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二马》的魏思可
悠扬的笛声响起,魏思可已站在观众面前,带着“威斯忌”的芬芳,带着爱尔兰人的质朴,腼腆害羞的他不喜言谈却擅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魏思可向我们讲述着对爱尔兰的思念,对中国的喜爱。
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老舍先生的《二马》,魏思可说《二马》书中描写的街道和场景都是他所熟悉的,透过熟悉的街景了解别国的文化,别国的人,感觉非常奇妙。书中传递的神秘、含蓄的气息更使他对中国充满了憧憬。魏思可说,老舍先生是伦敦大学的骄傲。缘于对老舍的崇敬,1980年出生的他在大学时就开始了中文的学习,此外还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
刚满22岁的魏思可讲起在中国的经历感慨万分。他说,刚来北京的时候就生了一场病,本来在爱尔兰不怎么喜欢的流行音乐,在王府井书店听到时却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谈起对中国的印象,魏思可告诉我们,中国人爱干净,洗衣服要洗好几遍,现在他洗的衣服也很干净,是得了中国人的真传。
讲起中国和爱尔兰的文化习俗差异,魏思可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人总在晚上洗澡而不在早晨;令他肃然起敬的是,在英国老师都是一些落伍的人,是学生背后笑话的对象,可是在中国,老师是最受人尊敬的。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魏思可将来打算在中国工作,不知是否会做一名“传道授业”的老师?
泰国孔雀杨玉萍
说杨玉萍是现场观众的宠儿绝对不过分,体态娇小的她凭借流畅清晰的中文表达,翩纤优美的舞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她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独特的温婉、谦逊和隐忍的特质。带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她向我们娓娓道来:
“我七岁就在泰国学习汉语一直到高中毕业,94年来北京学了两年,直到98年拿到中国政府奖学金,才又回来继续学习汉语文学。我最喜欢巴金,我喜欢他比喜欢鲁迅更多一些,因为我知道中国人比较喜欢鲁迅的作品和他的一些思想,可是我觉得巴金的作品比较现实一些。比如《家》就是根据他的生活或者周围的事情写出来的,不管是男主角也好,女主角也好,书中的人物都是生活中存在的人物,我比较喜欢这些东西。”
在泰国时杨玉萍对中国惟一的印象就是长城,因为老师总是说中国很大,中国的标志就是长城。她高中毕业拿到奖学金就想,北京会是怎么样?印象中北京人穿的衣服只有蓝、白、黑三色,所以她有点担心。但当她踏上中国北京的一霎那,想法就完全变了。那时候是冬天,路边有很多人坐着,打太极拳、运动、玩鸟、下棋,非常祥和,她对北京的第一印象特别好。
给杨玉萍印象最深的事是,在北师大中文系上大一时,她跟朋友去北京的郊区执教。她觉得中国的孩子特别可爱,特别听话,学生们知道她们不是老师,也是学生,就叫她们大学老师。学生们教她跳绳,她教学生们玩泰国游戏。现在孩子们还在玩这个游戏,她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和朋友找“苹果园”, 杨玉萍想苹果园应该是很大的园林,有苹果树和苹果,所以她们一大早就坐车到那个地方。在“苹果园”下了车,她们就去问别人,苹果园在哪?当地的人说,这地方就是苹果园。她们问了很多人,走了很长的路,一直走到很偏僻的方也没找到“苹果园”,那个时候才知道,苹果园是地方的名字,不是种苹果的。
视中国话为音乐的海克
一袭对襟小袄,手拿二胡,光看她的装扮实在想不到这是来自德国的大提琴手,凭着对“像音乐一样好听的中国话”的热爱,她毅然来到了中国。
“我叫海克,来自德国柏林,最早接触汉语是四年以前。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了三年,2001年8月底来到北师大。我对语言感兴趣,非常喜欢旅游,了解别的国家,别的国家的文化。我已经学过拉丁语、法语、英语,但我觉得汉语的学习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我很喜欢,对汉字也很感兴趣,尤其是我觉得听汉语的时候就像唱歌一样。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愿意与中国合作,我学了汉语以后,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一般的德国人认为中国很远很远,所以对中国的了解不是很多。中国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是卡拉OK,在德国没有卡拉OK,在一些大的酒吧,你可以唱卡拉OK,但总是只有喝醉的人唱,所以我在德国从来没有唱过卡拉OK,我觉得太可笑。来中国以前,我已知道中国人很喜欢唱卡拉OK,所以有一天我的中国朋友请我去唱的时候,我很高兴,我没有想到大的房子里面有那么多小房子能唱歌,我觉得这个地方很好,可以跟一些朋友在一起选择爱唱的歌曲,不会唱也没有关系,可以跟朋友一起吃点东西,能玩得很愉快。”
“初来时,我不习惯看到中国人吐唾沫,现在还是不习惯听到这个声音。一次我和朋友到北海公园,带了许多吃的,坐在草地上,很快公园的保安过来解释“中国草地上不能坐下”,这很奇怪,在德国不这样,很多人可以在草地上坐、玩、躺着。”
“中国的报纸有很多不同用途,除了用来阅读,还可以用来坐着,包东西等,最奇怪的是可以铺在地上被人坐,因为上面的油墨很容易弄黑了手,我想这和直接坐地上效果是一样的。”
白洋淀咏叹——科迪奥
怀着对中国生活的憧憬,意大利小伙子科迪奥从遥远的罗马来到北师大。“我的家乡在罗马以北一个很小的城市,只有两千多人口,住那个地方的人差不多彼此都认识。我在罗马大学的专业是中国语言学,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汉语。”
“我开始学习汉语是四年前,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地位很高,人们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所以我觉得掌握好中文可能将来会把握住很多工作的机会。汉里没有字语跟好多语言不一样,汉语母,汉语跟画画差不多,这个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说记住汉语很不容易,我觉得不一定,因为你看汉语的时候就可以猜到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汉语的发音、语法很有意思,发音对欧洲人来说比较难,因为意大利语没有“zh、ch”这样的音,意大利的音比较简单,我特别喜欢中文的语法,我觉得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你学一些字,就会说一点话,英语也如此,所以英语在世界上最流行,将来汉语也应该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语言。”
“我去过河北的白洋淀,到了那儿之后,我遇到了一个孩子,他请我们住在他家,和他的家人住了三四天,我觉得很愉快。他带我们坐船到小湖里面,那里的自然景色十分好看,是在外边看不到的。孩子的父母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我们就像一家人,我很想再到白洋淀去,再见见他们。”
“我在意大利很喜欢弹钢琴、弹吉他、唱歌,我从14岁到22岁一直做演员,我喜欢演话剧我已经演了一些莎士比亚的剧本,扮演哈姆雷特的角色,我很想用中文来演一回哈姆雷特,因为我的专业是语言学,语言学就应该知道怎么翻译,如何将著名的文学作品从英文翻译成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