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镇江]《镇江人的早点》2002-115


  编导:高跃 高萱 摄像:高嵩 张巍

  旧时镇江人有早上上茶馆喝茶,吃早点之俗,谓之“吃早茶”。点心主要有蟹黄汤包、素包、烧卖等。吃早茶时还有吃肴肉之俗,肴肉必配以切得细如发丝的嫩姜和香醇味美的镇江醋,有“肴肉不当菜”之说。此习俗至今犹存。

  “肴肉不当菜”是镇江的一怪。其实,至今肴肉上桌都是作为冷菜的。为什么会有不当菜的说法?这里有一个传说。过去,镇江城外有个小酒店,是个夫妻店,有一天,男的在腌猪蹄子时,误将硝当成了盐,用硝腌制的肉被老婆发现后,为了清除掉硝,夫妻俩用水冲洗肉,将肉洗得干干净净便放到锅里煨,煨烂后,将蹄子捞起来,放在盘子里,这时,正是上早市的时候,从门外走进一个白胡子老者,连连赞道:“好香啊!贵店有什么美味佳肴!快给我来一盘。”夫妻同声阻拦:“老人家,那是用硝腌过的肉,我们不当菜的。”老者打断夫妻俩的话:“不当菜,正好当茶,我要的就是这硝过的肉。”据说这老者便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在去瑶池开蟠桃大会途中,经过镇江被一阵肉香吸引,特从云中飘下,一尝为快,将硝肉当成早茶的主食。后来,人们觉得这么好吃的肉,叫硝肉不好听,便改为叫肴肉了,现在,镇江的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馆子,还是泡壶茶,要盘肴肉,蘸着姜丝、香醋吃。镇江肴肉,是肴蹄肉的简称。它皮色洁白,卤冻透明,光滑晶莹,状如水晶。肴肉具有香、酥、鲜、嫩四大特点。吃起来肉不塞牙,味道醇厚,肥肉云脂,食之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

  镇江人吃早茶的历史很长了,虽说品种不像广东早茶品种那么多,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吃早茶习惯,镇江人吃早茶主要的食品有两样,一肴肉二是蟹黄汤包,说起汤包还得说说宴宾楼的汤包味道最正,您看……

  说镇江人爱吃面,您可不信,但您如果来镇江,在早上您就能看到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面馆不计其数,如果一个镇江人说不出他钟爱的面馆,那他就不是镇江人,面条的种类很多,镇江人对面口味很挑剔,因此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关顾他们总钟爱的小面馆,如果您初到镇江像吃面那么镇江人会把他们最最有名“锅盖面”推荐给您,跟着就绘声绘色、情不自禁把一段历史传说讲给你听,“面锅里煮锅盖”这听起来真新鲜,那又是谁发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传早年镇江人喜欢吃伙面,街头巷尾都有不少伙面店,伙面店里要数张嫂子的伙面店名气最大。

  那年,乾隆下江南,到了镇江,听说镇江的伙面十分有名,就有心微服去伙面店亲口尝一尝。

  那天,乾隆到时,面还没跳好,张嫂子见客人来了赶快催丈夫抓紧时间跳面、切面,很快,锅里的水开了,就抓起一把面往锅里放,这时皇上的随从来催,张嫂子边回话边赶快盖锅盖,忙乱中,错把汤罐的小盖子放进面锅,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的,面煮好了。

  张嫂子就用小竹笼子和筷子将面条捞进碗里,张嫂子听见客人端起碗吃着,连声说:“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正在这时,丈夫也过来说:“外面的顾客个个都说今天的面味道特别好,你是加了什么好佐料了?”张嫂子指那小锅盖说:“怕就是因为面锅里煮锅盖吧!”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锅盖面的制作工艺一直流传至今。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造。传统的镇江锅盖面是“跳面”,其制作方法主要是把揉成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粗竹杆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再用刀切成面条。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吃在嘴里才能有劲,味道独具。

  面店为方便顾客,并根据顾客的口味,配备一些荤菜,如肉圆、腰花、长鱼等。在吃面时,将这些荤菜放在大锅内烫或者煮。由于多种鲜味溶于汤中,煮出的面条不粘、不生、不烂,面汤也不混浊。

  如今,面条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跳面”只是其中一种,但煮面条的方法几乎一样,都是在面锅里放上一只陈年的小锅盖。

  关于镇江人爱吃面和面食,说来话就长了,自远古到魏晋以前,吴文化一直是镇江地区的主流文化,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北方移民大批南下,镇江区域急剧“北化”北方人带来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同时也把北方的农作物及饮食习好带到了镇江,不少旱地用来种小麦、食物的改变对镇江人的生理习惯及文化性格都产生了影响。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