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瞬间掠影     主创人员     内容简介         



交响世界中的“永恒阳光”------莫扎特


  人们常把音乐看成是一种需要天生才能的艺术家创作的特殊艺术。于是,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中,拥挤着许多被誉为“神童”、“天才”的人物。

  不过,当人们提到莫扎特时,那些词句却无可置疑地成为他的音乐才华的同义语。

  莫扎特在音符中长大。四岁弹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开始旅行演出,八岁写出了《第一交响曲》,十二岁就开始了歌剧创作。用早熟早慧已不能表述他童稚岁月的非凡才华,人们只能说,他为音乐而生。

  莫扎特只活了三十五岁。走过童年的辉煌,他便从掌声鲜花中跌落到残酷的现实之中。依附权贵不是他的天性,离开权贵却又一贫如洗。但莫扎特却两袖清风,执拗地让自己的艺术存活在自由的呼吸之中。逆境没有掩去他的乐天性格。莫扎特音乐中透出了他的身影,他忘情于音乐天国之中,以至于忘却了身边的债务。直到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告别了人生。他去了。但他的音乐创造却留在他身后的世世代代……

  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派生

  当海顿以“交响乐之父”的身份出现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时,他的后继者莫扎特真的尊称这位先辈为“海顿爸爸”,并且继承了他的艺术传统。他们又一起为后来者贝多芬开拓了思想与艺术上的广阔空间。此刻,海顿、莫扎特走出了巴洛克的音乐风格,创作造了充满世俗气息的高洁的古典音乐风范。贝多芬则一手接过古典风格的接力棒,一手又与浪漫主义的新风格接壤。于是,在十八世纪走向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文化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照耀百代的音乐流派,那就是“维也纳古典乐派”。莫扎特和海顿、贝多芬就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巨人。

  莫扎特的情感

  显赫的日子,莫扎特经历过;凄凉的苦境,莫扎特品尝过。但大起大落并没有改变莫扎特热爱生活、钟情音乐的天性。人们听到莫扎特的音乐,轻松欢愉的跳跃与优美抒情的独白,始终为这个世界涂抹上一层清新明朗的色彩。

  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但因为有了音乐,他才有了乐观的源头。音乐是他心中的“阳光”。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舌头尝到了死亡的滋味,我的创作却还是乐观的”。

  作为乐观情绪的载体,莫扎特在他的器乐作品中,特别是在他的交响作品中,依然能从戏剧性交响展开的冲突之间听到他所独有的美妙动人的歌唱性旋律。这些旋律是从莫扎特的心中唱出来的。

  人们几乎无法从他那阳光一样明澈清新的音乐中寻找生命多舛与生活坎坷的阴影。莫扎特的音乐就像人们身外的大自然一样,有着不可摧毁的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就是莫扎特音乐不朽与永恒的根由。

  关于莫扎特《第40交响曲》

  莫扎特音乐的总体风格是明快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是,面对现实的作曲家不可能不在自己的音乐中留下痕迹。写于晚年的《第40交响曲》就留下了现实映在作曲家心中的阴影。

  在艺术卖身投靠权贵的时代,莫扎特保持了艺术与艺术家的清高与清白,就不可能不陷入困窘贫苦的境地。他一边写着交响曲,一边写着借债求助的信,痛苦压在他的心上,也反映在这部交响曲中。

  莫扎特惯用开朗的大调创作。但这一次他使用了压抑凄凉的g小调作为《第40交响曲》的基调。

  这个g小调的定调本身就带有阴暗低沉的色彩,建筑在这个调性上的音调,焦虑而压抑,三次敲击着生活的大门,然后痛苦地向上昂头,又用不安的节奏继续地敲击下去。当音乐转为舒展平缓时,一支沉浸于g小调忧郁色彩中的旋律,道出了作曲家的伤感。

  一位叫作柯克的英国音乐学者第一次听到这部交响曲时,失声叫道:“多么伤感的音乐啊!”

  莫扎特交响作品总述

  莫扎特一生共写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有《第三十五交响曲》,也就是“哈夫纳交响曲”;《第三十八交响曲》,人称“布拉格交响曲”;《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也就是“g小调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这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又叫作“朱庇特交响曲”。

  莫扎特还写有二十部协奏曲,包括钢琴、小提琴及一些管乐协奏曲。其中《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都是作曲家的传世之作。

  此外,在莫扎特创作的许多歌剧中,序曲也是精彩的交响之作。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等至今仍是交响音乐舞台上的名作。

  作为交响作曲家,莫扎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交响音乐遗产。

  莫扎特的一生

  莫扎特只度过了短暂的三十五岁的生涯。在今人的风华正茂时代,他已到了迟暮之年。

  或许因为他的生命太短暂,而愈发显得他的童年有着令人目眩的辉煌。伟大的启蒙学者伏尔泰说,这个神童突然降临在黑暗的地平线上。因此,莫扎特是带着阳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或许因为他的才气太盛,在他年轻时过度地迸发之后使他的生命无法承载,于是出现了他三十五岁辞世的悲剧。但是,伟大的诗人歌德说,莫扎特现象是18世纪永远无法理解的谜……

  莫扎特表述过自己的天才。他说,我从我的记忆口袋里取出音乐,往纸上写下来,就成了。创作只不过是莫扎特心中的音乐记录下来而已。这是何等超人的音乐才华呀!

  但还是莫扎特自己,他冷静地解开了“莫扎特之现象”之谜。他说:“人们认为,我的艺术成就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著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当莫扎特被人们称为“神童”时,皇族显贵欣赏的不是他的音乐艺术,而是一个孩子超常才能所带来的惊奇。当莫扎特长出胡须,一天天长大时,上流社会便不再理睬他。

  冷遇的切身感受与艺术家正直的本质使莫扎特发出深刻的感叹。他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心灵能使人变得高贵。我不是伯爵,但我的灵魂比许多伯爵也许高尚得多。”

  当莫扎特脱下权贵仆役的制服时,他说:“我的幸福到现在才开始。”

  音乐铸就了莫扎特的灵魂。有了音乐,他对贫穷饥寒不屑一顾。在寒冷的冬天,他可以和妻子一起跳舞取暖。乐天之中的苦涩全然付诸音符之中。他微笑着,欢笑着写着自己的音乐。在昏暗的日子里,他的音乐充满阳光,又把充满阳光的音乐留给人们。

  当莫扎特在一个风雪之日走向坟墓并且永远在后人面前失落了自己的坟墓时,那欢乐的音乐中又有多少抨击人们心灵的悲怜哪!一位天才的音乐大师,曾经费时伤神地去写借条,去乞讨求助,这会给后代少留下多少部杰出的作品啊?!又使音乐历史上少记载多少珍贵的音乐财富?!

  当莫扎特的妻子大病初愈,去寻找莫扎特的坟墓时,守墓人说,莫扎特?我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创造永垂不朽……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