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烤鸭的玛瓦卡拉
携妻带女到中国的玛瓦卡拉来自民主刚果,他热爱中国,更热衷于吃北京烤鸭,但他第一次去吃烤鸭的时候却要就着米饭吃,当然他很快就接受并喜爱上了中国的薄饼。
在《同乐五洲》现场接受我们采访时,这位五大三粗的男子有些腼腆,他不知该如何表达他对中国的热爱,感动他的、感动太太和女儿的事几乎每天都发生,他是心存感激地生活的。
才艺表演时,玛瓦卡拉和同伴为现场观众跳了一段他们国家的特色舞蹈,配合着具有拉丁风情的旋律,他们有节奏地摆动着身姿,我奇怪拥有大大肚腩的他扭起来却充满了活力,终于明白人不在胖,灵活就好。
窈窕才女宋吉缮
以学者身份来到清华的宋吉缮是第一个取得韩国教育学博士学位的女子。看着她,我真切地感觉到能使一个女人越过年龄羁绊呈现一种端庄、沉静、和谐之美的是她的气质,一种内在精神修养充溢于外表的柔和之光。
谈起清华,吉缮有说不完的话,她喜欢清华开放而又保持传统的的特质,她喜欢清华既现代又充满古韵的建筑,她喜欢清华可以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哲学、艺术的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概。为了不辜负自己在清华的韶光年华,夜深时分,闪烁不定的灯光中总有一盏是宋吉缮的。
吉缮对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非常喜欢,逢年过节她都不忘送老师一盆具有“韩国特色”的插花,而清华的老师们也都不遗余力地帮助吉缮圆她的“取经”梦。
亭亭玉立“马兰”花
听着马兰娓娓道来的“中国行”,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刚从俄罗斯来中国两个月的女孩。看出了我们的惊讶,马兰告诉我们,由于父母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她七岁就开始学习中文,稍大一些后便进入俄罗斯唯一一个学汉语的地方——圣彼得堡大学学习,难怪才艺表演时她挑选了朱自清老先生的《荷塘月色》来朗诵,声情并茂的表演不仅让在场的观众获得犹如身临荷塘感受月色的感觉,更是得到了清华老师的赞赏。
马兰告诉我们,在中国她最喜欢的是旅游,最感动的事也发生在旅游途中。有一次她去陕西汉中,由于交通紧张,她只买到了火车票,可没料到的是就连这仅有的硬座也被别人占了,在拥挤的车厢中站了几个小时后,一位农村女孩给她让了一个座位,因此借着屏幕她想对女孩说,“谢谢”。
聆听马兰的叙述,随她经历旅途中的乐趣,感受旅途中的人文,经受旅途中的磨难,我终于明白体现在她身上的大度、宽容、宁静原来是各种磨砺汇集成的一股内在的优雅。
阳光灿烂的阮春日
面对拥有春阳般暖融融笑脸的阮春日,怎麽看都象是邻家的大男孩,而绝不会和“老外”联系在一起。这位来自越南河内大学的大男生现在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就读清华已经十分不易,更何况是录取分数最高的建筑系。可是与他交流却全然没有学富五车的压力,而是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告诉我们他曾去过贵州的苗寨,那是他此生最难忘的旅游,篝火燃起,音乐响起,他和同学们翩然起舞,那种惬意,那种逍遥是他此生回忆的最美好的素材。
在《同乐五洲》现场,阮春日自弹自唱了一首和高晓松有得一拼的校园民谣,他那种于学者风范中透出的一种大男孩般的灿烂折服了现场所有观众,为他响起的掌声经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