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天津]《立体漫画师于庆成》


  作为一名泥塑家,于庆成的名字前总是被附加了各种各样的描述,但当你接触到他的作品,接触到他这个人的时候,一切的描述总是被他的率真所取代。

  他用心与每个人交流,与大自然交流,这就是他作品的风格。有人对他的作品不以为然,有人却无比佩服。但无论怎样,如果有一堆泥塑作品摆在你面前的话,你第一眼看的往往是于庆成的作品,你最后记住的也是于庆成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一代历史的农村生活。作品中的夸张美,动态美,总是让人有所感悟、有所启发。跳动的生命、不屈的性格,这些体现于作品表面上的内容,它的背后是于庆成对艺术的理解,对生活的诠释。

  采访:对于我来说,不是观察,而是爱。我用不着观察,用不着老是彻底地瞅瞅它,而是发自内心的爱。你比如说我要塑一个大嫂,我们农村的大嫂这一天早晨起来,孩子、丈夫、鸡、鸭、猪、狗,她全要管。她要披件衣裳来就有可能要露着一个“妈妈”。她不修自己的边幅,我把这个塑好之后,我立刻给她起个名叫“一枝红杏”

  艺术离不开生活,是山村的树木、山村的乡亲给了于庆成创作的源泉。于庆成从小就喜欢拿块泥,捏个这,捏个那。于庆成属于大器晚成,他40岁时,才到天津美术学院学习了雕塑,但是他依然保留着原来的质朴。生活在农村几十年的于庆成,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农民,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们的欢乐,他们的忧愁,都在拨动着他创作的心弦。这些普普实实的农民都是于庆成创作的原型。采访:原来捏泥人,如何更像本人,更像生活,那时候就认为这是艺术。等到做了之后,就逐渐地明白了:要想把生活提高到艺术上,他需要更典型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一说普遍性,这就是说你捏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这个时代这个群(体)。看见的东西你把它表现出来了,我认为那都无所谓了。看不见的东西表现出来那才叫艺术呢。

  村里人把于庆成作品放大成石雕,建了一个石趣园,在园内还建了一个庆成艺术馆,收藏了他大部分的作品。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艺术创作。他能够把中国的民间的最土的文化和最现代的洋文化这两个结合起来,这本身就产生一种创造的力量,而艺术任何时候都需要创造,这正是于庆成成功的地方。

  于庆成每天都在泥堆里忙碌着,他觉得自己只做出了两成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的想法没有表现出来。虽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但他还在探索,还在努力。今年58岁的于庆成还像个年轻人一样,对艺术创作充满着激情。当他的创作进入自由发挥的状态,任何事物都会给他带来灵感,同时也会给他带来快乐。于庆成在他的素材本上写的一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抟泥塑,是我的乐趣,我整天生活在天堂里。”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