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潮州]潮州木雕


  编导:刘玲  摄像:费小平

  在潮州城里一条偏僻的小街上,有一座潮州黄姓宗亲的祠堂,当地人叫它已略黄公祠。自公元1887年建成以后,黄家每年在这里都要举办春秋两次祭祀祖先的活动。与中国各地许多家庙宗祠一样,己略黄公祠庄严肃穆,然而,这座祠堂里那些一百多年前的精美木雕,却是潮州木雕艺术辉煌的历史见证。

  一百多年前,黄姓族人用当时最时兴的装饰来表达对祖先的尊崇,也以此炫耀宗族的势力和繁盛。为了修建这座宗祠,黄姓族人筹措巨款,不惜工本,请来了当年潮州城里最好的木雕艺人。

  采访:潮州市博物馆馆员黄伟中

  “清代的时候木雕的班子越来越多,所以就出现了有种‘斗艺’的。就是一个祠堂,一座庙宇,一个民居,它分成左右两边的木雕的构件,分成两个班子来做。所以我们稍微看好像是一样的,题材一样,尺寸一样,其实你仔细一看,还是有点不同的,左右两边的狮子、八仙,仔细一端详也是稍微有点不同。他们分成两个班子,分开做,各自保密。到了完工的时候,就找些人来评比,优胜的一方就有重奖。这样就推动了潮州木雕工艺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己略黄公祠的木雕装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在色彩上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古色古香,层次分明,因而有"潮州木雕第一绝"的美誉,已略黄公祠现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木雕从用材到技法都十分讲究。建筑装饰雕刻多为大件,一般采用杉木;家具器物雕饰则多用樟木。工匠取其一定的韧性和易于运刀的优点,可以刻得层层叠叠,玲珑剔透。刻后髹漆贴金,不仅显得金碧辉煌,而且具有抗潮防蛀,经久不腐的功效。

  采访:潮州市博物馆馆员黄伟中

  “这是祖宗龛,安放祖宗灵牌的橱柜,祖宗灵牌潮州人叫做神祖牌,这四级台阶是安放祖宗灵牌的。这些都是金漆木雕的构件,还有金漆画。”

  这件祖宗龛高314厘米,宽210厘米,由83件木雕和29件漆画组成,是潮州现存最大的清代木雕杰作。当年遍布潮州城乡的成千上万座祖宗龛,成为各家各户夸盛斗富,各帮各派木雕艺人争奇斗胜的擂台。

  清朝末年,潮州有位技艺高超的木雕艺人名叫黄开贤,他大胆地运用了通雕技巧,把“螃蟹出笼”搬上了庙宇的横梁。

  通雕也称镂通雕,是吸收了浮雕、透雕、圆雕而融会成的一种木雕技法。通雕的作品,少则二三层,多则四五层,最多可达七层。“通雕”的出现,在潮州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57年,木雕艺人张监轩、陈舜羌创作的圆雕蟹篓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展出,引起轰动。他们在清代半壁蟹篓基础上,创作出剔透玲珑、具有三维空间欣赏视角的圆雕蟹篓。

  1961年,他们俩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装饰工程。四十年后,陈舜羌的儿子陈培臣也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这里创作了大型木雕《岭南佳果》。

  陈培臣13岁就跟着父亲学习木雕技艺,今年53岁的他已是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在陈培臣手中,陈家的拳头产品--虾蟹篓,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采访: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陈培臣

  “基本上以潮州木雕的基点,就是把螃蟹篓搞大一点,搞深一点,里面通透的,我把它发扬光大吧。”

  在潮州的这方水土上,木雕技艺代代相传,今天的潮州木雕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工艺品。一件件的木雕作品中,渗透着潮州木雕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