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南宁]与铜鼓的对话


  编导:董鑫 摄像: 俞乐观

  这面世界上最大的铜鼓是广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直径达165厘米,重300公斤,被称为世界铜鼓之王。据说中国收藏的铜鼓已达1500余面,而广西博物馆就藏有360多面,成为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铜鼓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古代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铜鼓,据说是从做饭的锅,也就是被称作陶釜的炊具演变而来。在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的铜鼓,底部就还留有烟熏的痕迹。

  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 蒋廷瑜

  “铜鼓最早是作为一种炊煮用具,就是煮饭的锅。一般的我们现在设想当时吃完饭以后,大家高兴了把它翻过来敲出响,一边敲,一边跳舞,作为娱乐,所以后来发展成为铜鼓,等于把做饭的功能去掉了,专门用来做娱乐的工具,而娱乐的工具,后来发展到一种祭祀用的乐器。”

  在壮族先民看来,铜鼓声可以与神沟通,当然也能与死去的人沟通,因此铜鼓在奴隶社会被用来祭祀和庆典之用,自然也就从乐器上升为礼器,成为统治者权威的象征.这时候的铜鼓变得既珍贵而又神秘。

  这是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储贝器,以杆栏式楼房作为祭台,一个人被绑在祭祀的铜柱上,无助地等待着那最后的时刻,而主持祭典的女巫周围陈列了多达16面铜鼓。这时的铜鼓就是权力的象征。鼓在权威在,失去了铜鼓,就意味着失去了统治地位,这和中原地区的铜鼎文化颇为相似。鼎,在中原地区是贵族的专用品,一般平民不能拥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就是说平民无权用鼎,鼎是王权的象征。

  采访:广西民族学院教授 万辅彬

  “皇帝讲话叫一言九鼎,建国叫立鼎,迁都叫移鼎,如果改朝换代叫革故鼎新,如果想要篡夺权力叫问鼎,所以这个鼎在古代作为权力的象征是大家公认的,但是鼎的文化功能比较窄,不像铜鼓。铜鼓它的社会文化功能更加丰富,除了作为权力的象征以外可以作为祭祀用, 作为娱乐用,后来铜鼓到了土司的权力逐步逐步消失的时候,铜鼓又回到民间,作为乐器使用。”

  正是因为鼎的作用比较单一,魏晋以后就不再是权力的标志,而铜鼓却因为音乐的功能保存了下来。今天壮族大部分村寨都有正月初一至十五敲铜鼓的习俗,据说不同的需要可以敲击不同节奏的鼓声,人们便可根据鼓声采取相应的行动。

  铜鼓和铜鼎都是人类技术发展到了大规模锻造青铜器的时候产生的,无论是技术设计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过去,一些来自广西庆远府的铸鼓匠师走村串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炉铸造。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地铸造,一代又一代的流传,才有了如此众多的铜鼓,但遗憾的是铜鼓铸造的传统工艺已经失传,如今再也没有人会铸造铜鼓。

  为解开这面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王的铸造工艺之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数十万元人民币,用于复制一面铜鼓王,10年当中复制了三次,但都没有完全成功。

  采访:广西民族学院教授 万辅彬

  “三次都没有算完全成功,第一次是气割、冷割,鼓面和鼓身都不成功;第二次铸的时候,把鼓面铸成功了,鼓身没有成功;第三次铸的时候,鼓身铸好了,鼓面没有成功。现在我们把第二次和第三次铸的鼓面和鼓身焊在一起,不懂行的人以为和真的铜鼓一样。现在也可以敲,和原来的铜鼓王几乎是可以乱真。”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仍在使用铜鼓的民族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黎族、仡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和彝族等。虽然时光穿梭,但雄浑的铜鼓声却千年不绝,至今响彻在这些少数民族的村寨中,被学者誉为使用铜鼓民族的历史百科书。

  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 蒋廷瑜

  “铜鼓应该是使用铜鼓民族的历史的一种百科全书,可以从它上面获得很多使用铜鼓民族的信息,历史信息,比如说你是从美学角度看铜鼓的话,你就可以看到它经过绘画、雕塑这方面的发展进步,某个时期达到什么水平;从音乐角度来研究铜鼓的话,各个时期,各条流域,各个不同的部族,它的铜鼓,它的音乐的声音也不同,所以都可以从这里吸取到它的营养,来进行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