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太原]《赵树理与“山药蛋派”》2002-101


  20世纪五十年代,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评剧《刘巧儿》是根据作家赵树理40年代初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而成的。

  采访:

  “《小二黑结婚》,我们觉得非常新鲜。为什么呢,因为他写的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生活,整个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

  1906年,赵树理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他的小说以朴实的语言、精美的艺术结构真切的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赵树理由此开创了中国文学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文风,奠定了“山药蛋”这一文学流派的基础。

  采访:赵树理研究所副所长 李才旺

  “赵树理就讲,‘我的作品一个要念给(农民听),在地头上,在田间地头,饭场上。’我们晋中南吃饭在饭场上,大饭场上。大家端上碗在外边吃,在街上吃,他来讲述大家都能听明白,所以赵树理是非常受欢迎的。老百姓就讲那个老赵(不叫他赵树理),说老赵那个人好啊,老赵跟我们端着饭聊天,聊天的时候,他那个语言全是我们的语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赵树理相继创作了《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一系列作品。赵树理的女儿至今还记得父亲当年创作时的情景。

  采访:赵树理的女儿 赵广健

  “他就坐在那沙发上,在想,一只烟拿在手上 有的时候烟都烫着手了。我说爸爸你睡了,他说没有,你别动别动。爸爸就在这想啊,就跟你看戏一样,这个人出来了,穿什么衣服、该说什么话,你别老叫爸爸,一叫爸爸这个人就回去了,爸爸还得从头想。有时候他把纸烟盒翻过来以后,就可以写一些字,那就是他的小说提纲。”

  1965年,赵树理从北京回到了山西,他的作品影响了当时山西许多作家的创作。

  1958年,马峰创作了反映新中国农村青年人兴修水电站的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采访:作家 马峰

  “我就在下边一个水利工地劳动,我是一个县里边的书记处书记。大跃进初期,群众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当中我就在那,我就看到这样一些人,所以干起来就比较顺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反映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语言大多淳朴自然,充满浓郁的泥土气息,被人们誉为“山药蛋派”。

  采访:作家 马峰

  “开始这个词是贬义词,为什么叫山药蛋,说你们是土里土气,不登大雅之堂。咱们这个山西的作家作品都是土得象山药蛋一样,就是这个意思。”

  采访:作家 胡正

  “我们这个山西评论家叫李国涛,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浅述山药蛋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样一来就确定了这几个人的风格,共同叫作山药蛋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马峰和孙谦创作了《咱们的退伍兵》等作品,成为“山药蛋”这一文学流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多年来,赵树理和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的关注,1970年赵树理在太原去世,但他开创的“山药蛋派”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