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就是四川平武县的王朗自然保护区,这片放眼望过去,到处都是200年以上的原始森林,深深地吸一口气,能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
王朗自然保护区距离四川省会成都305公里,与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山水相连,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栖息着以大熊猫、金丝猴和扭角羚为代表十几种珍稀动物。王朗保护区还是一个科研基地,保护区就利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给游客设计了一条生态旅游线路,使王朗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进行生态科学普及的教育基地。
与普通旅游不太一样的是,每一个到这里的游客都要像走进自然课堂的学生一样,先要请这里的专家讲一些关于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知识,他们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深入浅出地让游客清楚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区内的熊猫是如何从一个庞大的种群变成现在这种濒危的物种。
为了更直观地让游客了解生态知识,保护区内的科学家还专门设计了一条具有专业水准的生态小道。
导游:“请大家注意一下,把垃圾放在垃圾袋里,还有一点,如果你们碰到山上有垃圾的话,你们最好主动把它捡起来放到你的袋子里。”
这是一条解说性的小道,这种方式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目标就是把这些信息介绍给游客,让他们了解并欣赏他们所处的大自然,激发他们保护自然的行为。
旅游者:“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就是那条生态小道,走这条路的时候不能说话声音很大,前面有科学家给我们讲一些东西,还得赶紧跟上去听一下。”
这是一个科学家的一个样地,有很多的探头什么的,它可以收集气候、降雨、温度和土壤的温度、空气的温度、土壤的酸碱度,它自动进入微机里面有一个小型的计算机,自动的每三四分钟扫描一次,把数据记录下来。对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实验样地;而对游客来说,就可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事科研的。
在这条小道上有湿地、次生林、大熊猫栖息地的展示,科学家设计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为您揭示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果游人有什么疑问,随行的科研人员就会做非常详细的解释,是一个突击学习生态知识的好机会。学习的过程要像剥笋似的一步步深入,这条生态旅游线路就是这样安排的,听讲座和游览生态小道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由科学家带领游客到真正的野生熊猫栖息地去考察。
导游:“这条沟是竹根岔右手二只沟。
旅游者:“右手二支沟,还挺具体的!”
导游:“这个地方沟的构成是左手右手,第几第几,这叫右手二支沟,这里面也是熊猫分布比较多的,竹林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可能稍微往前走50米,五分钟吧,让大家感受一下熊猫栖息地的感觉。”
那些关于注意事项和生活环境的东西都要在沟外说清楚,因为还是要遵守那个原则,就是进到森林里就不能再大声喧哗了,现在咱们就悄悄地进去。
旅游者:“这个好深!”
导游:“这个就是那种苔类植物,在这个山上到处都是,这样很松软的植物,如果脚踩上去也会陷得很深的,有时候会把脚弄湿。”
随行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熊猫喜欢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它每天早晚都会喝水,会下到一定的海拔高度,这条沟有森林,有竹子,同时又可以饮水,对于熊猫来说是很好的栖息地。
观察熊猫的方式很多,寻找熊猫的粪便就成了这次王郎之旅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熊猫专家每周都要记录大量关于熊猫的数据,从而观测出熊猫的数量、年龄、身体状况等等。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来这里,看到野生熊猫的可能性非常小,更多的是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
科学家:“对野生动物来讲,它一般都是非常怕人的,你在野外很难直接看到它的实体,所以说我们要研究它,很多时候就是根据它留下来的痕迹进行研究,我观察熊猫的叫声,如果是溜仔就是;如果是发情的熊猫就是;如果是饿了或者要是有点口干了它就是;还有如果是攻击的情况下就是那样的叫声。”
研究熊猫的科学家们在山里住久了,还掌握了许多与熊猫沟通的语言,走进大自然的课堂,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这次在王郎自然保护区旅行学到了许多熊猫的知识和许多生态保护的知识,我们并没有看到真正原始状态下的熊猫,但是这一点都不遗憾,这里的工作人员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我们不一定要看到熊猫,我们只需要为它们多做一些事情,给它们一个很好得生活环境就可以了,而且我们这次旅行也做到了绝对的环保,如果你来的话也一定要记住。
王朗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马藏族的村寨是我们建议您要去的一个地方,过去以狩猎和砍伐树木为生的村民,现在都是王朗自然保护区环境的守卫者。1998年禁止砍伐天然林之后,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帮助下,这里的村民先后成立了养蜂小组、织布小组和家庭旅馆,来弥补经济上的损失。现在,游客可以住在白马藏族的家庭旅馆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离开时还可以买一些这里的土特产,家庭自酿蜂蜜、山里的野蘑菇都是值得购买的。从白马村寨回到平武县城后,还推荐您到报国寺去看一看,不仅因为它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重要的是,这里能帮助您深入地了解白马藏族地区的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