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家事新主张     法律帮助热线     旅游风向标     生活培训站     服务信息网     编创手记         



徽州游(二)坎古村(2002年11月29日)


  旅游者:“师傅,这车到呈坎吗?”

  师傅:“到呈坎。”

  旅游者:“多少钱?”

  师傅:“两块钱。”

  旅游者:“多长时间呀?”

  师傅:“25分钟一班车。”

  旅游者:“都固定的是吧?”

  师傅:“那个车里没人。”

  旅游者:“刚才车在山里转来转去,刚拐过一个弯,一看,整个呈坎村一下出现在我们眼前。昨天晚上刚下过雨,村子就被一层雾淡淡的包围着。村前面这个河里面游着鸭子,还有水牛在那儿,出现在我眼里的一切都像一副淡淡的水墨画。”

  呈坎位于徽州区的北部,距徽州区区所在地岩寺九公里,村中现有人口2800多人,村民中的大多数都为罗姓,他们在此聚族而居,代代相传,造就了这个味道非常浓郁的徽州古村。呈坎自唐朝起开始有人居住,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大规模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造楼,建祠造社,呈坎因此鼎盛一时,成为了一个古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从而也构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徽州文化村落。呈坎村中现有元代建筑两处,明代建筑23栋,清代建筑130处,这里堪称是我国现存皖南民居中明清建筑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古村落之一。在这些古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艺术成就最高的也许要算这座位于村东的贞靖罗东舒先生祠了。祠堂在中国民间是各氏宗族祭祀祖先商议族内大事聚会的地方,据专家考证,东舒祠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档次较高的一座民间祠堂,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时100多年,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建设,前后耗费黄金近5万两,最后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东舒祠是仿造山东孔庙的格局建造的,整个祠堂占地5亩,四进四院,可以称的上是祠宇轩昂,气势是相当的恢弘。来这里游览呢,可以较全面了解明朝徽派建筑的特点,因为东舒祠堪称是这些建筑的代表之作,这里因为开发的比较晚,所以游客特别少,特别适合那种背包的自助旅游者。顺着村里的小巷,慢慢地走着,随处可以看见都是这样的老房子,村里大多数老房子,现在还被村民居住着,所以你要想参观的话,要推开门走到村民的家里,这里的人特别友善,当你推门进去的时候,他们都特别热情地接待你,而且还会给你讲一些关于这些老房子的故事。

  旅游者:“您就住在这是吗?”

  当地居民:“嗯。”

  旅游者:“以前您就是在这儿理发吗?”

  当地居民:“我呀?解放前在这里理发。”

  旅游者:“那您在这里住了多少年?”

  当地居民:“那有六七十年了。”

  旅游者:“他这样子给您理一次发多少钱?”

  游客:“一块钱。”

  像这个椅子都一百多年了,现在还能躺倒和直起来,然后那个镜子也有一百多年了,现在还能用,所以特别有意思。

  旅游者:“您理了多少年发了?”

  当地居民:“我呀?我理了六十多年了。我们那时候很苦,十来岁就要理发,我们家理了两代了,我们家理发一共,我理了五十年,我家祖父又理了五六十年,我们理发一共理了一百多年。”

  旅游者:“要想体会呈坎古村的方方面面,是需要花一定时间的,所以你最好能在当地住下来,这里有很多当地村民开的旅馆,价钱不贵,而且卫生设施也很好,晚上你还能吃到那种特别地道的农家菜。我觉得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徽州的一个特产—毛豆腐,而呈坎的毛豆腐在徽州又是最有名的,最好吃了。”

  旅游者:“天天都出来吗?”

  当地居民:“天天都是。”

  旅游者:“卖了多少年了?”

  当地居民:“卖了几十年了。”

  旅游者:“那像这些锅子什么的是不是都是那些老的锅?”

  当地居民:“我们家卖了一百多年了,从爷爷那时候,从我爷爷手上就卖,在我爸爸手上卖,再到我手上。”

  旅游者:“不是一百多年吗?那你这毛豆腐是村里最好吃的?”

  当地居民:“那也不一定,总共就是四百多年。”

  旅游者:“那时候也用油炸着吃吗?”

  当地居民:“都是用油炸?”

  旅游者:“我是听说呈坎的毛豆腐是最好的。”

  当地居民:“关键毛豆腐呢,它是代表我们徽州,就是我们徽州的名牌,这是名贵小吃,这毛特别长,没毛就不好吃了。”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