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潮州]潮州人的家乡戏


  编导:刘玲  摄像:费小平

  1975年12月,在潮安县的西山溪排涝工程施工中,人们发现了两座古墓,墓中出土的明代宣德写本《刘希必金钗记》,正是12世纪流行的南戏《刘文龙》在潮州的演出剧本。戏文中的潮汕方言,印证了在明代,潮州梨园界开始用乡音搬演南戏,而由南戏演变而来的潮剧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四百年的岁月里,潮剧始终与潮州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各种民俗节日中,人们都要筹集资金聘请潮剧戏班来唱几天大戏。由于戏班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戏台上露天演出,观众在台下站着围观,所以这种演出形式被称为“踮脚戏”或“广场戏”。

  采访:潮州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陈俊粦

  “在全国戏剧有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潮剧就没有。过去说所谓戏剧危机了,就是因为它在农村里群众很欢迎,由于这样发展,除了县市专业剧团以外,现在大部分职业剧团还有半职业剧团,将近100个左右都是在农村。”

  采访:潮州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陈俊粦

  “潮剧在历史上它就叫“三小戏”什么叫“三小戏”呢,就是小生、小旦、小丑,它叫“三小戏”,那么“三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唱为主。在农村很多老人他不在看表演,一是看戏的故事,好人坏人,另外就是听,听你唱的好不好。

  但凡听过潮剧的人,都会被它婉转悠长,一唱三叹所吸引。潮剧的声腔、语言,都是以潮州方言语音为标准,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个性风韵。唱腔保留着一唱众和、几人同唱和曲尾帮唱的形式。潮剧的伴奏是由管弦乐和打击乐组成,分成弦诗乐曲、锣鼓经和唢呐牌子等,配合不同的剧情,使潮剧更富于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采访:潮州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陈俊粦

  “除了保留南戏的一些曲牌以外,它大量采用了当地的一些东西,特别是我们潮州歌册、潮州音乐、潮州舞蹈、潮州的民间文学,还有一些小调,把它慢慢慢慢变成了潮剧。潮剧它本身是用潮州方言的,群众听的懂,也喜爱看喜爱唱。”

  在潮州市潮剧团有个学员培训班,教师是由剧团的演员兼任,采用以师带徒、以戏带功、新老同台、老演员为新演员带路等办法,培养出一批批潮剧艺术接班人。国家二级演员郑舜英就是这个班培养出来的潮剧艺术家。

  采访:潮州市潮剧团演员郑舜英

  “我在培训班读了三年,是第二期的学员。毕业以后,我就进入这个剧团,到现在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一年我在乡下演出差不多100多场,还有在我们团里的培训班,这几年培养出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好多个在剧团里唱主角了。”

  星期天的早晨,是潮州西湖曲乐队活动的时间,队员们都是潮剧的爱好者。尽管演出场地简陋,但是,清新、悠扬的曲调和唱腔,总是吸引众多的游人驻足欣赏。曲乐队从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数十人,靠的是大家对潮剧艺术的热爱和执著。

  采访:潮剧爱好者

  “我以前也是喜欢,以后到这里慢慢学,慢慢地唱出来了。”

  尽管队员们不是什么潮剧名角,但他们却唱出了情感,哼出了韵味,也让同样喜爱潮剧的观众们听出了亲切,听出了自然,听出了不修饰的清醇与美感。

  四百多年来潮剧一直在潮州大地广为传唱,成为潮人同赏、同享、同乐的乡音。潮音袅袅,潮曲绵绵。戏中那句句动人魂魄的念白与字字感人肺腑的拖控,都蕴含着潮州人对自己家乡戏的喜爱。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