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源头的汩汩滴水,汇合成一道明澈的小溪,她已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小溪在德语中,叫作BACH。在德国,有一位叫做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曲家,三百年来成为蜚声世界的音乐大师。巴赫就是“小溪”这个词组。但后来贝多芬说过,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巴赫是巴洛克古典艺术时期的大作曲家。所谓“巴洛克”,意指不规则形状的珍珠,人们如此称呼十七世纪欧洲建筑中的变异夸张的风格,移于音乐艺术之中。这个词在音乐艺术中运用,是指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一些作曲家创作的音响新颖,想象自由的器乐音乐。
巴赫生活在封建专制与宗教把德国推入黑暗的时代。他出身音乐世家,但信奉基督教,他一生的大半时光是在教堂中度过的。在他浩如烟海的千余首作品中,有四分之三是宗教作品。巴赫的声乐作品几乎都是宗教曲。在巴赫的宗教音乐中,往往把宗教的内容与世俗的人的遭遇融合起来,宣扬为拯救人类苦难而献身的崇高道德。宗教音乐中的世俗色彩以及他的几乎完全是世俗的器乐音乐,使他的作品靠近社会生活与普通人的感情。而巴赫作为复调音乐大师,他的高超的作曲技巧,又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的宝贵的音乐遗产。
巴赫一生写了大量管风琴曲、康塔塔、受难乐等作品,在吸收欧洲其他国家音乐风格的同时,倾心研究和发展德国音乐的传统。创作上注重于复调的手法,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十八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1985年德国发行了两枚邮票,纪念两位伟大的作曲家诞辰300周年。一位是巴赫,另一位是亨德尔。他们都生于1685年。
亨德尔的作品更多地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结构宏伟,风格简捷、明快,在他的作品中有一曲与水相关的名作,那就是《水上音乐》。
巴赫和亨德尔是两位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他们都生于1685年,又在晚年同样遭受了双目失明的不幸。他们继承以往的传统,并汲取同时代各国的音乐成就,使他们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后来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