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开封]《开封城墙》2003-048(169)


  编导:张韶明

  在古代有城墙才算有城市,作为中国的七朝古都,现存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目前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它始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至今,虽屡经战火与水患,但仍然连绵市区一周,保存基本完好。它像一条巨龙盘亘在古老的开封土地上,守护着古城的春秋。登上城墙的唯一通道,古代称为马道,因为它是专门为马匹行进而设计的。

  采访:开封城墙博物馆馆长 张晔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马道是清代道光23年的马道。它是用青砖立起来,作为蹉马道。后期我们恢复呢是按照原来清代的形式,整体跟它一模一样。

  现在看到的第二层马道呢,是非常漂亮的马道。这个马道使用的年代不会太长。因为它保存得非常完整。在这第二层下面还有第三层,第三层马道使用的年代包括它的砖的形状,都已经磨平了,整个马道,在它使用了不能再使用的情况下,我们考古界推测。就是说在它上面有建了一层。经过我们初步勘探,在第三层下面还有1层或2层,这样形成了上面一层是清代道光23年的。这个是清代中期的,第三层是清代早期的马道。这样也同时分析了我们开封这一块城墙边上的这块土层关系,而同时也亮出了城墙的几层砖的形质。”

  在城市的废墟上重建城市称为“城摞城”,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奇迹。古马道的重见天日,向人们充分展现了开封"城摞城"的地貌特点。与马道层叠相同,开封的城墙墙体部分也层叠了几个朝代的不同文明。开封城墙始建于唐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汴州刺使李勉将汴州城的南城墙往南扩充,把汴河围入城内,又增筑了两个水门,使城墙的周长达20里155步,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宋代开封城墙一直以来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建筑风格。开封城址的中轴线在原有的位置上至少1200余年不变,中轴线没移,城址得以巩固,这在中国建设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采访: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 刘迎春

  “开封有一句谚语“开封城,城摞城,下埋有几座城”。因为离黄河比较近,所以在历史上黄河洪水泛滥淹没开封。所以就给开封古代城市上形成了多层的淤积层。每一次的淤积层,淤沙都很厚,最厚的有2—3米。比如这一层就是明代李自成攻打开封的时候形成的一层淤积层。这是1642年这一年形成的,这层厚就有2.5—3米这么厚。这样呢,就是历次黄河洪水淹开封,给古代的城址一层一层的淤没到地下。近年来随着我们开封市文物工作队考古工作的发展。已逐步揭开了开封的城下城之迷。比如说我们在1989年的时候,我们在今天明清城墙东西墙的勘探的时候,在今天的明清城墙的下边就直接的发现了北宋时期的城墙的遗迹,而在北宋城墙的下边。它又直接叠压着唐代汴州城的城墙的遗址。这样可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开封这座城,城市的格局,传统是比较悠久的,城址的位置经过1000多年历史的沧桑,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一张就是我们开封历代城址的示意图,这一层就是我们现在开封城的地面。这一层是明代开封城的示意图,根据我们考古勘探材料,它根据我们现在的地表深是3—5米深,这一层是北宋时期的东京城的示意图,它距我们现在的地表深是8米—10米深。”

  历代的兵祸和水灾,使开封城一次又一次被毁坏,一次又一次被淹没,但是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从没舍弃它而去另选新址。据史料记载,明朝崇祯年间,洪水将开封全城淹没,城内30余万人口仅存3万。城内外黄水一片,泥沙弥漫,但开封人民没有放弃,在康熙元年重新建好城墙,道光二十一年黄河决口开封城再遭浩劫,当时的河南巡抚想先迁省会到洛阳,再慢慢筑堤治水,然而不屈不挠的开封人民在林则徐的领导下,再次重筑开封城墙。可以说开封城墙与开封城的命运和开封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至今仍是开封城市除了黄河大堤、护城大堤之外防洪的第三道屏障。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志,城墙又是城市的标志,开封城墙则是开封城曾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标志,一部开封历史的载体。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