,而且是肉眼看不见的。如果一旦有病毒,它会很快地附着在你周围的这些散装食品上。消费者再购买了这些食品就有可能传播很多疾病,增加老百姓感染疾病的机会。然而记者利用两天时间对十几家超市进行调查后发现,基本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几乎没有。但令记者奇怪的是,商家如此作法固然是被利益驱使,而消费者您就不该再拿自己的卫生安全当儿戏。实际上消费者的卫生意识淡漠,正是对商家的一种姑息。而您再放弃对这些不法行为进行监督的同时,恰恰放弃的就是您自己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