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嘉宾故事     编创空间     主持人介绍     栏目简介         



第三期嘉宾故事


  俄罗斯姑娘阿丽娜

  自从听爸爸讲过中国的故事之后,俄罗斯姑娘阿丽娜心中就装满了神秘的中国,并在上大学时选择了汉学专业。她第一次来中国时到了山东大学,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里,现在她已经是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四年级的学生了。

  谈起当初第一次上课的感觉,这位海参崴的姑娘脸上洋溢出了掩饰不住的兴奋。她说,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面大概有二十个同学,老师一上台,同学们都紧张地把本子打开准备上课,但是老师却说:“你们先别急着翻书,你们知不知道汉字有多少?”我们说:“一百,对吧”,老师说:“错,汉字有五万个。”我们一听,“哎哟,五万字,如果我们每一天背10个字,那就是5000天,也就是15年了”。接下来老师说:“关于口语的问题,你们觉得把普通话学好了就可以随便交流了吧,不可能,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你们到了除了北京以外的地方根本听不懂”。当时好多人站起来走了,留下来大概有10个人左右,老师说,“好,随便的人都离开了,现在最坚决的人都留下来了。”这样我就开始学中文了。

  谈起来中国的目的,阿丽娜说,第一学中文,第二是了解中国的文化。不是表面上的文化,而是再深入一个层次,因此她选择了社会学,以便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悠远的历史。

  来中国4年,阿丽娜走访了很多城市,但她的最爱还是山东。她说她喜欢山东人的豪放、实在、好客、热情,同俄罗斯人的奔放非常协调。当记者调侃着让阿丽娜来一段方言展现时,她不假思索地说“俺是山东人”。

  可爱、幽默的阿丽娜对老舍的《骆驼祥子》情有独钟,在《同乐五洲》的录制现场,她一身中式的乡村打扮,一人分饰的虎妞和祥子把现场所有的观众逗得乐不可支。

  对音乐着迷的冯家伟

  喜欢音乐和歌剧的冯家伟,大学里学的是文学,毕业论文写的是《文学与歌剧的关系》,毕业后他在法国的兰西歌剧院工作了三年,现在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策划。

  冯家伟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学汉语,每个星期六学两个小时。1993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旅游时,就非常喜欢这里,当时他在北京外国语师范学院待了一个多月,去很多地方,西藏、大同、香港、深圳他都去过,但最喜欢的还是北京。他的想象中,中国还是他在电影中看到的样子,虽然到了中国他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情景,但现代的中国他也一样喜欢。

  从电影,还看《红楼梦》中得来的“中国印象”至今让这位法国男子非常着迷,他说他喜欢民间文化,喜欢和老百姓聊天,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他都骑自行车上班,就连他居住的地方也是从朋友的朋友那里租来的位于新街口的小四合院。

  冯家伟告诉我们,在法国所有的小孩子学中文的时候都会学《南泥湾》这首歌。他兴致勃勃地谈到:“我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是导演,我教他法语,他就用录音机教我学《南泥湾》,就是一个女高音唱的‘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当时我就以为我去中国的时候大家都会这样唱,可是1994年来中国时,一下飞机,在机场听到的不是《南泥湾》这样的歌,而是‘对你爱爱爱不完’,当时我觉得比较奇怪,可是后来,我知道我们走路的时候,我们蹦迪的时候,都是流行音乐而不是中国的传统音乐”。

  冯家伟原来的专业是文学,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文学和歌剧的关系。他对音乐非常着迷,就连睡觉的时候也听。去过他家的朋友都比较奇怪,说你吃饭的时候听音乐,聊天的时候听音乐,睡觉的时候也听音乐,什么时候没有音乐?虽然起音乐冯家伟头头是到,可谈到唱,他却非常谦虚地说,“我唱得不好,我只在洗澡的时候唱。我原来以为我唱的是男高音,后来我才知道我是男低音,我小时候还唱过女高音。”

  即便如此,酷爱音乐的冯家伟还是在歌剧演唱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曾多次受到中国朋友的邀请,在中国一展他的风采。对此,他是又高兴又担心。一方面,他真的非常想在中国的舞台上表演,他可以演唱很多的歌剧,另一方面,他又担心中国观众的反映,害怕他们不明白他想表达的感情。无论如何,我们对冯家伟的歌剧还是充满期待的。

  想当服装设计师的瓦多格

  来自斯里兰卡的姑娘瓦多格原来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但高中毕业时的出国留学机会,把喜欢中国文化的她带到了中国,现在她是南京师范大学汉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

  瓦多格喜欢中国文化,不但在国内学习过京剧,同时还迷恋中国文学。鲁迅、巴金的小说,她都曾拜读过。虽然书中的许多历史背景让她非常迷惑,但她还是爱不释手。她说,虽然语言学习越来越难了,她一度也想过改学别的专业,但她还是会坚持下去的。

  喜欢中国的瓦多格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温州、珠海都留下过足迹,但她最喜欢的是南京和杭州。杭州是她见过的最干净的地方,而南京大学里的景致则是别处无法相比的,有很多树和花,移步皆是景,举眼满是春。

  在《同乐五洲》的录制现场,说起在中国的生活经历,瓦多格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今年二月份黄山的故事:今年二月份她和几个朋友决定去安徽的黄山,就在离黄山宾馆大概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时,车突然坏了。当时她们都很饿,而附近也没有商店,一个当地的老奶奶走过来问:“你们是外国人吧?你们吃了没有?”我们说:“没有”,她便让我们到她家吃饭。老奶奶准备了稀饭、青菜和几个鸡蛋给她们,开始她们不好意思吃,因为老奶奶家里很穷,或许她给她们吃的是她自己的午饭,但她坚持说:“没什么,没什么,多吃点,多吃点。”

  瓦多格不知道老奶奶能不能看到这个节目,但是她现在想告诉老奶奶,她们非常感谢她。这次旅行,使黄山成了瓦多格的“景点最爱”,而发生在黄山的故事更是感动着她,也感动着我们。

  有“猫王”风采的王书人

  来自美国纽约的王书人最喜欢表演,他15岁开始拍戏,在英达导演的《中国餐馆》中扮演一个导演,在《风雨澳门》中扮演过律师,他还写小说、拍电视记录片,在中国教育台用魔术教孩子学英语。

  “为什么他们叫我李白,我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很可爱 , 我有点帅……”,如果你知道这首歌的作词、作曲、演唱都出自美国人之口,您是否会为他的才气和灵气着迷呢?

  初见来自纽约的王书人,他便使出混身解数为我们表演了一场“方言”秀,北京腔、四川话、河南调,他都模仿得有模有样,难怪会得到很多导演的亲睐,可令我们奇怪的是,满口这样口头语的人怎么会叫王树人这样一个文绉绉的名字?

  “王就是猫王对不对,我就是书呆子,不像吗?我给你们讲我的故事,我上课的时候喜欢学习中文,而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别人,所以我经常模仿人,老头子看到我模仿他们就会说:‘你毛病啊?’我就说:‘谁病了,我没病’,这是北京的故事。

  听完了王书人的自述,你也一定为他的亦正亦邪而着迷,而最迷人的还是他在《同乐五洲》现场,模仿已故歌星“猫王”的表演,英俊潇洒的他把录制现场的氛围调动的活跃异常。拥有书生名字的王书人中国书未必读过很多,但他一定行过很多路,什么都会一点,多才多艺才可以潇洒走四方。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