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里,每一天都看似相同,所以我们对今天也许并没有特别留意。今天是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在我国 ,大家最熟悉的志愿人员就是青年志愿者了,目前,已有上亿人次的青年为社会提供了近百亿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他们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使得自己在良性互动中获得了成长。调查发现 ,参加志愿活动的人员是以大学生为主,在这个队伍里,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却相对较少,原因在哪里呢?
被访者:“原来和同学讨论过这个话题,可是我的同学跟我说现在的年龄还不够,而且学历也不够高,所以我觉得自己可能还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活动。”
我有资格加入青年志愿者吗?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疑问。其实加入青年志愿者的门槛并不高,对学历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你年满14周岁,遵纪守法,具有奉献精神,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并能坚持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到以上这几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青年志愿者。
专家:“14到18岁这个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有人把它称之为是‘生命的第二次诞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要完成对自我的探索,要形成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这种关系的认识。”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青年志愿者14岁这个年龄线不是随便确立,而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青少年的情绪在这个阶段逐渐趋于独立,不再事事依赖父母,他们会经常去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能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体现自我的价值,而参加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恰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是不是要参加青年志愿者也存在一定的顾虑。
被访者:“刚开始呢,孩子回家就说学校组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跟家长就说了一次,跟我谈,后来我就有点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呢,因为孩子在学校、在班里学习都是不错的,我说你要参加这个别把学习落后或者退步怎么着的。”
的确,学习仍然是这些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同样非常重要,而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往往需要在志愿服务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
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使青少年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方式形成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良性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体验到真实的自我价值,可以提高他的社会认识水平,可以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最终也有利于他自我的完善和人格的发展。
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我们了解到,针对中学生他们开展了一种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参加这个活动的16到18岁的青少年,每年只需要进行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就可以了,48个小时,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拿出来的,而其中的收获就不仅仅是数字所能衡量的了。
被访者:“比如说天桥比较脏,或有一些小广告,但是我们擦这些天桥以后,自己的环保意识就能增强,而且在平常生活中也注意不要去破坏这些环境。”
被访者:“通过这孩子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习方面也提高了,各方面都表现挺好的,在家里头呢,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帮着大人洗洗衣服、做做饭,会关心人了。”
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志愿服务中自我的体验和社会对他的反馈,不仅使青少年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被访者:“干一些和大人一样事情,大人以前一直在看干,我现在也可以了,很高兴就是觉得。”
如果说奉献是快乐的,那么中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这样的快乐中成长,正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的希望。看!又有一批中学生加入了青年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