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贝多芬的一生比作一部交响曲的话,那么他的一生贯穿的主题是:向命运挑战。如果说,《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里程碑,那么《命运交响曲》就是他交响群山中的又一个峰巅,同时又可以成为他坎坷生活的写照。
当贝多芬的音乐中显示出"英雄性"时,贝多芬的生活中正出现了凡是"英雄"必须面对的极其冷酷的事实。作为音乐家,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双耳失聪的疾患日益严重。他说:"我的健康极差,而疾病这个嫉妒的恶魔也来非难于我。三年以来,我的听觉不断地衰退下来。我所过的日子是多么惨淡、多么愁苦,我衰退的听觉处处追随着我,如同幽灵。我逃避人群,不得不被人看成愤世嫉俗的人……"失去听觉对他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啊,我怎么能忍受在这种器官上患有疾病,我的听觉应该比别人的更完善,我曾拥有最完善的听觉,噢,我不能忍受。"
耳聋的阴影日益逼近贝多芬,他痛苦、他恐惧、他悲愤、他失望,终于,他垮了。
这就是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遗书》中贝多芬写道:"我已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已不再能与人进行深入而微妙的交谈,已不再能与人互吐衷肠。几乎完全孤独!我认为,在我还没有完成交给我的全部使命以前,就离开这个世界,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我就这样与你们告别了------当然是悲伤的。那美好的希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痊愈的希望,我就是怀着这种希望来到此地------如今已离开我而去。好似秋叶飘零枯萎一样,那希望在我看来也枯萎了。我要去了,几乎和来时一样。"
正如他说过的那一句著名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哦,我能生活上一千次是多么好啊!"
对于贝多芬来说,生活拒绝给他欢乐,但艺术将给予他。只有通过创造,他才能获得在命运的威胁下要失去的胜利。
贝多芬有着被人们形容为"猛狮"一般的粗俗丑陋的外貌。但他却写过柔肠寸断的抒情音乐,也有过柔肠寸断的美好情感。他一生向往爱情,对于自己钟情的女性总是一往情深。
贝多芬热爱生活,珍惜爱情。他一生总在恋爱之中。尽管他的爱情总是失败,但他心中的爱之花却是永远绽开的。1799年,贝多芬教授两位年轻的布伦什维克女伯爵------特蕾沙和约瑟芬钢琴课,很快地他就被她们迷住了,他开始与这个家庭建立亲密关系。并经由她们介绍,又教了另一位学生------她们的表妹朱丽叶o圭恰尔迪,而且爱上了她。贝多芬经常守候在她家阳台的窗子下面,在爱情的体验中,他写了一首温馨抒情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但这一切都没有用。当朱丽叶于1803年与另一位作曲家温格尔o罗伯特o加兰贝格伯爵结婚时,这一段迷恋也随之结束。
1804年1月初,约瑟芬成了寡妇,贝多芬对她的迷恋愈加认真。贝多芬常去她家做客。起初贝多芬像父亲的角色,但从他们之间的信件中可以明显看出,贝多芬竭力催促约瑟芬,让他们之间发展为婚姻关系。尽管约瑟芬喜欢并关心贝多芬,但她始终没有同意,然而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1807年,这是贝多芬与异性的关系中保持最长久的一次。
"现在我的生活比较甜美,和人来往也较多了些……这变化是一个亲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初次遇到的幸福日子。"
从童年开始,我的心和精神都倾向于美好的感情和善意,因此我渴望去完成伟大的事情。可是请想一想,6年来我病得如此严重,被庸医延误病情,抱着可能改善的希望,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去面对这个永远的痼疾……我被迫孤立我自己,并被人误解和粗鲁地排斥,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在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他留恋,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大自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爱田野。"我一旦受到这个伟大的神明的创造启示,一定涌出惊人的创造力。在这个时刻,就是我想把这种感受化为音符的时刻。"
没有恋人、没有健康、没有知音、没有家族、没有理解,贝多芬形单影孤,独处一隅,发出了"我在世界上是孤独的人"的感叹。只有不变的大自然与他为伴,难怪他说出如此悲切而动人的话语。"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像我一样酷爱乡村,我爱一棵树甚于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